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目標定措施 解決問題求實效
時間:2022-02-22 03:13:00
導語:圍繞目標定措施 解決問題求實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市組織實施“云嶺先鋒”工程以來,在省委組織部的指導幫助下,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深入開展這項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實施“云嶺先鋒”工程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目標放在提高執政能力上,重點解決軟、癱問題
針對村級領導干部及黨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養成的“等、靠”習慣,導致一些黨組織軟弱渙散、難以發揮作用的狀況,按照“云嶺先鋒”工程的要求,以“五好五帶頭”為目標,以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為主線,全面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更新觀念,擴大選賢任能范圍。在評判黨員先進性時,不再囿于一些陳舊觀念,而是把視點放在“五個一”(觀念更新先于一般群眾,發展思路活于一般群眾,致富本領強于一般群眾,組織紀律嚴于一般群眾,奉獻精神多于一般群眾)上,重點是放在自富能力和共富素質上。在班子成員選任上,把“有能力帶頭富,有黨性帶民富”作為選人的主要標準,堅持“四個雙看”(既看學歷又看水平,既看資歷又看實績,既看身份又看能力,既看地域又看公論),著力建設“三強”(思想政治素質、個人致富能力和帶領群眾共富能力強)型班子。在作風建設上,圍繞市委提出的“十破十立”及公務員八條禁令、“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來進行,夯實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的每個環節,要求黨員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解放思想、勤奮學習、與時俱進、勇于實踐的模范。
(二)推行“三個培養”機制,樹立黨員特別是村支書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榜樣。黨組織和黨員只有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才能凝聚人心,才有號召力。為此,我們把建設一個能夠擔當帶領群眾奔小康重任的黨支部班子,作為農村實施“云嶺先鋒”工程的重中之重,大膽把黨員能人吸納到支部班子中,推薦到村級領導崗位上。玉龍縣長水村的黨員致富能人李菊蓮,組織村里辦起了17家“農家樂”,在今年的村級“兩委”換屆中,該同志當選為支部副書記,同時兼任村農工商貿公司總經理。
(三)選拔年輕優秀人才到鄉村任職,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去年以來,我市從市、縣(區)直機關選派97名德才兼備的年輕干部到鄉村任職;通過公開招考,擇優錄用,有181名大中專畢業生到鄉村任職。這些舉措使鄉村干部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
(四)把“云嶺先鋒”工程和村級“兩委”換屆結合起來,把換屆過程作為統一思想、理順關系和落實“三培養”的過程。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主要看支書。在今年的“兩委”換屆中,全市村支書平均年齡42.6歲,比上屆降低了1.4歲;村委會班子成員中黨員占57.3%,比上屆提高了8.1個百分點;有97個村實現了村支書和村主任“一肩挑”,占23.4%;有1147名致富能人進入“兩委”班子,占24%;18個村支部直選一次成功。選賢任能,協調關系,治癱治軟,取得實效。
二、把核心放在保持黨員先進性上,重點解決素質差的問題
針對黨員“六不足”(認識、本領、有效手段、服務意識、發揮作用、敢抓敢管精神不足)等狀況,抓基礎,建設高素質隊伍。我們認為:麗江要與小康同行,關鍵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黨員隊伍;這支隊伍要有選準發展思路之識,開拓創新之膽,駕馭市場之能,科技富村之才,服務群眾之心,廉潔奉公之德,扶正祛邪之威;這是落實“組織引路,黨員致富”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為建設小康麗江提供人才支持和組織保證的必由之路。為此,我們大力實施了素質工程。
(一)抓陣地建設武裝人。按照建設學習型班子和隊伍的要求,本著“節儉、實用、實效”的原則,確定每年由市、縣(區)財政撥出專款,實施黨員活動陣地建設達標工程:該新建的新建,該擴建的擴建,該維修的維修,配齊內部設施,使黨員活動室成為建設規范、功能齊全的教育陣地。玉龍縣提出對每個村支部投入2萬元,3年內把全縣100個村支部活動陣地建完。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委黨校為龍頭、縣鄉黨校為骨干、村黨員活動室為依托的黨員教育培訓網絡。培訓內容緊緊圍繞“三個代表”、市場經濟和法律知識、產業結構調整、農村適用技術、人才資源開發和利用等專題來進行,缺什么補什么,想學什么教什么,學什么最能發揮特長、最有效果,就重點教什么。
(二)抓基地示范引導人。市委采取行了“選擇試點、掛鉤聯系、定點指導、樹立典型、推廣經驗”的做法,讓每位市委常委至少掛鉤聯系一個試點村,利用各類示范基地和先進典型說服教育黨員,避免空洞抽象的說教,力求實效。一方面,市委將玉龍雪山旅游開發總公司作為黨建聯系點,市委書記將長水村等3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聯系點、將寧蒗縣西川鄉作為扶貧掛鉤點,切實抓好這些示范基地建設;另一方面,又注重運用這些示范典型做好宣傳教育,發揮好典型引路、示范推動的龍頭作用。今年2月,市委召開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將長水村抓黨建、促發展的做法向全市推廣,收到了“撥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輻射功效。8月12日,中組部原常務副部長趙宗鼐考察長水村時,高度評價該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
(三)抓骨干帶動塑造人。著力培養技能型領頭人、商品型產業開發大戶、管理型企業家、專業型營銷能手、公關型引資聯項能人等5支隊伍,依靠骨干帶動來實現整體提高,使廣大農民開闊視野、增強本領,掌握2門以上實用致富技術,并能熟練地運用到生產經營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市委還首次表彰了一批優秀黨員,每人給予1萬元的重獎;同時,號召全市黨員向玉龍縣魯甸鄉青年農民黨員和云學習,使廣大黨員煥發出想致富、謀發展、干實事的生機與活力。
