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對權力行使過程的監督

時間:2022-01-09 04:19:00

導語:要注重對權力行使過程的監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注重對權力行使過程的監督

我在多年的基層工作中感到,時下的監督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具體講就是:事后審查多,日常滲透少,忙于“亡羊補牢”。其結果,不僅使監督機構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也難以有效遏制一些不正之風和違紀行為的發生。為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我認為應樹立“強化過程監督”的觀念,把監督的重點放在權力行使過程之中。其理由在于:

第一,這是監督本質所決定。監督的客體不簡單是特定的人,也不簡單地是特定的權力,而是二者的結合,即是特定“掌權人”的行權方向和行權過程。它包括權力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掌權者”的遵紀守法情況等三個方面的涵義。因而監督在本質上是種監控行為,即:通過有效的辦法將權力的運用限制在符合公共利益的范圍之內,使權力處于一種可控狀態,難以為非。而這種可控狀態更易在對行權過程的監督中取得。

第二,這是提高監督效率所必須。監督也要講效率,就是說,在對權力的全面監控和調適過程中,促使權力效率化、效能化、明顯社會效果化。首先,在整個監督活動中,過程的監督應該是最積極、主動的。若只偏重于結果,則容易貽誤工作,同時也不利于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最積極、最穩妥的是事先嚴要求,事中勤督促,盡最大可能杜絕權力行使過程中的一切漏洞,減輕事后監督補救的負擔。其次,加強過程監督還可以隨時彌補規章制度的漏洞,發揮監督的補充功能,控制行權中的不規范行為,提高監督效率。

第三,這是適應權力行使所要求。由于權力的行使處于動態,與之相適應,監督也應處于動態,應隨權力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既要貫穿于權力行使始終,又不限于權力行使。在權力行使前,監督就存在了,權力行使結束后,監督依然存在。從這一意義上講,監督是監督主體對監督客體權力行使是否合法、合理的一項連續性活動,而這種連續性具體表現為監督的階段性。所以,健全的科學監督應當是全過程、多功能的,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對是權力獲得的監督;二是對權力運行過程的監督;三是對權力運行后的監督,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事前監督、事事監督和事后監督。

第四,這是防止權力避規所需要。權力運用是一個由多個環節構成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必須遵守一定的程序規則。一旦沒有按一定的程序行權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缺失,就會出現權力避規濫用,造成損失或失誤。如申請貸款就有其特定的審批程序,而這種正常的審批程度遭到破壞,最明顯的是上級領導或某個“有面子”的人,給銀行打招呼,然后由銀行指派具體人員和部門“制作”一切手續,這種“倒過來”的審批方法,極易使少數心術不正之人借機謀私。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必須強化過程監督,把一些苗頭性問題解決“萌芽”之中,不能使其“生長自如”。

至于如何強化過程監督,本人認為,應根據實際,突出“四性”。

1、規范性。它包含兩層涵義:一是監督制度化。首先,應當切實把制度、規范作為監督行權的首選方式,重點控制最可能發生腐敗的部位、因素和環節,杜絕權力和人情的侵擾;要保證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落到實處,做到該質詢的質詢,該檢查的檢查,該禁止的禁止,該糾正的糾正,以維護專門機關的監督權威,使各監督客體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在違規的情況下以同等追究,徹底杜絕監督過程中的待遇殊異。二是監督公開化。公共權力的行使要接受公眾的監督,以保證人民管理國家權力的實現。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活動,也是一種“權”,也要接受群眾監督,貫徹公開化原則,保障公民對其監督活動的了解權,提高監督行為的透明度。紀檢監察機關既要積極接受監督,也要創造公開監督的條件,與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共同形成監督的合力。

2、科學性。這主要是指從權力的行為過程著眼,側重于行權程序的合理設計,實現程序控權。監督客體的行權行為是在正當的程序下以權力的公共性質為特性,行權理由是通過相對人的介入和監督對象共同證成的。如對一個建設項目的審批確定,必須經過提起、申報、討論、評估、議決、審定等多個環節,而每個環節又都有相應的啟動和決定過程,這就要求對以上每個環節制定與之相對應的程度,通過每個子程序的整合達到整個建設項目審批確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在加強對各類權力運用程度建設的同時,就每一個環節、每一道程序的監督展開調研,制定出既便于操作、又有一定力度的對策和辦法,保證各個環節各道程序都能正常運轉。

3、長效性。提高監督的效果是加強過程監督的目的所在,而僅靠某一項監督性措施或方法是不夠的,要走綜合治理的道路。這種綜合是宏觀綜合和微觀綜合的統一。所謂宏觀綜合,就是監督工作要與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相配套,與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相結合。所謂微觀綜合,就是要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注重監督與教育、查案執紀的銜接。教育、查案執紀和監督有內在的必然聯系,都有預防的作用。教育式預防具有啟迪性,監督式預防具有強制性,查案執絕式預防具有警示性,三者必須銜接扣緊,并把教育、查案執紀納入監督機制,貫徹于監督全過程之中。通過灌輸廉政知識,培養廉政意識,進而使之轉化為自覺的廉政行為;通過嚴肅執紀,使個性問題不至于

4、超前性。雖然“過程”相對于“結果”而言已居在前,但畢竟屬于“進行中”。若能把監督的關口再度前移至“進行前”或“進行初”,那整臺戲便成功了一半。從已進行的一些監督實踐來看,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制定的對“一把手”定期進行誡勉談話、對新提拔領導干部實行廉政談話等制度,都有一定可取之處。我們感到,為加大過程監督的力度,及時地對部分領導干部實行“三書”告誡不失為“良方”之一。具體為:紀委根據信訪情況確定提醒談話對象和內容,向約談對象發出《信訪提醒談話通知書》。談話后,紀委對約談對象的整改表現進行跟蹤考察,考察期為半年。對經提醒談話后無改進者,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建議作出組織處理,從而真正做到監督關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