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督和預防  切實完善主訴官制度

時間:2022-01-09 05:07:00

導語:加強監督和預防  切實完善主訴官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監督和預防  切實完善主訴官制度

實行主訴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是高檢院六大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順應檢察改革方向、符合公訴工作規律的新的辦案制度,它的大力推行對于提高辦案效率,減少中間環節,更有力地履行檢察職能,迅速打擊犯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主訴官來說,這種辦案機制無疑為其奮力拼搏,充分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但是賦予主訴官大部分案件的決定權,如果缺乏必要的監督約束機制,客觀上容易為違法亂紀,甚至徇私枉法滋生了新的土壤。本文將就主訴官容易發生違法亂紀環節及其預防對策作初步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引發主訴官違紀問題的主要因素

從審查起訴工作實踐來看,誘發主訴官違紀問題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幾種:

1、主訴官的“個體”因素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潮對主訴官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同樣會產生沖擊,尤其是少數單位由于經費緊張,主訴官起碼的辦案津貼,遲遲未能落實,出現了“有責無利”的現象,而處于“抗辯式”同一程式下作為辯方的律師卻明顯處于優勢,這一鮮明的反差從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訴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削弱了主訴官的內在抗御違紀問題的能力,在外界的誘惑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違紀行為。

2、監督體系不完善的“機制因素”

由于主訴官辦案責任制是一項新的舉措,因此,對這種的監督機制目前尚處于不斷完善過程中,其中不乏“真空”環節,容易給違紀行為以可乘之機。

3、辯護律師介入因素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辯護人在公訴案件進入審查起訴案件三日后,即可介入案件。從司法實踐來看,擔任辯護人的大多為律師,而目前的律師隊伍主流是健康的,在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其中也不乏少數職業道德素質不高的律師,出于種種利益的考慮,利用介入案件之機,千方百計地對主訴官進行種種引誘,使主訴官們不得不面臨嚴峻考驗,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導致違紀行為,何況,主訴官在長期的辦案過程中辯護律師是其最主要的“交流”群體,其中部分還可能本來就具有同學、朋友等友情關系。

4、“關系人”的介入因素

我國是一個“關系型”的社會,社會生活中某件事情,通過一定的關系載體,總能與某人聯系起來。由于幾千年傳統歷史、文化、意識的影響,當人們追求某種利益時,除了自身內在努力外,常常以較多的精力尋求所謂的“關系”解決辦法。同樣犯罪嫌疑人親屬也往往會通過紛繁復雜的關系網對辦案檢察官施以種種影響,其中,不乏以“吃請”,禮品等方式,此時,只要檢察官們放松警惕,即被這種糖衣炮彈擊倒,輕則違紀,重則徇私枉法,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方面,已有過深刻的教訓。

二、容易發生違紀問題的環節

就公訴案件而言,“辯護律師”、“關系人”通過種種方式,對檢察官施以誘惑,其“醉翁之意”當然不在“酒”,他們從總體上追求的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減輕處罰的認定意見和結果。具體表現在:

1、追求程序方面的便利

公訴實踐中,辯護人介入初期,對檢察官表現出百般的“熱情”,最主要是為了順利地辦理介入手續,尤其是盡快安排會見犯罪嫌疑人。他們通過會見,一方面可以了解犯罪嫌疑人對涉嫌罪名的意見和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滿足犯罪嫌疑人親屬掌握犯罪嫌疑人近況的愿望,以期取得委托人的信任。

2、在辦案過程中,追求實體上的認定結果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辦案檢察官應當全面審查案件的證據材料。但辯護人、當事人則單純地追求無罪、罪輕或減輕處罰的認定意見。具體表現在:

(1)、關于罪與非罪問題

他們希望通過審查起訴,主訴檢察官能夠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以擴大其個人的社會影響。

(2)、在案件的事實與證據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其追求能夠變更偵查部門原有的罪名,而以較輕的罪名提起公訴。

(3)、對案件中部分與事實和證據存在爭議的,希望能夠不予認定或以一個較輕的意見認定。

(4)、對案件中事實與證據無異議時,希望能夠在法定從輕、減輕或酌定從輕處罰的情節方面,有所突破。

(5)、在法庭審理階段,辯護律師尋求的往往是與公訴人在庭審中的良好的合作關系,降低控辯的激烈程度,以使自己在被告人親屬面前,樹立個人的恪盡職守的形象。

三、加強防范和監督,增強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違紀的有效性

為了更好地遏制主訴官違紀行為的發生,必須不斷地改進和加強相應的監督工作,立足于教育,著眼于防范,變事后監督為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努力將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切實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1、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努力在根本上增強主訴官拒腐防變的能力。

對主訴官這一新型檢察官群體,應實施有別于普通檢察官教育方式,充實更豐富的教育內容,加大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鑄造過硬的主訴官隊伍,變紀律約束為自我約束。

2、建立完善主訴檢察官制度相配套的監督約束機制。

主訴官辦案責任制為檢察制度的改革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如何使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長,還必須建立完善與之相配套的監督制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主訴官制度經受來自“反方向”的沖擊,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1)、嚴格堅持備案制度,規范備案程序

主訴官決定的案件,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納入備案程序,從起訴文書、審結報告、刑事判決書的及時上報等環節入手,從宏觀上實施辦案監督,為此,還必須指定便于實際操作的規范的備案程序。借以實現備案的宏觀監督作用。

(2)、建立案件質量監督制度。把質量監督貫穿于辦案的全過程,強化對辦案過程管理。

首先,應建立專門的督查機構,落實督查人員,具體應選擇政治素質比較強,且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同志擔任。

其次,明確督查工作職責,制定具體的便于操作的督查工作質量標準,這種標準必須涵蓋公訴案件的各個環節。

再次,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密切跟蹤辦案的全過程,以確保督查質量。必要時督查人員可以復查有關重點案件。

(3)強化激勵制度。激勵機制是工作機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主訴檢察官制度也必須引入激勵機制,重點體現“從優待檢”和“高薪求廉”政策,根據實際狀況,適當提高主訴官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一旦發生違紀問題,將實行“一票否決”制,使其在具有榮譽感、責任感的同時,相應承當高于普通檢察官的紀律水準。

3、強化案件回訪考察制度,力爭建立較為完善的辦案回訪考察監督體系。

案件回訪考察制度是檢驗主訴官辦案的社會效果及廉政表現的重要措施,因此,紀檢監察部門和案件督查部門,應將其納入日常工作計劃之中,重點對那些做不起訴處理決定、改變案件定性足以降低刑期等案件,必須實行“一案一回訪”制度,及時發現主訴官辦案中存在的問題,并迅速加以糾正。

總之,加強對主訴官的監督和教育,進一步完善主訴檢察官制度,使這一新生事物煥發出勃勃生機,對于推進檢察改革,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必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