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檢察機關監督機制促進公正執法情況的報告
時間:2022-03-17 04:51:00
導語:完善檢察機關監督機制促進公正執法情況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完善對檢察機關自身的監督機制、促進公正執法的情況,請審議。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下,檢察機關深入實踐“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主題,在加大法律監督力度的同時,注重加強對自身執法活動的監督,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2005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法律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對完善檢察機關監督機制、保障公正執法提出了明確要求。最高人民檢察院切實采取措施落實會議要求和審議意見,不斷完善對檢察機關自身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加強檢察機關執法活動內部的經常性監督
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為了保障檢察權的依法正確行使,不斷加強對自身執法活動的內部監督。
(一)建立辦案流程監督管理機制。近年來,檢察機關認真開展規范執法行為專項整改活動,以加強對辦案全過程的監督和控制為目標,以健全執法規范為基礎,積極建立辦案流程監督管理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制定了審查逮捕案件質量標準、起訴與不起訴案件質量標準、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和主要業務工作規程等50多項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健全了執法規范體系。在此基礎上,各級檢察機關以加強對不立案、撤案、不批捕、不起訴的監督為重點,對案件的受理、立案、偵查、審查、結案、決定移送等環節,建立前后相連、環環相扣的辦案流程,嚴格各環節辦案責任和審批手續。上一環節工作沒有完成或質量不達標,就不能進入下一環節;下一環節的辦案人員要對上一環節辦案情況進行監督,應該發現問題而未發現的要承擔連帶責任。為了增強流程管理的剛性和實效,檢察機關積極推進業務、隊伍、信息化“三位一體”機制建設,對辦案流程進行計算機自動控制,對執法工作實行網上動態考評,把案件監控、執法監督和隊伍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行流程管理,強化了對執法辦案全過程的監督,促進了辦案的規范和質量的提高。
(二)推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責,是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依法履行好這項職能,檢察機關始終把加強對職務犯罪偵查活動的監督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2005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在全國檢察機關逐步推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要求在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時,必須對訊問全過程進行不間斷的錄音錄像。為保證這項制度真正發揮作用,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規定錄音錄像時必須對訊問起止時間和現場的環境、設備等情況進行記錄,訊問活動與錄音錄像工作必須由偵查部門和檢察技術部門分別承擔,以全面、真實地錄制訊問活動的全過程。這一制度的推行,強化了對檢察機關偵查訊問活動的監督,有效防止了刑訊逼供、指供誘供等違法情形的發生,對于增強檢察人員依法文明辦案意識,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職務犯罪偵查水平,更好地固定證據,排除對辦案的干擾,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健全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工作的監督機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為認真落實憲法和法律規定,近年來檢察機關不斷健全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工作的監督機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實行職務犯罪案件“雙報批、雙報備”制度。規定省級以下人民檢察院對職務犯罪案件撤案、不起訴必須報上一級檢察院批準,立案、逮捕必須報上一級檢察院備案。實行這一制度,有效防范和減少了辦理職務犯罪案件中立案、撤案不規范等問題,促進了嚴格執法。二是建立健全辦案考評制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建立了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以及辦理批捕、起訴、抗訴案件等工作的考評制度,統籌兼顧辦案的數量和質量,對辦案工作進行綜合考評、定期通報,引導和督促各地依法公正辦案。各地檢察機關普遍制定了業務工作考評辦法,對下級檢察院辦案數量、辦案質量等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考評,加強了對下級檢察院執法辦案工作的督促和檢查。三是規范和完善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的監督制度。今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了加強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工作領導的意見,重點規范和健全了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工作的各項監督制度,規定上級檢察院可以要求下級檢察院報告工作,派員旁聽下級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會議,對下級檢察院請示事項和案件進行審查批準,直接指令糾正錯誤案件和撤銷錯誤決定,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下級檢察院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二、開展對檢察機關執法活動的專項監督
檢察機關在完善內部監督制度、加強經常性監督的同時,探索建立對執法辦案工作的專項監督機制。根據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的反映,梳理出自身執法辦案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適時部署開展專項監督,集中時間、集中力量予以解決。2005年以來,開展了以下專項活動:
(一)開展逮捕工作專項檢查。為進一步規范檢察機關和偵查機關的逮捕工作,有效解決適用逮捕措施中存在的問題,2006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公安部組織開展了逮捕工作專項檢查,從2005年辦理的逮捕案件中抽查了10萬多件,通過自查、交叉檢查、上級檢查、聯合檢查等方式,認真查找偵查機關提請和執行逮捕、檢察機關審查逮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整改,并從認定事實、審查證據、適用程序等方面建立健全規范逮捕工作的長效機制,促進了逮捕的依法正確適用。
