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黨員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時間:2022-12-03 04:49:00

導語:談黨員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這是每一名黨員干部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涌現出了一大批像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這樣的好黨員、好干部,在他們身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也是新時期黨員干部做人、做事和做官的典范。

一個黨員干部有修養、講黨性,其具體表現就是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當前,全黨上下都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這種時候探討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非常必要。

一、做人——以德為帥、以誠為根、以善為貴

“人”字的結構只有一撇一捺,但是真正寫好卻非易事。一劃朝天,兩筆踏地,意為頂天立地。做一個好人不見得非得頂天立地,但起碼要對得起良心,如果你是一個共產黨員、領導干部,還要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

要做一個真實坦誠的人。真實坦誠包含兩層意思:一曰誠信;二曰坦率。先說誠信。“君子修身,莫善于誠信。”這是古人對誠信的認知。“真誠換真心,誠信變真金”。這是現代人對誠信的理解。現實中誠信的重要性體現在方方面面。沒有誠信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干不了大事,所以說,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現在的社會,信譽被認為是最昂貴的資本,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而拿自己的信譽作賭注,委實有些得不償失。所以,真實坦誠地待人,誠懇率真地處世,是做人最明智的選擇。再說坦率。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必須保持一種坦率的態度。對于從政的人來說,工作當中常常需要與人溝通。而人與人的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率,說話直截了當、開誠布公、推心置腹。當然坦率也需要藝術,要講方法、把握時機。

要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古語講“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觀地指出了人的修養、品行對于個人價值的重要性。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許能夠上升到一定層面,但最終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層意思:第一要正直。一個正直的人,會體現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這個“人”字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真正做到“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第二要嚴謹。嚴謹是對生活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是遵守客觀規則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對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體現在工作作風上,嚴謹是務實、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種表現;體現在生活作風上,嚴謹是潔身、克欲、自律的一種手段。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于腦際,慎言、慎行、慎獨、慎思;否則,權力就有可能成為墮落淪喪的根源,甚至成為禍國殃民的工具。第三要忠誠。“忠誠”是對一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是否合格的一個檢驗標準,是惠及他人的一種大德。人各有所事,便應各有所忠,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忠于黨、忠于人民;作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業、忠于職守。上,要無愧于國家;下,要對得起百姓。

要做一個寬厚善良的人。寬厚善良是一種胸懷,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它包含三個內容:第一要有寬容之德。有人說,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很有哲理。其實,人的內心蘊藏著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寬容他人,就越容易獲得尊重。有句古訓叫做“律己當嚴,待人當恕”。冰釋前嫌可以換來理解、換來和睦、換來友誼,而耿耿于懷只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寬容并不是無原則地由其肆意妄為,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又堅定。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厚道的人心底無私、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心靈清澈而見底。作為一名黨員、一個領導干部,只有具備厚道的品性,群眾才會發自內心地擁護你、支持你。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我們所處的社會好比一個大的家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人為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素昧平生之人有難,拔刀相助,是謂小善;國家危難之際,赴湯蹈火,舍生取義,是謂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還是大善,只要永遠有一顆善心,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人生于天地間,各有責任。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責任,對親人的關懷是一種責任,對朋友的幫助也是一種責任,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你所處的地位越高,肩負的責任也就越重。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鄭培民常說:“權力是人民給的,應該為人民辦事。”老百姓擁護他,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對人民的那份責任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現在有些領導干部,不顧民意所向,大搞所謂“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不僅勞民傷財,也極大地損害了我們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二、做事——以謀為基、以實為重、以智為要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為官掌權,更要為人民、為社會做事。如何做事?做事方式雖各有千秋,但目的只有一個,不外乎要把事做好。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為官一任,就要盡全力完成人民賦予的使命,不辜負群眾的期望。

要高站位慮事。古語說:“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講的就是一個站位的問題。做事的站位高不高,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講至關重要。下棋講究一個謀勢,要通觀全盤。做事也是一樣,必須站在是否有利于全局形勢發展的高度,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通盤謀劃,全方位考慮。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一事當前,必先考慮全局之成敗。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史上,我們黨造就了、、鄧小平等一大批杰出的偉人。他們之所以為歷史所記取,是因為他們具有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遠見卓識,具有領導億萬人民艱苦創業的非凡能力,具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偉大情懷,說到底就是慮事站位高人一籌。領導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與否,與他的眼光有直接的聯系。眼光的長短和寬窄是決策正確與否的前提,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干部,眼光一要長,二要廣。所謂長,就是在科學分析、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對事態的發展及走向做出準確的預測和判斷。能成就大事的人,不會被眼前的暫時利益所蒙蔽,能夠清晰地辨識事情的輕重緩急,從而正確地進行取舍。

