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時間:2022-01-06 04:57:00
導語: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展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20*年底,我縣在冊五保供養對象8711人,其中分散供養7884人,集中供養827人。從年齡結構看,60歲以上老年人占85.4%,16-60歲之間的殘疾人占10.7%,未成年人占3.9%;從身體狀況看,身體狀況一般的占52.5%,常年有病或身體較差的占28.3%,生活難以自理的占19.2%;從住房條件看,住房條件尚好的占70.4%,借住親友和公房的占26.1%,長期外出居住的占3.5%。20*年度,我縣分散五保供養標準為每人1460元,集中五保供養標準為每人2160元。現有鄉鎮敬老院35所,五保老人之家1所,設床位1630張,集中供養率9.5%。據抽樣調查統計,五保對象對目前政策實施的滿意度達95.7%以上。
二、具體做法
近年來,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五保供養事業快速發展,五保供養工作整體水平逐年提高,依法保障和維護了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權益。我們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時調整五保供養政策,不斷創新五保管理機制。針對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貫徹執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和《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結合*實際,努力完善五保供養一系列制度,不斷提升全縣的五保供養水平。在五保管理體制方面,對縣、鄉(鎮)和村(居、社區)的責任作了進一步明確和劃分,縣民政部門主要負責資金籌集和業務指導,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資金發放和日常管理,村(居、社區)協助做好相關服務,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導、財政保障、民政主管、部門協助、鄉村實施、社會參與”的五保供養新機制;在五保供養資金籌集渠道方面,由過去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為主,轉為政府財政負擔為主;在五保供養方式方面,從以分散供養方式為主,逐步向集中供養轉變;在供養內容方面,從單純解決五保對象的基本生存需求,轉為積極提供各種形式的精神慰藉;在兌現方式上,分散五保經費由過去采取發放現金方式為主,轉為通過金融部門采取“一卡通”打卡發放,兌現時間由午秋兩季改為按季度發放,集中供養五保資金按月發放。
(二)合理制定五保供養標準,積極籌措五保供養經費。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五保供養標準不得低于當地農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20*年12月27日縣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將分散五保對象供養標準由每年1000元提高到1460元,集中供養五保對象供養標準由每年1400元提高到2160元。為確保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工作得到落實,結合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實施,制定了五保供養資金具體籌集辦法。對于分散供養五保對象,所需資金除省財政補助每人每年850元、市財政補助每人每年250元外,其余資金由縣財政解決。20*年,兌現分散供養資金1168.584萬元,其中縣配套228.1萬元。對于集中供養五保對象,先由縣公安部門免費辦理農轉非手續后,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所需資金由省和縣按1∶1比例分擔解決,20*年,兌現集中供養資金152.712萬元。
(三)嚴格五保供養資金管理,不斷充實五保供養內容。五保供養資金是五保對象的主要生活來源,為確保五保供養資金安全足額到位,對五保供養經費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顚S茫⒏鶕嶋H需要及時發放五保供養資金。同時,努力解決五保對象看病難問題。自20*年起我縣將五保戶納入城鄉特困群眾醫療救助范圍。除全額資助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和五保對象生病住院治療免交門檻費外,還對患大病的五保對象實施1000-5000元的醫療救助。20*年12月,我們根據調查摸底情況,一次性劃撥44.68萬元醫療救助金,按每人200-400元的標準救助了1883名患慢性病的五保對象。另外,著力解決五保對象住房難和生活難問題。針對去年水災和今年年初的雪災,我縣優先將五保對象納入災民倒房重建資助對象,采取安置到敬老院或每戶資助1萬元的辦法,解決他們的住房難問題。20*年共撥付123萬元幫助123戶五保對象興建了住房,今年6月20日前還將完成161戶五保戶的雪災倒房重建任務。去冬今春,我縣還通過“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解決五保對象的生活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共救助五保對象3643戶3996人,發放救災救濟款67萬元、棉被1090床、棉衣960件;兩節期間走訪慰問五保對象2032人,發放慰問金62萬元。
(四)嚴格五保對象審批程序,加強五保對象動態管理。為解決應保未保問題,保證五保供養資金使用對象準確,嚴格執行五保對象申請審核和審批制度,并加強了動態管理,及時核銷死亡和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將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對準備納入五保供養對象的,一律對照五保條件,由本人申請或村民提名,經村(居、社區)民主評議、張榜公布,無重大異議的由鄉鎮審核后報縣民政部門審批。20*年下半年,我們開展了五保對象重新認定工作,按每個鄉鎮至少抽查2個村,并與五保對象直接見面的辦法進行復核,共入戶走訪了43個村712戶,同時對五保供養資金到戶情況進行了檢查。在此基礎上,完成了8711名五保對象的基本信息數據錄入工作,修訂了縣級五保供養對象數據庫。