(二)開展公訴案件質量專項檢查。為嚴把公訴案件質量關,各級檢察機關建立了公訴案件質量檢查機制,每年定期對不起訴案件和起訴后判無罪的案件開展辦案質量專項復查,及時發現和糾正自身執法辦案中的問題,實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和責任,對不負責任、違法違規辦案的人員嚴肅追究,并從規范辦案程序、完善監督機制等方面提出改進措施,促進了公訴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刑事案件的無罪判決率由2002年的1.8‰下降到目前的0.3‰,職務犯罪案件的不起訴率下降了7.8個百分點。
(三)開展對扣押、凍結款物的專項清理。2006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重新修訂了《人民檢察院扣押、凍結款物工作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涉案款物的扣押、移交、保管、處理等工作。為確保這一規定的落實,解決少數地方存在的受利益驅動辦案等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各地檢察機關對涉財信訪案件進行全面排查,對違法扣押凍結款物進行逐案清理,共糾正違法扣押款物案件598件,返還當事人和有關單位款物折合人民幣6100多萬元,并對有關責任人員作了嚴肅處理。
(四)開展刑事賠償案件專項清理。為進一步落實國家賠償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2005年1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賠償確認案件擬作不予確認決定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的規定》,加強了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刑事賠償工作的監督。2006年,針對一些地方檢察機關對刑事賠償案件執行不及時、賠償不到位的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開展了集中清理專項活動,對2002年至2005年檢察機關作出賠償決定而未執行的541件案件,明確責任單位,限定結案時間,使這些案件全部執行到位,執行金額2674萬多元。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又組織開展了對刑事賠償案件中,檢察機關作出不立案和不賠償決定等案件的專項檢查活動,目前正在進行中。
(五)集中處理涉檢信訪案件。檢察機關把認真辦理涉檢信訪案件作為加強執法監督、促進公正執法的實際措施,以涉檢進京訪案件、長期上訪的積案和疑難案件,以及違法插手經濟糾紛等信訪案件為重點,先后開展了集中清理解決涉檢信訪問題和涉檢信訪排查化解專項工作。各級檢察機關采取上下級檢察院聯合接訪、帶案下訪、定期巡訪等方式,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清查案件,逐案制定方案,逐案落實責任,逐案息訴罷訪,依法妥善處理群眾的合理訴求。2005年以來,共清查涉檢信訪案件14989件,目前已辦結13842件,息訴12416件。同時,注意發現執法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完善和落實檢察長接待日制度、領導包案制度、控告申訴首辦責任制和責任倒查、責任追究等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涉檢信訪的發生。2006年,不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信訪案件比上一年下降5.8%,今年1至9月比去年同期下降6.4%。
三、強化對檢察隊伍的監督
促進公正執法,隊伍是根本,也是保證。我們始終堅持從嚴治檢,以領導干部和一線辦案人員為重點,不斷建立健全隊伍監督管理機制,解決隊伍建設與業務工作相關聯的突出問題。
(一)健全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機制。各級檢察機關把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作為重中之重,在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述職述廉、民主評議等監督制度的同時,著眼于確保領導干部正確行使職權,建立和推行巡視、上級檢察院負責人與下級檢察院負責人談話、檢察長異地任職和重要執法崗位定期交流等制度,注意及時發現和解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問題。2005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對13個省級檢察院開展了巡視,21個省級檢察院共對206個市級檢察院開展了巡視,對促進檢察機關領導干部廉潔從檢和公正執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健全對執法辦案人員的監督機制。檢察人員違法違紀問題,大多是在執法辦案中發生的。我們把對檢察隊伍的監督與對執法辦案的監督結合起來,突出加強對一線執法辦案人員的監督。一是推行“一案三卡”制度。辦案人員承辦案件時,必須填寫“廉潔自律卡”;首次接觸當事人時必須告知其訴訟權利、辦案紀律及監督電話,并讓當事人在“辦案告知卡”上簽字確認;案件辦結后檢察機關的紀檢監察部門要回訪發案單位及相關人員,了解辦案人員執法執紀的情況,并填寫“回訪監督卡”,把辦案工作置于紀檢監察部門、發案單位和當事人的監督之下。二是推行績效管理制度。對檢察人員的執法辦案工作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加強日常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執法不規范等問題。三是建立執法檔案制度。檢察人員辦理每一起案件的情況都記入執法檔案,作為考核評價、晉升獎懲的重要依據。通過加強對執法辦案人員的監督,促進了執法作風的轉變,檢察人員違法違紀案件逐年減少。2006年檢察機關受理群眾對檢察人員的控告、舉報比2003年下降了31%,因違法違規辦案被追究責任的檢察人員下降了37.8%。
(三)推行檢務督察制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檢務督察工作規定并成立督察機構,采取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深入基層和辦案一線,加強對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行使職權、遵守紀律等情況的監督。一些地方檢察院開展檢務督察工作,對辦案區、辦案現場和槍支、警械、警用車輛使用情況,進行現場督察;對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訴、撤銷案件以及起訴后判無罪的案件進行重點督察;對上級重大決定、決議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察,著力預防和解決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違紀人員,促進公正執法。
(四)健全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將原來的《錯案責任追究條例》修訂為《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把處理結果沒有錯誤但程序違法的行為納入追究責任范圍。新條例規定,凡是在執法辦案中故意或過失違反法律和有關規定,造成案件處理錯誤的,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明確了對執法過錯線索進行受理、調查和處理的責任部門,健全了執法領導責任制和執法人員責任制,完善了執法過錯的追究程序。各地檢察機關把追究執法責任與嚴明檢察紀律結合起來,加強對檢察人員遵守辦案紀律情況的檢查,進一步完善了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懲戒機制,加大了責任追究的力度。
