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4
時間:2022-11-28 03:05:00
導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4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四年的工作回顧
2003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審時度勢,開拓創新,基本完成了“十五”計劃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從2002年到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從204.59億元增加到350.06億元,年均增長13.0%,連續九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人均生產總值從12816元增加到19980元;固定資產投資從93.57億元增加到158.23億元,四年累計完成投資522.28億元,年均增長14%;財政總收入從32.5億元增加到70.08億元,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增長2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004元增加到10712元,年均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086元增加到4139元,年均增長7.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從2002年的8.4:27.3:64.3調整到7.4:29.2:63.4。2005年獲全省經濟社會綜合考核一等獎。
農業平穩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農業科技“110”進一步推廣,農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業、種植業、漁業、花卉產業發展較快,農業總產值從2002年的27.39億元增加到43.07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31.9%提高到36.9%,生豬產量逐年提高,從依靠島外供應發展到自給再出島并進入了香港市場;水產品2006年出口總量達3.2萬噸,創匯1.09億美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77.8%和196.7%;四年完成造林1.1萬公頃,城鄉綠網建設得到加強。我市2005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單位”和“中國果菜龍頭市”,農田水利建設連續三年獲得省評比一等獎,森林防火工作連續四年受到省通報表彰。
工業加快發展。工業向保稅區、高新區和海馬汽車工業園等園區集中發展。2006年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7%。產業特色日趨顯現,形成以汽車制造、生物制藥、化纖紡織、食品飲料、熱帶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五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0.1%。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三星光纜、盛之業、齊魯制藥、萬特制藥等一批大企業建成投產,目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19家,總產值年均增長21.1%。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302.45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79.81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7.45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15倍、1.06倍和1倍。
旅游業健康發展。緊緊圍繞打造“陽光海口·娛樂之都”、建設全國熱帶濱海度假休閑勝地的目標,編制《海口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綱要》,出臺扶持航空客運、旅行社和景區(點)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旅游宣傳促銷,開展對旅游市場“四黑”綜合整治,推進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海口園區、海南野生動植物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策劃打造一批品牌旅游景區(點),成功舉辦海口旅游商品交易會、海南島歡樂節、冼夫人文化節、高爾夫球賽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全市接待國內外過夜旅游者從2002年的382.09萬人次增加到536.5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29.99億元增加到51.23億元。
商貿業進一步發展。全面完成商業網點規劃工作,商業網點規模不斷擴大,南亞廣場、宜欣廣場等144個大中型商業網點開業,新增營業面積101.35萬平方米,總投資18.8億元。肯德基、麥當勞等餐飲業連鎖經營規模持續擴大,提升了我市商貿業的業態;家樂福、大潤發等多個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進駐,進一步優化了我市的商業結構,促進了我市商業規范管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2年的92.64億元增加到161.35億元。2006年全市外貿口岸進出口總額13.43億美元,其中,出口5.4億美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地產品出口3.5億美元,占全市外貿口岸出口總額的70%。
房地產業穩健發展。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努力處置積壓房地產,四年共有234宗、694萬平方米停緩建工程復工,基本完成處置任務。四年共完成房地產投資169.09億元,建成寶安·江南城、長信海岸水城等一批精品小區,形成建設、銷售、需求的良性循環態勢,呈現島內島外購房各占一半的良好局面。商品房銷售面積從2002年的56.76萬平方米增加到141.64萬平方米,增長1.5倍。
(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維瑅璦(VTI)生物研究院落戶我市,實現了我市生物技術研發領域的歷史性突破。200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78億元,比2002年增長4.8倍。四年全市教育總投入達42.5億元,新建改建各類學校319所,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實施277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率先在全省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城鄉教育差距不斷縮小;職業、成人教育得到加強,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基礎教育繼續在全省保持領先水平,“兩基”覆蓋率達100%。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歌舞詩《達達瑟》等一批作品分獲國家、省級獎,成功舉辦全國健美操錦標賽、第二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城市之間》中國區總決賽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并首次獲《城市之間》國際版入場券;積極開展廣場文體活動和文體下鄉活動,大致坡鎮的瓊劇文化發展得到的肯定。新建擴建市婦幼保健院、市醫院、市中醫院、市120急救中心和鎮衛生院,公共衛生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網絡不斷完善,全力做好“非典”等突發性疾病防控工作,應急救治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市已有47.79萬農民自愿參加,參合率達到95%。
實施千畝以上田洋整治項目,完成田洋整治10個,面積達5萬畝。投資2100萬元,完成二期15棟防洪樓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投資6000多萬元,完成總長228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危橋9座,解決農民行路難問題。繼續加強農村飲水、用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深入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按照優化生態環境的要求,圍繞打造田園海口的目標,突出熱帶海島都市村鎮特色,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搞好庭院綠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積極推廣“區片聯創”經驗,建立以城帶鄉、城鄉共建的創建機制,不斷擴大文明生態村覆蓋面,力爭今年全市文明生態村總數達到980個,占自然村總數的44%。
(五)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
