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堅持“四個三”措施 扎實做好農村黨員發展工作

時間:2022-02-22 03:46:00

導語:縣堅持“四個三”措施 扎實做好農村黨員發展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堅持“四個三”措施 扎實做好農村黨員發展工作

近年來,鎮雄縣委緊緊圍繞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這一目標,按照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要求,堅持發展黨員公示制度,重視在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和工作、生產一線發展黨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從實際出發,堅持“四個三”措施扎實做好農村黨員發展工作,取得較好成績。

落實領導責任,實施“三個一”工程。縣、鄉、村三級黨組織都把發展農民入黨作為發展黨員工作的重中之重。縣委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對發展農民入黨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將其納入黨建考核體系,明確責任和獎懲。在發展農民入黨工作中,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總支書記分別是本級黨組織的第一責任人,全縣35個鄉鎮、244個村(居)委會實施了發展農民黨員的“三個一工程”,即每名鄉鎮黨委委員及副科級黨員領導干部負責聯系1個村黨支部,每名村黨支部委員負責培訓1名入黨積極分子,每名正式黨員負責啟蒙1名進步青年,建立農村發展黨員的責任體系。

強化培養措施,扎實抓好“三個教育”。一是抓好在校學生的入黨啟蒙教育。全縣各鄉鎮中學,都把黨的知識的啟蒙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工作,建立完善了培養教育網絡,以校黨支部為主體的核心網,以校團委和黨員教師為主體的功能網,以學生干部和廣大共青團員為主體的基礎網。通過政治課、歷史課和團課等,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黨的知識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好、共產黨好、改革開放好的實踐教育。二是對廣大村民進行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利用“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素質教育工程’”的實施,通過黨支部、村委會、共青團、婦女、民兵等組織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在鄉鎮黨校開辦優秀青年農民培訓班,把教育覆蓋到全體村民。對農村廣大群眾進行黨的基礎知識、市場經濟知識、農村實用技術、民主與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他們的政治覺悟,提高了文化素質,密切了黨群關系,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2000年以來,各鄉鎮黨校辦培訓班215期,受教育對象9000余人。三是突出抓好重點對象教育。針對農村黨員“兩偏”、“五少”(“兩偏”,即文化偏低、年齡偏大;“五少”,即生產一線黨員少、少數民族黨員少、婦女黨員少、青年農民黨員少、村組干部黨員少)的狀況,把35歲以下的青年農民作為重點教育對象,各村黨組織指派專人與他們“結對子”,向他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他們靠近黨組織。村黨支部委員主動與致富能手、專業大戶交朋友,經常與他們談心、交心,扎實開展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

注重實踐鍛煉,用好“三個載體”。一是以黨群共富活動為載體,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鍛煉。全縣各村黨支部在黨群共富活動中,根據入黨積極分子的特長,落實黨群共富責任,提出“三位一體”的責任目標,即通過本身苦干實干,率先致富;協助村黨支部和黨員做好組織領導、技術指導、綜合服務等工作;無私奉獻,幫扶有困難的群眾早日脫貧致富。二是以農村中心工作為載體,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實踐鍛煉。針對農村稅費征收、計劃生育等工作的開展,要求入黨積極分子充分發揮在農村中心工作中的帶頭作用,帶頭實行計劃生育、帶頭及時繳納各種稅費、帶頭推廣科技措施等,促進了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以村干部的選拔任用工作為載體,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鍛煉。為了給入黨積極分子交任務、壓擔子,全縣244個村(居)委會分別確定了1—2名入黨積極分子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其組織領導能力,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2000年以來已有352名入黨積極分子走上了村組干部的崗位,工作比較出色,群眾較為滿意。

狠抓制度建設,嚴把“三個關口”。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的要求,建立完善發展黨員制度,嚴把黨員隊伍“三個口關”。一是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嚴把檔案齊備關,即凡被黨支部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或發展對象的,做到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登記表、花名冊及有關統計表齊備。二是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嚴把責任追究關。即在發展黨員中,出現違章規定的人和事,無論哪個環節、哪個人出問題,一經發現,嚴肅處理,追究責任。三是實行“六不發展”制度,嚴把入口關。即入黨前沒參加培訓的不發展,入黨積極分子沒經過二年以上培養的不發展,黨內外群眾意見較大的不發展,入黨動機不純、態度不端正的不發展,黨的基礎知識不了解的不發展,不經公示的不發展。同時實行公示制度,對新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和準備轉正的預備黨員都要進行公示,不經公示的一律不予發展。2001年以來,全縣共發展農民黨員578名,其中,占鄉鎮發展黨員總數的78.2%,35歲以下的青年農民黨員475名,占發展農民黨員總數的82.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黨員138名,占發展農民黨員總數的23.9%;發展婦女黨員96名,占發展農民黨員總數的16.6%;少數民族黨員44名,占發展農民黨員總數的7.6%,有效地改變了農村黨員年齡老化、黨員隊伍后繼乏人的狀況,擴大了黨在農村的基礎,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