(四)抓素質教育提高人。在總結前幾年經驗的基礎上,抓好《麗江市2002--2006年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素質教育”工程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市、縣組織部門抓好督促指導,共同搞好培訓工作,確保《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圓滿完成。全面推行副科以上黨員為基層講黨課和市委統籌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制度。實施機關黨員干部駐村行動,科技帶頭人下派工程等。古城區和永勝縣分別開展了“十看十想”、“學先進、樹正氣、謀發展”教育活動。通過不斷提高黨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政策法律水平和致富能力,從素質上體現其先進性。
三、把著力點放在工作機制創新上,重點解決結合點問題
針對隨著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傳統體制的解體和轉換,很多傳統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不再管用,對如何設置黨組織、發揮先進性束手無策,黨建工作與全市奔小康的歷史任務不適應等狀況,抓機制,為黨建工作提供可靠保證。我們認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建立長效機制,必須找準結合點建立活動平臺,這樣才既能有力地促進黨建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又能為黨建工作注入鮮活血液,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一)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建立長效機制。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至關重要。我們抓了以建立健全、雙目標管理、民主評議黨員和村干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等10項制度為重點的各項制度建設,嚴格依規按章來履職、用權、管人、干事,堅決克服“關起門來訂措施,貼在墻上擺樣子”的弊端。
(二)以落實目標責任為中心,建立工作責任機制。推行和完善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區)實施的各項目標責任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考核獎懲激勵機制;市委還推廣了寧蒗縣對鄉鎮“三個文明”建設實行目標責任管理的新做法,大膽探索讓干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加強民主集中制原則教育,不斷完善黨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做到思想上合心、行動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建立和完善了《市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責任制》、《黨建工作責任追究制》、《黨建工作考核細則》等,夯實“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形成從市委到縣委,從縣委到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從市委書記到縣委書記,從縣委書記到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的四級責任網絡和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工作格局,切實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真正把黨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到實處。
(三)以“三級聯創”為契機,建立“包、聯”工作機制。拓展聯創內涵,把“三級聯創”延伸到市級機關,形成“四級聯創”格局。通過創建“四帶頭”先進機關,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縣(區)和“五個好”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建立和完善了市縣級領導包鄉聯點帶頭抓、鄉鎮領導包村聯戶全面抓、市縣級部門包村幫扶具體抓的機制。市縣級領導每人包一個鄉鎮、聯系一個村的黨建工作,市縣直每個部門包抓1個村的創建工作,并兼顧扶貧、教育等工作,一包幾年不變,全力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
(四)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探索新的領導體制和設置方式。隨著流動黨員的增多和各項經濟成份的多元化,采取以往的管理方法已難以奏效,我們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采取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按照“三個有利于”(有利于黨員的合理流動,有利于對流動黨員的有效管理,有利于黨員作用的發揮)標準,打破行業和行政區劃限制,按產業鏈條或生產基地重新設置黨組織;具備條件的地方,通過“兩推一選”,實行支書、主任和村辦企業負責人交叉任職、一肩雙挑或三挑,以達到管活、管好、實用、實效的目的。今年以來,全市按上述精神設置黨組織16個,永勝和玉龍兩縣還分別成立了首家農民私營企業黨委和黨支部。
四、把發展經濟放在第一要務上,重點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
針對有的領導認識不清、勁頭不足,重經濟、輕黨建或輕經濟、重黨建,把黨建和經濟割裂成“兩張皮”等狀況,抓載體,使黨建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我們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抓黨的建設,必須緊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必須以本地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和群眾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作為衡量標準;抓黨建只是手段,促發展才是目的。