四、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和有關機關的制約
檢察機關不斷強化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的意識,積極拓寬接受監督的途徑,健全接受監督的機制,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有關機關的制約,努力提高執法公信力。
(一)深入推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為了加強外部監督,切實防止和糾正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執法不公的問題,經中央批準,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3年10月部署開展人民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明確規定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由人民監督員對檢察機關擬作撤案、不起訴處理和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的“三類案件”以及立案不當、超期羈押、違法搜查扣押、不依法給予刑事賠償和檢察人員違法違紀辦案等“五種情形”進行監督。幾年來,檢察機關扎實推進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試點單位,不斷規范監督程序,完善人民監督員選任制度,增強監督的剛性和社會公信力,真心實意地接受監督,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國已有86%的檢察院實行了這一制度,共選任人民監督員22282名;共有18204件“三類案件”接受了監督,其中人民監督員不同意檢察機關擬處理決定的824件,檢察機關采納監督意見493件,占59.8%;人民監督員共對“五種情形”提出監督意見407件,檢察機關進行了認真核查糾正。四年來的實踐表明,人民監督員制度體現了訴訟民主,強化了社會監督,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力地促進了檢察權的依法公正行使,也得到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認同與支持。人民監督員制度先后被寫入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等重要文件中,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肯定了這一制度。通過實踐,檢察機關也積累了許多經驗。為了更好地發揮人民監督員在保障檢察機關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中的作用,完善對檢察工作的監督機制,我們建議:一是抓緊修改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明確規定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二是在全國檢察機關全面推行人民監督員制度。
(二)進一步深化檢務公開。在總結近年來各地檢務公開實施情況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6年6月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的意見》,就深化檢務公開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充實和完善檢務公開的內容,將職務回避、執法程序、辦案規則、檢察紀律等12個方面的事項向社會公布,增強了檢察工作的透明度。二是積極推廣電子檢務公開,建立檢察機關門戶網站,為當事人和人民群眾行使知情權、監督權提供便利。三是健全主動公開和依當事人申請予以公開的制度。對依法可以公開的訴訟期限、辦案流程和法律文書等信息,及時主動公開;對具體案件的有關情況,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能公開的盡量向他們公開,提高了檢務公開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四是建立申訴案件聽證制度和檢察文書說理制度。針對申訴人對不起訴、不抗訴和上訪案件存在的疑問,對這些案件實行公開聽證和審查,并在制作法律文書時充分闡明處理的理由和根據,既消除當事人的疑惑,又接受群眾的監督。五是完善檢察工作情況定期通報制度,省級人民檢察院全部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向社會通報檢察工作部署和重大案件辦理情況。為保證檢務公開制度的落實,檢察機關還建立健全了相關保障機制,規定檢察人員違反檢務公開規定,不履行告知義務而影響訴訟參與人行使權利的,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三)依法接受偵查機關、審判機關的制約。在辦理刑事案件中,對偵查機關認為不批捕、不起訴決定有錯誤要求復議的,及時更換承辦人重新進行審查;對偵查機關提請復核的,上級檢察機關嚴格依法進行復核。2005年以來,共辦理偵查機關提請復議復核的案件7989件,經復議復核改變原決定680件。依法做好刑事案件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工作,對審判機關判決無罪的案件逐案進行自查,認真分析原因,深入查找和解決自身辦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提高公訴工作水平。嚴格把握抗訴標準,定期分析抗訴案件改判情況,有針對性地規范和改進抗訴工作。
五、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是做好檢察工作的重要保證。各級檢察機關自覺堅持和不斷完善接受人大監督的各項制度,始終把執法活動置于人大的有效監督之下。
(一)認真負責地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各級檢察機關高度重視每年度向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總結成績、查找問題,認真、全面地報告工作情況。對檢察工作中的重要部署以及履行檢察職權中依法需要向人大常委會報告的重大事項,及時進行專題報告或匯報。2005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就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規范執法行為專項整改以及實施檢察官法的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專題報告或書面匯報。地方各級檢察院也就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執法辦案工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作了專題報告。
(二)自覺接受人大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檢查。認真貫徹執行監督法,嚴格落實人大常委會對檢察機關的工作評議、執法檢查、備案審查等制度,根據人大的要求不斷改進執法工作。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律師法執法檢查中,檢察機關如實報告執法情況,并根據檢查意見,進一步加強了對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對檢察官法的執法檢查和跟蹤檢查,在人大的重視和支持下,檢察官法實施中的一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促進了檢察官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的提高,推動了檢察工作的發展。
