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委派和集中核算并舉 加大源頭治理腐敗力度
時間:2022-01-10 03:45:00
導語:會計委派和集中核算并舉 加大源頭治理腐敗力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體制機制制度創新入手,加大源頭上解決和治理腐敗問題,是黨中央的重要決策。南平市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履行職責,加大源頭治理工作力度,全力支持和積極推動財政部門探索新形勢下強化財政監管新模式,于200*年9月起,堅持“穩步推進、注重實效、四級聯動、一體運作”的原則,推行了黨政機關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的改革,并延伸至鄉鎮、村。目前,市、縣(市、區)全部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管理,納入行政事業單位1327個,委派會計單位36個,鄉(鎮)“零戶統管”68個,“村帳鄉代(托)管”340個,形成比較完善的會計監督網絡,從源頭上堵住資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進一步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促進了閩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
一、深化認識,精心策劃,圍繞管好“錢”積極探索源頭治腐新路子
反腐敗查辦案件和調查情況表明,在傳統的財政管理制度的運行模式下,財政性資金分散管理,部門各自為政,會計人員無法監督,財政部門難以發揮職能作用,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弊端日益凸現,既分散了財力,又易助長不正之風,突出表現為,“小金庫”屢禁不止,“暗箱操作”、吃回扣、濫發濫支、貪污挪用、截留等違反財經紀律現象時有發生,是滋生腐敗的重要土壤之一。僅2000年至今,我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違反財政政策法規案件79件,涉及縣(處)級干部4人,科級干部15人,一般干部38人,其它人員27人,涉案金額2331萬元;已結案78件,黨政紀處分71人,刑事處理6人,挽回經濟損失544.02萬元。但辦案中涉及的違反財政法規行為遠大于專項立案數,幾乎涉及所有經濟類案件。對此類問題,過去采取組織費人、費力、費錢的各種財務“大檢查”、“專項檢查”,往往難以奏效,陷入檢查反復的怪圈。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市紀委、監察局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只有改革會計管理體制,強化財政資金監管,規范化、透明化運作,堵住資金管理使用上的漏洞,是從源頭上解決和治理違反財政法規而引導發的腐敗問題的現實選擇。為此,市紀委、監察局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市財政局把改革會計管理體制,強化財政監督作為反腐敗源頭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來抓。經過反復的調查研究和座談討論,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了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并舉的改革方案,報請市委、市政府批準實施。為解決財政部門存在畏難思想和被集中核算、委派會計單位擔心財權削弱的顧慮,做到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步調一致,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市直各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動員大會,市長親自作動員講話,強調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充分認識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支持和配合改革,明確提出“三個無一例外”的紀律要求,即“無一單位例外、無一人例外、無一事例外”。市紀委在全體(擴大)會上也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并在電視臺、報刊上廣泛宣傳,形成良好的改革輿論氛圍,為會計集中核算和委派會計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講究方法,穩步推進,不斷擴大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成果
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是新形勢下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新生事物,牽涉部門多、情況復雜,且缺乏現成模式可以借鑒。為此,我們在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工作中,注重積極穩妥,扎實推進,鞏固成果。突出“三個抓”:
一是抓典型引路。圍繞抓市本級帶縣(市、區)、抓領導機關帶部門的工作思路,200*年8月,我們率先在五套班子進行直接會計集中核算工作試點,在建設局、教育局等8個下屬單位較多、資金流動量大、業務工作復雜以及有上下級繳撥和匯總關系的部門實行會計委派工作試點,經過總結試點的成功經驗后,分三批將市本級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統一納入集中核算,并向各縣(市、區)全面推行。同時,向下延伸,及時總結延平區、松溪縣實行鄉鎮“零戶統管”和行政村實行“村帳鄉代(托)管”的做法,加以推廣。
二是抓制度規范。為防止變分散腐敗為集中腐敗的現象發生,我們針對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運行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和困難,以及案件查辦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注重從制度建設入手,及時認真督促和配合財政部門根據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要求,依照《會計法》和有關財政政策法規,結合實際,制定了《委派會計的權利和各崗位的職責》、《經費報銷審核程序》、《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工作紀律》等三十多項制度,完善一整套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接受社會監督。