(一)明確思路,找準黨建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我們把實施“云嶺先峰”工程的基本思路定位在:抓黨的建設,就是發展生產力,要能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能及時地鞏固并提升黨建成果;使“云嶺先鋒”工程既要成為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又要成為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的強基固本的黨建工程。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始終堅持把提高黨員抓發展的能力,作為加強黨建的關鍵來抓;把解決“有錢辦事”問題,作為增強黨組織凝聚力的物質基礎來抓;把理順“兩委”關系,作為黨組織形成工作合力的重要保證來抓;把解決黨員后繼乏人問題,作為黨組織保持活力的長久之計來抓;把改進黨組織設置方式,作為適應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來抓。長水村以“云嶺先鋒”工程的實施為助推器,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走龍頭企業+專業大戶+普通農戶的路子。目前,已有17家農家樂接待戶,旅游出租車60多輛,民俗歌舞表演隊200多人,建成蔬菜、花卉種植基地15個,養殖奶牛116頭。上半年,全村總收入416.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063.5元,同比分別增長6.4%和7%,成為全市增幅最顯著的村子。
(二)創新載體,實現黨建與經濟發展的有機鏈接。我們不斷創新載體,使黨建直接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選課題:把經濟工作的難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把經濟工作的焦點,作為黨建工作的要點;經濟建設在哪個方面進行突破,黨的建設就在哪里聚集力量、發揮作用。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產業結構調整的規模和效益,來衡量黨建的成效。樹牢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思想,把黨建工作構建在抓黨建、保穩定、增團結、出干勁、促發展的坐標上。為此,通過市縣級領導黨建聯系點、支書致富工程、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雙建雙帶(建產業、建龍頭企業,帶頭致富、帶民共富)、黨員服務示范區等載體的有效實施,帶動整體工作的升位。特別是通過無職黨員合理設崗、科學定責,既與黨員權利義務相銜接,又與村組干部職責相區別,通過無職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監督的有效機制,切實解決了黨員思想上無責任無壓力、行動上想奉獻無崗位和不敢干、不會干、不想干的問題,使之有位、有責、有為。在“四級聯創”中,明確規定各縣(區)黨委要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各鄉鎮黨委要力爭當年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不低于10%的增幅。目前,全市已建立黨建聯系點214個,黨員服務示范區281個,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基地91個。黨建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0.65億元,同比增長14.6%;接待游客174.4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63%;地方財政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39.7%。1至9月,全市農業總產值9.87億元,同比增長6.4%;農民人均純收入1112元,同比增加98元。
五、把落腳點放在為民上,重點解決維護群眾利益問題
針對一些黨員不能正確處理公與私、個人和集體、先富與后富、自己帶頭富和帶民共同富的關系,有的甚至以權謀私等狀況,抓根本,在維護群眾利益上辦實事。我們認為: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不僅奔小康無望,還會弱化黨的執政能力,嚴重危及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在新形勢下,黨員和黨支部“堅定信仰立黨為公,踐行宗旨執政為民”,最要緊的是要以民為本,提供服務,竭盡所能為農民辦實事,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農民的切身利益,這樣才能提升黨組織和黨員的支持率和信任度,才能不斷夯實黨的群眾基礎。“云嶺先鋒”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市級機關領導干部每年深入基層不少于30天,機關黨員干部不少于10天,每次下基層至少解決1個問題,為農民送政策、送信息、送科技、送溫暖。華坪縣實施的“919”生態家園富民工程,被譽為是“致富千家萬戶,保護千山萬水,惠及千秋萬代”的民心工程。古城區把抓“云嶺先鋒”工程與推進小康示范村建設和農村產業協會建設相結合,用“支部+協會”的模式,找到了一條抓黨建、促發展的新路子。華坪縣榮將村黨支部和天星村黨支部,為解決農民一家一戶賣水果蔬菜難問題,發動農村經濟能人組建了果蔬協會,為積壓的瓜果蔬菜打開了銷售渠道,黨支部被菜農稱為“貼心人”。寧蒗縣結合扶貧攻堅,建立了鄉村干部包村聯戶制度,試行了“支書致富工程”,深受農民歡迎。特別是永勝、華坪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了“兩個作用”,在今年的“8·3”、“8·4”特大抗洪搶險戰斗中,涌現出了三友村支書沈加春、華榮村支書黃明友等一批用生命譜寫“云嶺先鋒”之歌的先進典型,真正發揮了頂梁柱和主心骨作用,把群眾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云嶺先鋒”工程實施近一年來,使我市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初步實現了五個變化:黨的執政能力得到增強,黨員先進性得到提高,工作結合點得到優化,農村經濟得到發展,群眾利益得到維護。下一步,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新的起點,發揚成績,出實招、求實效,繼續深入扎實地把“云嶺先鋒”工程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