要高水平謀事。一個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謀事的能力。“謀”,在做事的所有環節中至關重要,對一件事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些人對待工作只是簡單地執行,有的人則有所創新,這兩種人處理事情的結果會完全不同。凡事按規矩去做,不會出問題,但是也不會出亮點。做事前謀與不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謀事的水平取決于謀事者的素質。要通過經常不斷的學習、思考,提高自己謀事的能力。當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當今的社會,正逐步成為學習型社會。身處這樣一個社會,要提高素質,就必須加強學習。不學習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時代所拋棄。共產黨員、領導干部身負重擔,就更應勤于學習,勤于思考。要通過學習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要高效率辦事。做事高效,在乎一個“勤”字,同時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勤”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手勤”、“腳勤”、“腦勤”。“手勤”,就是要及時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確保上級政策傳達、落實的時效性和有效性,保證本單位、本地區工作信息的及時上報、反饋。“腳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層、多搞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工作動態,爭取工作的主動性。“腦勤”,就是要結合工作勤于思考,從領導的角度思考應該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從群眾的角度思考他們缺少什么服務、目前有什么要求;從下屬的角度思考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總之,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切不可惰性纏身,否則就會誤事、誤民。要立志做策馬奮蹄的先行者,萬不可做得過且過的撞鐘僧。其次,要做到事半功倍,工作方法很重要。凡事要化繁為簡,要事急干,急事早辦,動必量力,舉必量技,切不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更不可把復雜的事情離奇化。

要高風格處事。所謂高風格處事,就是做事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它要求每個黨員干部說的和做的要一致,臺上和臺下要一致,要求別人和要求自己要一致,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仰不愧黨、俯不愧民。一個政黨要想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牢牢守住其固有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黨的先進性。當前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要堅持我們黨良好的作風,并順應時展的需要,不斷創新,扎實前進。

三、做官——以民為本、以正為先、以紀為則

古往今來,為官者千古流芳者有之,遺臭萬年者有之。既然做官,就得做一個人民滿意的官,做一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就應該為民、務實、清廉,不愧對手中這份權力和責任,不愧對人民群眾的期望和信任。

為官要做到公正。古語講“夫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所謂“公正”,顧名思義,一曰公,二曰正。“公”,就是公道,要“忍所私而行大義”,去除心底的私心雜念,一心為民,秉公辦事;“正”,就是正派,為官的本質就在于“正”。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負于心。公正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講,應該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則。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礎,而相對于做人來講,公正做官則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做人只是對自己負責,做官則是要對一個群體、一個部門負責。說到底,正與不正,實際上是一個政治方向性的問題。為官之人如果能夠一身正氣、坦坦蕩蕩,其為官就會以民為本,視民心為根;就會保持“心在國家,情系群眾”的平常心境,保持“利歸天下,譽屬黎民”的淡泊情懷。對群眾,察其苦、聽其呼、想其思、急其盼、辦其需,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為官要做到親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親切并不是一種姿態,而是對人民發自內心的熱愛。現在,一些干部跟群眾之間不是“魚水關系”,而是一種“蛙水關系”,需要群眾時,就像青蛙一樣往水里跳;不需要群眾時,就跳上岸擺官老爺架子。然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樣的行動能夠感動群眾,什么樣的行為令人反感,什么是真心為民,什么是擺譜作秀,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凡事都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如果你心里時刻裝著人民的喜樂哀愁,時刻把群眾的溫飽冷暖掛在心上,自然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服務群眾是我們黨存在的根本依據。作為黨員干部,應該也必須像對待父母那樣,對廣大群眾充滿真情摯愛。

要做到守紀。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正處于變革期,形形色色的誘惑無處不在,在這種環境下,作為領導干部,要想做到“不為名利失心、不為權欲熏心”,就必須有一種力排一切干擾的能力,有一種不為外物所動的境界,在法紀層面上講,就是要善于守紀。做一名“守紀”的干部,必須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現在有些人關心個人生活勝過關心工作,有的追求物質享受勝過自己所做的工作,熱衷于吃喝玩樂。這些都是危險信號,很多領導干部腐化墮落的過程都是從貪圖享樂、私欲膨脹開始的。所以,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正確區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二是感情與原則的關系。中華民族歷來重情重義,有著深厚的道德底蘊。領導干部也有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講親情、友情,而忘記了原則、法紀。原則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底線,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駕于原則之上。三是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權力越大,職務越高,肩負的責任就越重,應盡的義務就越多。如果把權力當作謀私的工具,那就背離了權力的責任,損害了權力的尊嚴,最終會受到人民的譴責,甚至身敗名裂。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各種誘惑,領導干部只有常想著黨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終對黨和人民負責,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才能正確處理好權與責的關系,真正把握好自己。

要做到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是融責任、勇氣、方法、態度等要素于一爐的實踐,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進步的關鍵。做事缺乏創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對,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一個領導干部如果缺乏創新意識,他所在部門的工作或者地區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有創新意識和勇氣,敢為人先。但是,創新不等于蠻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標新立異而不考慮效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做到創新與務實的高度統一。創新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采取相應的措施,因地制宜。否則,好心很可能要辦壞事。

總而言之,做人、做事與做官的關系是互為關聯、互為作用的。做人是根本,人做正了,做事容易,做官也不會出問題。做事是基礎,因為做人做官,都離不開干事創業。做官則是履行職責,在其位盡其責,說到底,做官也是為了做事。我們要正確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