創新管理體制,優化發展環境。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財權和事權相一致的原則,根據省、市確定的職責,把能下放的管理權限盡量下放到區,實行管理重心下移;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規范國家公務員津貼補貼。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按照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調整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做到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政府資金更多地投向公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領域;建立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機制,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快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市政公用事業和城市基礎設施的融資渠道,推進市場化進程。抓好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的改制工作,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完成水務集團的招商合作,積極扶持港航控股公司等國有企業做大做強;運用拍賣、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快劣勢國有企業退出步伐。建立擔保平臺,進一步解決非公經濟融資難問題,加快非公經濟規模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廣泛開展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以及培育5家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5家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科技經費投向,重點向生物醫藥、生態環保、電子信息、海洋開發和農業技術推廣等領域傾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培育,鼓勵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繼續實施海口“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做好優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
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通過組建海口市工業和招商局,明確招商主體,完善招商政策,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重點推進產業開放和抓好招商引資,突出“招大引強選優”原則,積極引企業、上項目。充分利用會展、互聯網等各種平臺,加大園區推介力度,引進工業項目向獅子嶺“飛地工業”園和藥谷二期園區集聚。加強招商基礎性工作,及時收集、篩選、儲備一批項目,完善招商庫功能,為各類招商提供服務。繼續做好簽約項目的跟蹤協調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項目加快落實。進一步做好外事僑務工作,加強與國內外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六)著力推進文化建設和政治建設
積極發展和諧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推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制訂文物保護規劃,加強文物保護,做好中山路等五條具有南洋建筑風格商業街的保護和利用。計劃投入4772萬元加快文體事業的發展,加強社區文體場所和設施建設,建設區級圖書館,為社區和村鎮配備一批健身器材。搞好群眾性文體活動,辦好冼夫人文化節、瓊劇文化節等品牌文化活動,引進國內外專業院團來海口舉辦精品文藝演出,深入開展廣場文藝活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力爭辦好我市首屆農民運動會。繼續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創作一批具有海口特色的文化精品,努力培育書報刊、文藝演出等文化產品市場。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完善民主政治。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的意見,主動邀請人大代表評議政府工作。積極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針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議,堅持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治市進程。貫徹落實《海南省深化鄉鎮政務公開實施意見》,繼續加大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的力度,充分發揚基層民主,拓寬社情民意的表達渠道,搭建多種溝通平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強化社會治安,維護公共安全。加大對公共安全的投入,大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以開展“兩搶一盜”專項整治為重點,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力爭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3%,其中“兩搶”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0%。加大禁毒工作力度,研究戒毒工作新模式,全力抓好禁毒工作。推行食品安全準入制度和強制認證制度,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杜絕不合格的產品進入市場。抓好安全生產,嚴格安全生產問責制,重點開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市場等領域的安全生產整治,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開展危房普查,控制危房使用,做好有序改造。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建立公共危機防控體系,加快應急信息平臺建設,提高危機處理和抗風險能力。認真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創新軍民共建模式,構建和完善國防動員體系。
(七)著力提高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改進公共服務方式,打造服務型政府。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把政府的主要職能、主要財力集中到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上,提高政府自身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調整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結構,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增加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將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向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建立長效的行政管理機制,充分調動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實干、創新的工作氛圍。強化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加強各部門的協調、溝通。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社會糾紛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增強預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大力發揚求真務實、奮發進取的精神,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問題上。
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嚴厲懲處腐敗行為。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和同志在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抓好《中共海口市委關于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具體意見》的落實,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的反腐倡廉方針,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對損害我市投資環境和利用工作之便撈取好處的行為,必須進行問責,嚴重的要依法懲處,以廉潔、勤政、高效的作風,為海口人民行好政、服好務。
各位代表!海口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已經明確,新一屆政府將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本次人代會精神,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求真務實,艱苦創業,銳意進取。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五年的奮斗,一個繁榮富裕、環境優良、社會和諧的海口將呈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