(三)建立健全接受人大監督的經常性工作機制。根據《關于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制定具體規定,進一步規范和健全檢察機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與人大代表聯絡、辦理人大交辦事項等制度,形成了接受人大監督的經常性工作機制。每年全國人大會議及常委會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和專題報告后,我們都根據會議決議和審議意見,及時專門召開檢委會、全國檢察系統會議,認真查找檢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將任務逐項分解后明確責任單位,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工作,并及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內務司法委員會報告整改情況。做好人大代表聯絡工作,拓寬聯絡渠道,改進聯絡方式,健全邀請人大代表視察、走訪人大代表、定期通報情況等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最高人民檢察院都在規定時限內辦理完畢。
幾年來,檢察機關緊密結合規范執法行為專項整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檢察改革,初步建立起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縱向監督與橫向監督相結合、對執法活動監督與對執法人員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促進了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推動了檢察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全面健康發展。但是,加強對檢察機關的監督是一項長期任務,已經取得的成效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一是對檢察機關監督的長效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還不健全、不嚴密,一些案件管理監督方式尚處于探索階段;二是一些監督制度執行不力,有的還沒有真正落實到執法辦案活動中去;三是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的領導和監督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檢察機關監督的總體效能需要進一步提高。由于這些原因,執法辦案中的一些問題還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有的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文明、不公正,有的執法作風較差、辦案質量不高,有的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極少數檢察人員甚至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造成惡劣影響。對這些問題,我們將繼續高度重視,進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全國檢察機關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落實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主題,在建立健全檢察機關監督機制、促進公正執法上不懈努力。
第一,進一步嚴格執行各項法律規定。堅持把抓好法律規定的落實作為加強對檢察機關自身監督的重要目標,通過完善監督機制,強化監督措施,促使各項執法活動都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對每一起案件的辦理都嚴格符合法律規定,保障依法公正行使檢察權。結合檢察工作實際,細化執行法律規定的具體規范和要求,加強辦案質量管理,力求使法律規定落實到每一個執法環節。深入開展專項整改和案件清理檢查活動,及時發現和糾正執法中的問題,依法妥善處理群眾的合理訴求,始終做到嚴格執法、公正辦案。
第二,進一步健全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機制。堅持把強化對自身監督制約作為檢察改革和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完善落實執法辦案內部監督制度、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和執法績效綜合考評機制,加強對重點執法崗位和執法環節的監督。針對業務工作和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影響執法公正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規范,構建嚴密的執法規范體系,扎實推進檢察業務、隊伍和信息化“三位一體”機制建設,努力形成對執法辦案活動和執法辦案人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深入推行人民監督員制度,推動這一制度的法制化進程,充分發揮人民監督員的監督作用。不斷深化檢務公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三,進一步加強檢察隊伍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鞏固和擴大教育成果,夯實檢察人員“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根基。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廣泛開展崗位練兵和業務競賽,提高業務水平和法律監督能力,促進檢察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堅持從嚴治檢,積極預防和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感情的行為和不正之風,嚴肅查處檢察人員違法違紀行為,保障司法公正,維護司法廉潔。
第四,進一步落實接受人大監督的各項規定。不斷增強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堅持把檢察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之下,加強接受人大監督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深入貫徹監督法,嚴格執行接受監督的各項規定,積極主動地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全國檢察機關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下,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強對自身執法活動的監督,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公平正義,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