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報告

時間:2022-06-23 09:26:00

導語: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報告

按照《關于上報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工作總結的通知》要求,我辦對2003年以來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方面所做的工作、經驗、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思路進行了認真總結,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5.12”地震以前的工作情況

(一)移民搬遷安置情況

1、農村移民按照工程建設進度和水庫蓄水發電要求,自*年12月起,我市移民分六批進行了搬遷。截止20*年12月,共搬遷農村移民2471戶、7462人,通過投親靠友農業安置、農轉非自謀職業等方式,分別安置在我市天馬、胥家、崇義、翠月湖、石羊、青城山等20個鄉鎮、130多個村、580多個組。另外,受紫坪鋪工程施工區占地和庫區淹沒影響,涉及我市農村擴遷移民691人的搬遷安置工作,目前正緊張實施中。

2、集鎮搬遷紫坪鋪工程建設涉及我市麻溪、龍池兩集鎮搬遷。其中麻溪集鎮已于2002年9月搬遷完畢,由于集鎮新址受反調節水庫浸沒及地質原因,不宜修建,經請示省政府及上級移民部門,同意麻溪集鎮保留建制、暫緩修建。為此,我市將場鎮居民及企事業單位分散在白沙(現紫坪鋪鎮)、玉堂等地進行了安置。同時,按照工程建設要求,我市于20*年5月至20*年5月對龍池集鎮居民及企事業單位進行了搬遷,目前,兩集鎮均已拆遷完畢,共搬遷集鎮居民90戶、217人;搬遷集鎮行政、工商企事業單位40家,職工538人。

3、工礦企業紫坪鋪水庫工礦企業搬遷涉及我市振興礦制品廠、建華矸磚廠、*林場、楠木堰砂石廠、東風水泥廠及其它小型企業11家,涉及職工2010人,已按照紫坪鋪工程建設進度要求補償搬遷完畢。

(二)安置區基礎配套設施完成情況

截止20*年12月底,我市共計為移民調整耕地5900多畝,修建移民房屋28.13萬平方米,修建(整治)各類溝渠310公里,修建居民點道路51公里,修建(整治)機耕道201公里、等級公路60公里,打鋼管井1978口,修建小水塔210座,供水管22140米,排污溝32170米,架設10KV線路16.1桿/公里,380V動力線20米,220V照明線29290米,安裝戶表2058只,變壓器24臺,修建砼橋梁78座,小平橋/涵洞5*座。

(三)移民生產技術培訓情況

針對移民原大多居住在山區,搬遷后對壩區農作物的生產種植不熟悉的狀況,我市每年按經濟、農作物生產季節分大、小春進行了大田種植、雜交水稻、生豬養殖等培訓。截止20*年底,累計培訓達10000余人次。同時,根據移民外出務工的需要,舉辦了電腦技術、保安、家政服務、餐飲、創業等外出務工實用技術培訓班,累計培訓移民200多人,其中有172人分別獲得了《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和《職業技能資格鑒定證》。

(四)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兌現情況

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我們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市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農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兌現工作實施方案》,按時足額發放了相關資金。截止20*年12月,全市共核定登記移民后期扶持人口9247人,其中已兌現直發直補后期扶持人口7503人,共發放移民后期扶持資金673.69萬元。

(五)妥善安置紫坪鋪水庫周邊剩余人口,合理調整庫周剩余土地

為盡快恢復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庫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切實解決長遠生計,促進水庫周邊經濟健康和諧發展,20*年3月份以來,我辦認真組織實施了我市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市農村淹(占)地影響農村擴遷移民的生產安置工作。配合省水利設計院編制了《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市農村淹(占)地影響擴遷移民安置調整規劃報告》;根據市政府《關于做好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農村淹(占)地影響擴遷移民安置工作的通知》(都府發[20*]114號)精神,認真組織、指導庫區龍池、紫坪鋪兩鎮對紫坪鋪工程施工區及庫區周邊剩余人口和土地進行調查,逐一調整土地進行生產安置,共調整安置農村擴遷移民589人,其中龍池鎮189人,紫坪鋪鎮400人,完成投資883.5萬元。

(六)配合完成紫坪鋪水庫移民投資概算調整工作

配合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完成了紫坪鋪水庫移民投資概算調整報告的修編工作,積極給設計院提供概算修編報告所需的相關資料,為維護我市移民的切身利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調整報告》(送審本)已全面完成,通過了省發改委組織的專家組的咨詢,并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

