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5 09:09:04

導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經過肺炎疫情的沖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經受了一場淬煉和考驗,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短板經過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現,我們該如何應對”這道大考題,既要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訓、彌補不足,進一步提高對加快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重大意義認識,建立健全決策支持機制。為進一步促進全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5月底縣衛健委先后赴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及部分衛生室進行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數據分析,聽取各醫療機構的情況匯報,縣衛健委基本掌握公共衛生體系的情況。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公共衛生體系的基本情況

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52個,其中:醫院8個,鄉鎮衛生院14個,村衛生室110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衛生機構床位數1067,衛生機構技術人員806人,醫師人數412人,注冊護士數394人,全科醫生數28人。

針對肺炎疫情,申報了4個關于提升防疫能力建設項目。

1.縣疾控中心大樓

2.縣中醫醫院感染科大樓

3.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大樓

4.縣人民醫院提升醫療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醫療衛生隊伍“招人難、留人難”,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目前,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在總體數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況。同時,受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生活條件等影響,導致不少學歷層次較高、綜合能力較好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自我價值難以實現,有部分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主動辭職。具體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地處農村,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因基層醫療機構設施設備陳舊落后,不利于其發揮專業特長,上升空間有限,致使一些醫學高等院校畢業生寧愿在發達地區打工,也不愿接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制身份”。

2.基層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亟待加強。全縣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總體上仍然相對落后。在醫療設備配備方面,一是檢驗和影像方面配備缺乏,一些疾病的確診必須到大醫院做檢查。二是已經配備的中小型醫療設備,在精度上不夠。鄉鎮街道醫療衛生機構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稀缺,導致其醫療服務能力嚴重不足。結果是,在縣級醫院,排長隊掛號的現象隨處可見,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而鄉鎮醫療機構則就醫人員偏少,醫患不平衡現象明顯。

三、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規劃

(一)多措并舉,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做好“招、引、培、留”工作。大力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在招聘政策上適當放寬條件,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給予必要補助;構建衛生人才留住機制,加強醫療機構自身建設,在薪酬待遇、平臺搭建、職業成長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醫學人才培養經費保障機制和政府投入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基層人才定向培養工作,重點為基層提供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優化人才供給;加強全科醫師能力培訓,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工程項目建設

1.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疫能力提升:鄉鎮衛生院防保站是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樞紐,是擔負農村防病治病和落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有關指令性工作的綜合性機構,鄉、鎮衛生院防保站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現結合的實際,新建防保站14所,總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工作用房6-8間,配齊科室辦公設備及冷鏈設備等,每個鄉鎮建立獨立的防保機構,接受縣衛健委管理與指導。承擔本轄區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參與轄區鎮村一體化防保工作管理。

2.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綜合大樓改建項目:建設性質內裝修改造及防控相關設備購置,改造檢驗科,建設地點在已開工的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新建綜合大樓內,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約為600㎡,新建醫院信息化及遠程會診系統、全縣婦幼信息管理系統、醫療污水處理系統,購置CT、DR、彩超、呼吸機、負壓救護車及檢驗科相關設置等。

3.縣智慧醫療能力建設:具體建設項目有:1、大數據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務小屋中醫版;2、智慧村醫健康扶貧鄉村振興工程大數據體驗館;3、慢病預防篩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務小屋中醫版;4、中醫慢病預防篩查中心系統集成。

4.縣(社區)衛生防疫能力建設:按照每個村衛健室配備5萬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