并將改革的有關資料及相關制度匯編成《南平市會計委派制改革試點工作資料匯編》一書,為全市全面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抓協調到位。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改革工作是財政主管部門的一項主要業務工作,我們注意擺正位置,重在當好參謀和助手,組織協調,積極參與,又不包辦代替,充分發揮財政部門牽頭主抓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會同財政部門,先后多次向黨委、政府領導匯報改革的進展情況,提出決策建議和措施要求;對推行改革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積極支持,為財政部門的探索創新和具體落實創造了良好條件。如市紀委及時建議成立市長為組長,各重要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加強對財政制度改革工作的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首批單位實施集中核算時,明確要求五套班子辦公室帶好頭,嚴格執行,徹底消除等待觀望現象。在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的人員問題上,態度十分明確,人員嚴格選聘上崗,不能降低標準搞照顧;對辦公場所調整,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車達衛親自現場察看,并與市工商銀行領導進行協調解決。
三、履行職責,強化監督,確保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順利實施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變分散管理為集中核算,涉及部門、單位和個人利益的調整,思想認識不盡一致,工作難度較大。為確保這項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職責,做到“兩個強化”:
一是強化督促檢查。督促檢查是推動工作深入開展,促進工作有效落實的重要手段。市紀委、監察局領導始終關注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進程,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車達衛同志先后多次到市會計集中核算中心檢查指導,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提出具體要求。在反腐敗任務重的情況下,仍抽調精干力量,積極支持和配合財政等部門開展清理銀行帳戶工作、專項檢查活動等;對一些進展遲緩的部門和單位,市紀委領導找該單位主要領導進行專門談話,按規定時間納入,確保政令暢通,保證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二是強化嚴肅執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貫徹執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的情況,作為深化財政制度改革、推進源頭治理腐敗的重要內容,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評。嚴肅執紀,對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工作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進行認真查處。*年來,市紀委、監察局查處了市人大研究室將《南平人大》印刷品的回扣款11萬多元私設“不金庫”進行私分,涉及處科級干部5人,并進行通報批評;200*年查辦了市農業局、市建工局虛開發票設立帳外帳,用以發放福利、補貼等問題,并進行了嚴肅處理。200*年,又查辦了原市民政局長牽出的民政系統違反財政法規、虛報冒領私設“小金庫”等串案等,發揮了震懾作用。
經過近三年來的改革實踐,我市推行以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工作,變財政事后監督為財政分配到使用環節的全過程監督,變“暗箱操作”為“陽光作業”,增強了財務收支的透明度,同時,執行統一的財經制度,大量濫發亂花的違規違紀現象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實現從源頭上、制度上防止違反財經紀律而引發的腐敗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清理取消各單位銀行帳戶2331個,集中各項財政資金7億多元,糾正各單位不符合法規的制度422項,抵制不合規開支共1696項,拒絕報銷不合規支出902.34萬元。通過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改革,為推動財政制度綜合改革構筑了平臺,取得了好的成效。在政府采購方面,累計采購規模6.23億元,節約資金1.45億元,節約率16.78%。在“非轉經”國有資產統一經營管理方面,納入了綜合預算盤子,改過去游離于財政,在部門、單位花費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至*年底,僅市本級“非轉經”收入701萬元,比增31.77%,納入預算收入352.6萬元,比增107.41%。在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面,僅實施國庫統一支付工資,自*年7月至*年4月,全市納入國庫統一支付工資的單位991個(含學校252所),人員40330人,累計統一支付工資1.047億元,節約資金200多萬元。在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方面,全市實施票款分離433個單位,累計清理銀行帳戶11800個,劃轉帳戶資金7733萬元。同時,通過開展鄉(鎮)“零戶統管”和“村帳鄉代管”工作,加強了對鎮(鄉)、村財的監督和管理,提高了財務公開的有效性,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穩定和經濟發展。
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改革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新措施,與傳統會計核算工作有一定的區別,一些核算單位認識不到位,已習慣于原有的“領導說了算、領導定調子、會計填數字”的做法,有些還存在抵觸情緒;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還缺乏統一的政策法規,一些財務執行制度相對滯后,與現實情況不相適應,給監督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與時俱進,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和會計委派制度,鞏固成果,不斷推進反腐敗源頭治理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