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要注重“非權力性影響力”
時間:2022-12-03 05:48:00
導語:領導干部要注重“非權力性影響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的領導講話言簡意賅,很有分量,一經提出便能解決問題;有的領導講話蒼白無力,即使磨破嘴皮也不頂用。有的領導布置工作無聲勝有聲;有的領導布置工作雷聲大雨點稀。如何看待此類現象?筆者認為,這與發揮好領導的“非權力性影響力”有重要關系。
管理心理學認為,所謂“非權力性影響力”,是以領導者自身的品德、知識、能力等因素為基礎,構成的非強制性影響力。“權力性影響力”是社會組織賦予的,是一種法定的職位權力。而“非權力性影響力”則是由于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專業知識、特殊技能,與被領導者的感情等原因而獲得的影響力,其感召力、吸引力、滲透力,往往大于“權力性影響力”。注重用非權力性因素去影響人,是領導素質的一種體現,是一種領導方法,一種工作藝術,它能產生“不令則行”的效果,使工作效率倍增。
提高“非權力性影響力”,重在取信于人。群眾的信任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有的領導威信低、號召力差,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對其缺乏信任感。一位老戰士講過一件發生在戰場上的事:在一次戰斗中,連長犧牲了。團里指派團部一位年輕的參謀連長,全連官兵都不干了,找到團長說,我們不能把腦袋交給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人。后來,團里把一名參加過多次戰斗的排長提拔為連長,大家才高興了。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能不能給群眾以信任感,是衡量領導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要取信于人,首先要解決好說與做一致的問題。對說起來夸夸其談,做起來毫無章法者,群眾絕不會有信任感;群眾對領導提出的要求,一般是聽其言,還觀其行,如果說一套做一套,即使說得天花亂墜,群眾也會懷疑其兌現諾言的誠意。
提高“非權力性影響力”,應注意培養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逝世的時候,不管是他的朋友還是敵人,都對此表示哀悼。這就是人格的魅力,而這種人格的魅力,源自于他生前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現在官兵的文化程度越來越高,民主意識越來越濃,辨別是非能力越來越強,作為領導干部如果人品不過關,就沒有資格去領導人。蕭軍同志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好人不見得是好官,但好官卻必須首先是好人。”為官必先做人,沒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為官就沒有底氣;一個人素質能力上有差距可以提高,但品質差距是難以原諒的。人格品行不是建立在職位、權力基礎之上的,而是在高尚的境界中產生的,它在官兵心理上的作用是權力、職位所不能替代的。
提高“非權力性影響力”,還應注意培養良好的官德。中國傳統官德的精髓概括起來,就是“公、寬、舍”三種德行,“先后、憂樂、生死”三種境界,東漢思想家王充說:“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意思是,品行不高尚的人,不可能有遠大的理想。愛因斯坦說過:“一切人類價值的基礎是道德。”一個人對道德的態度,決定著其發展的高度。領導干部如果官德成了“短板”,即使再有權力,群眾也不會心服口服,執行命令就缺少主動性創造性,最終影響工作的開展,影響單位的和諧。培養良好的官德,除了要有堅定的政治道德外,還要有良好的品德。對上不吹吹拍拍,對下不盛氣凌人,尤其是心眼要好、心術要正,就像范匡夫那樣:“正正派派做人,清清白白處事,勤勤懇懇工作,老老實實做官,平平靜靜思索,愉愉快快生活。”
精品范文
10領導任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