(七)完成紫坪鋪水庫對移民個人及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償補助結算

根據市政府《關于當前移民工作中有關問題的批復》(都府函[20*]98號)精神,我辦組織人員將農村移民房屋二次裝修費和林地附著物“兩金”補償補助費用及時發放給移民,共計發放資金約496.17萬元。

二、“5.12”地震以后的工作情況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發生,給我市經濟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災難,也給紫坪鋪水庫移民及安置區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和公共設施造成嚴重破壞,損失極為慘重。災難發生后,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及時關懷。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部隊官兵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災區干部職工及廣大老百姓發揮了空前團結的精神,抗震救災,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重建昔日美好家園。我市的移民干部和移民群眾也不例外,災后重建正積極有序開展。為更好地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恢復紫坪鋪水庫搬遷安置后受損毀的基礎設施,恢復移民的生產生活,我辦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一方面抓緊形成詳實的文字材料,另一方面則積極主動地向業務主管部門報告,爭取政策,爭取資金,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全面恢復,五年全面提升”目標作不懈的努力。

(一)配合龍池鎮政府,積極推進龍池集鎮遷建工作

龍池集鎮于20*年5月至20*年5月搬遷完畢,共搬遷集鎮居民53戶124人、行政企事業單位18家212人。經*市政府研究,決定新集鎮建設工程由龍池鎮政府組織實施。我辦通過與龍池鎮政府的協調配合,“5.12”前,新集鎮安置房已基本完工,由于受“5.12”地震影響,集鎮18棟移民安置房,其中輕度受損3棟,嚴重受損15棟;場平工程區間道路、堡坎梯道、護坡等嚴重受損,80%遭到破壞;道路工程擋土墻損壞85米;部分防洪堤開裂、損壞,已損壞33%,;栗坪橋兩端橋頭搭板中度損壞;水廠廠房、部分設備受損,給水管道全部損毀,倒塌圍墻60米。災后維修重建資金約需2145萬元。目前,我辦已將龍池集鎮受災情況收集整理,并上報省水利設計院和省移民辦,千方百計爭取部分救援資金。

(二)完成紫坪鋪工程臨時用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工作

根據市政府領導指示,我辦積極指導、協調龍池鎮和紫坪鋪鎮結合各自實際,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紫坪鋪工程臨時占地逐一研究,并于4月初,以都移發[20*]40號文對臨時用地復墾問題提出了建議,并將相關方案報市政府,決定采取區分情況,逐一解決的辦法,即先難后易,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宗一宗地逐一研究復墾方案。副市長廖小平于4月23日批示:請移民辦牽頭,林業、國土、鄉鎮一道,按國土復墾要求,抓緊實施。經幾方多次協調,龍池鎮和紫坪鋪鎮已制定出本鎮范圍內土地復墾的基本方案,龍池鎮查關1組的復墾問題已與紫坪鋪公司基本達成一致意見。

(三)做好紫坪鋪水庫移民、蓮花洞水庫移民、及省內外其他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自主遷入移民的核實和后期扶持資金直發直補工作

截止20*年11月,我市紫坪鋪水庫移民核定后期扶持人口6255人,蓮花洞水庫移民核定后期扶持人數854人,省內外其他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自主遷入移民核定人口430人,共計發放資金390.83萬元。

(四)指導庫區鄉鎮、村組、搞好紫坪鋪水庫和蓮花洞水庫移民的項目扶持工作

我市的中型水庫蓮花洞所涉及項目扶持人數為1019人,根據蓮花洞水庫所在地向峨鄉上報我辦《向峨鄉人民政府關于蓮花洞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方案的報告》,我辦及時向*市移民辦和省移民辦后扶處匯報了有關情況,尋找工作開展的政策依據,在此基礎上,充分尊重移民安置地政府、村、組的集體意愿將扶持方案報告的內容報請市上領導審批,市財政局審核后,將涉及蓮花洞水庫安置移民的5個村、11個組,共計1019人所需的91.71萬元劃撥到位,用于修建4.9公里水泥路和人畜飲水工程。“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后,向峨鄉是地震重災區,我們考慮在扶持項目的確定上應以受災群眾的實際情況出發,多把扶持項目放在受災群眾的災后重建方面。為此,20*年蓮花洞水庫移民項目扶持內容擬用于:為移民群眾購買必須的生活用品及生產必須的化肥、農藥、種子項目。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農村移民生產生活現狀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思考和進展

