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要少些“官味”

時間:2022-12-04 02:25:00

導語:領導干部要少些“官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官味”來評價領導干部。“這人官味很濃”,說的是他脫離群眾,高高在上。“這人沒什么官味”,說的是他和群眾沒有距離,平易近人。一些為官者,好端個架子,愛打個官腔,常講個官話,即為“有官味”。

“官味”為群眾所鄙,卻又讓不少為官者樂于其道。古代不乏裝腔作勢的官老爺形象,今天亦不鮮見招搖過市的為官者。原是當了官即有人捧,有人求,有人護,路路暢通,一呼百應,擺個譜,罵個娘,說個官話套話,動輒訓示,說一不二,人見人怕,官威顯盡,把風頭出足,感覺甚是愜意,心里十分受用。為官者稍不注意,極易沾上這種味道,很想體味這番感覺。

有的人之所以為官前后判若兩人,或“官升脾氣長”,多是“時位之移人”故。未起時則謙恭以待人,得志后便縱情而傲物。時代、環境等發生改變,人也隨之改變,這本是人的一大生存和適應能力。但變中當有不變,這便是人的本性,做人做事處世的基本原則。這個根本一變,人就容易變味,甚至變質。

領導干部身上有了“官味”,就會在無形中同群眾產生距離,滋生隔閡。因為你一擺官架子,一打官腔,群眾就會敬而遠之,對你投去不信任甚至鄙夷的目光,心里話不和你說,你就訪不來真情,察不出民意,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那些一心只想品“官味”、過“官癮”的干部,與群眾距離只會越來越遠,隔閡只會越來越深,最終成孤家寡人,為人民群眾唾棄。

作為領導干部,當力求消除身上的“官味”。應把位置擺正,把心思用對,對群眾懷有真情實感。多與群眾打成一片,心貼心,多交心,多話家常,多問難事,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設身處地思考,盡心竭力篤行。對這樣的領導干部,群眾自不會拿你當官看待,而是拿你當親人,當朋友,當主心骨。

有真抓實干之心,“官味”才不會沾身。浙江省萬名干部下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切切實實地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難題,認認真真為群眾謀劃發展藍圖,群眾說好,百姓稱贊,說明真抓實干才是為官者的應有之道。把群眾的事永遠放在第一位,踏踏實實干事,老老實實做人,“官味”自然難近其身。

古語說得好:“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苯裉煸谖覀儑?,領導干部都是來自于群眾,原本是群眾中的一員。群眾將我們選出來當領導干部,是要我們來作公仆的,而不是當老爺。為官者作為群眾的本性不能變,對群眾的情懷不能淡,為群眾服務的宗旨不能丟。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真正以官德服世人,以政績顯威信,少些“官味”,多些“民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