(五)扎實推進“515”工程建設,大力提升集中供養水平。“515”敬老工程是合肥市政府決定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即用5年時間,以福彩公益金和財政投入為主,籌集1億元資金,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實現合肥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居住)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20*年,我縣店埠、眾興、元疃、龍塘、王城5個敬老院納入合肥市第一批“515”工程建設試點項目,累計投資1140.3萬元,新增床位580張、院民216人。今年起,我縣將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列入25項民生工程加以推進。在指導第一批試點鄉鎮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院務管理和提高床位使用率的基礎上,積極實施“515”工程第二批建設項目。4月初,梁園、古城、白龍、包公、長臨河、橋頭集、八斗、牌坊8個敬老院新、改擴建項目順利通過市民政局、財政局評估,列入資助范圍,今年底全面完成項目實施任務后,預計將新增床位1600張以上。
三、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們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五保供養工作難度加大,任務更加艱巨。五保對象大多老弱病殘、鰥寡孤獨,自救能力最弱,需政府和社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目前全縣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基數大,居住分散,死亡率較高,動態管理難度大。少數五保對象因重病、殘疾或高齡,導致生活難以自理。二是一些地方對五保供養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鄉鎮村干部將五保對象視作一般的困難戶,平時很少過問。五保對象遇到困難請求幫扶時,往往借口經費不足等原因進行推辭,缺乏工作主動性,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三是五保對象醫療難問題仍比較突出。雖然已將五保對象納入大病醫療救助范圍,但救助的數額非常有限。全縣40%以上五保對象常年有病,除一般小病尚能及時救助外,如何解決五保對象患大病住院治療的巨額費用問題,仍是目前各地普遍感到棘手的事情。四是五保對象死亡后喪葬費用存在缺口。根據測算,我縣五保供養對象每年死亡人數在400—450人之間。2008年以前我縣無專項經費用于解決五保戶喪葬問題。五保對象死亡后,民政部門按每人120元作為喪葬費補助,不僅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也給鄉鎮、村和五保對象親友帶來經濟負擔,同時也出現了土葬偷埋現象。五是鄉鎮敬老院管理水平相對滯后。雖然民政部門在業務上不斷強化指導,但作為敬老院管理主體的少數鄉鎮,仍然存在懈怠心理,不少敬老院整體管理水平仍然不高。敬老院的機構性質不明確,工作人員配備不齊,工資福利待遇偏低,導致敬老院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一些敬老院規模偏小,生活設施不完善;少數敬老院臟、亂、差,無人過問,院長形同虛設;一些敬老院院長年齡偏大,工作難以勝任等,所有這些,都制約著我縣敬老院的發展和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針對存在的問題,從今年開始,我縣把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擴大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范圍、提高集中供養水平和加強敬老院管理上來,下大力氣,狠抓“515”工程建設,進一步鞏固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成果,徹底解決已經暴露的或是潛在的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和農村五保戶的合法權益。為此,下一步將扎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進一步加大五保供養資金的投入和監管力度。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五保對象生活待遇,重點在提高集中供養率和解決醫療難方面下功夫,力爭取得突破。同時,將每年開展一至兩次的五保供養執法檢查,由縣民政、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對五保供養資金兌現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整改。
(二)進一步加大對五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力度??h民政、財政部門每年開展兩次以上對五保對象的普查或抽查,及時準確掌握五保對象總體生活狀況,針對五保對象死亡率較高的實際情況,由過去一年一調整改為每月一調整,及時將符合五保條件的對象納入五保供養范圍。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三)進一步加大對五保對象的日常照料和服務力度。加快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515”敬老工程建設步伐。對項目實施實行“七制”:縣政府分管負責人負總責制、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集中采購制、資金使用審核制、建設監理制、竣工驗收制;做到“六個統一”;統一規劃立項、統一勘探設計、統一招標監理、統一資金管理,統一審計決算、統一名稱標識,力爭2011年全縣集中供養率達50%以上。適時出臺鄉鎮敬老院的管理辦法,明確敬老院機構性質,按規定比例配置工作人員,提高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加強院務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建立黨員干部聯系和隨訪分散五保對象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生活難以自理的五保對象,由鄉村指定監護人并與之簽訂相關協議,由監護人妥善照料。
(四)進一步妥善處理五保對象死亡后喪葬事宜。今年,縣財政安排30萬元預算專門用于解決五保戶喪葬問題。自7月1日起,凡五保供養對象去世后,其遺體運輸費、火化費、簡易骨灰盒等基本喪葬費用按每人800元的標準由縣統一解決,徹底解決五保戶喪葬難問題。
(五)進一步加大五保供養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利用政務公開、村務公開,以及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五保供養的法規政策,使之家喻戶曉。不斷提高五保供養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確保五保供養政策落到實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五保供養工作的濃厚氛圍。
- 上一篇:整地造林探究論文
- 下一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