根據省移民辦《關于印發〈大中型水電工程移民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有關問題解答〉的通知》(川移發〔20*〕198號)精神,5.12汶川特大地震屬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其造成的損失不屬于移民政策補償補助范疇,只能和當地災區群眾同等對待,按國家和當地災后恢復重建政策辦理,不再單獨安排資金進行救助。按照文件精神,為幫助移民搞好災后重建,我們需要不斷地加強以下工作的推進:

一是加強宣傳和教育。認真宣傳中央、省、*市和我市有關的地震災后各項救助政策,教育廣大移民群眾克服依賴思想,不等不靠,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搞好增收項目,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是配合和協助鄉鎮,做好移民災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協助鄉鎮搭建臨時帳篷,配合援建隊伍修建活動板房,積極參與災民安置點管理工作,幫助受災移民進行臨時過渡,并做好永久性住房建設工作。按照省、*市和*市的統一政策,移民愿意參加集體土地整理的,建房按1.12萬元/人標準,由市上給予補貼;愿意參加拆院并院,房屋按統一規劃,由移民自行建設的,按整理出來的林園地15萬元/畝進行建房補助;要求原址重建的移民戶,待確權后,以房屋產權作抵押獲得貸款來修建房屋;此外還可引進外來資金進行聯建,以解決建房資金問題。

三是做好移民技能培訓。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工作思路,把移民培訓和就業推薦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以市場為導向,以移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和生產培訓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工作。為切實把移民培訓落到實處,我辦下發了《關于做好災后重建移民實用技能培訓組織工作的通知》(都移發[20*]56號),要求各鄉鎮盡快組織移民開展災后生產技術和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嚴格培訓目標和責任,確保今年全年完成的200人勞動技能培訓任務,確保受災移民盡快恢復正常生產,重建家園。同時,積極籌集資金,切實從經費上進行大力支持,對各鄉鎮若完成1個移民的培訓任務并取得合格證后,就給予400元的補助。

四是繼續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對扶持對象能核實到人的,采取現金直補到人的方式,按時足額發放后期扶持資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0元;扶持對象不能核定到人的,各鄉鎮、村、組根據實際編制了項目,實行項目扶持,可爭取購買生產所必須的農藥、化肥和種子,可規劃各項種養殖業,使移民得以順利開展生產,生活得以保障,特別是要對移民地震災后生產生活的恢復發揮重大的作用。

五是做好移民穩定工作。認真宣傳國家的移民政策和抗震救災、恢復重建政策,做好移民群眾的思想工作,熱情接待因地震受災生活困難的移民群眾,耐心細致地做好宣傳解釋。特別是對新建小學、聚源中學等遇難學生家長,深入進行走訪和安慰,幫助他們妥善處理后事,及時化解不滿情緒,盡快走出心理陰影,鼓起重新生活、重建家園的勇氣。

(二)龍池新集鎮及庫區專項設施的恢復重建

我市庫區龍池鎮、紫坪鋪鎮緊鄰震中,庫周移民專項及基礎設施受損特別嚴重,特別是龍池新集鎮,直接關系到今后集鎮移民安居樂業和長遠生計,如果不盡快予以恢復,將嚴重長期阻礙庫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此,我們已向*市移民辦和省移民辦積極反映,對庫區受損特別嚴重、影響較大、地方政府確實難以處理或未納入地方重建規劃的項目,由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對庫區受損的移民專項及基礎設施編制了《紫坪鋪水庫建設征地移民地震災后重建工程補助方案專題報告》(送審本),以補助或援助的形式,將其納入地震災后移民處理范圍,爭取上級的救助。

四、工作建議

(一)積極扶持移民發展生產。在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政府工作部門應多關心移民的生產發展規劃的編制,組織納入整體規劃中,引導他們參與產業化發展。

(二)要加大納入對移民的農業技術和二三產業技能技能培訓力度,使移民轉變觀念,切實推薦就業,增加他們收入的門路和措施。

(三)切實關注特困移民的救助工作,對老、弱、傷、殘及重大疾病等因素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移民戶,相關部門要攜手救助,避免產生新的貧困群體。

(四)努力打造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移民示范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總體要求,相關部門和鄉鎮要相互推進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