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工程建設自查報告

時間:2022-03-03 11:24:00

導語:農村教育工程建設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教育工程建設自查報告

我們縣是農業大縣,近年來,玻璃制品、碳素、化工、包裝等企業迅速發展,但農業仍是縣域經濟具有傳統優勢的基礎產業。實踐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科教興農,教育必須先行,教育和科技是農業的根本出路,農村經濟建設和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必須與教育同步運行。20*年以來,我縣大打教育翻身戰,特別是2002年后,三年多的時間,我縣在學校建設(主要包括在綜合教育中心建設)上共投入5294萬元,新建學校31所,改建學校17所,新建校舍10余萬平方米,改建危房近5萬平方米,投入1600余萬元進行學校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集中精力,扎扎實實推進農村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的改革。我們現在的教育形勢令人欣喜,補欠賬的同時,大跨步地發展,步子走的踏實。去年年終,市領導來我縣督導檢查時給我們留下寶貴意見的同時,對我縣的教育工作表示肯定和放心,我們感到很受鼓舞,激勵我們把今后的各項工作做的更好。

談到農村綜合教育工程,5年來,我們根據晉中市的統一部署在全縣各鄉鎮、學校全面啟動并實施工程建設,特別是02年以來,我們從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入手,著眼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趨勢,強化為農服務這一主旋律,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目的,進一步加快農村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形成了以縣職業教育中心為龍頭,以鄉鎮綜合教育中心為骨干,以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基礎,教育、農業、科技相結合的職成教育新體系。

收到市(20*)年4號《關于農村教育工程驗收》的文件以后,我縣各級領導對驗收工作十分重視,認真學習了文件精神,根據要求,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教育、農業、科技等相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自評領導小組,召開動員會,并由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教育局局長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自查工作,將評估細則層層分解到有關責任部門和各級鄉鎮政府,由各責任部門牽頭,采集數據,準確上報。最后匯總的結果,我們認為是準確的,現將我縣農村綜合教育中心建設工作匯報如下:

一、各級黨委政府統籌協調,保證農村教育工程的全面實施

農村綜合教育中心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綜合性工程,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局重視就能做好,而是需要上上下下多層次、多方位的認識到位,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把這件利國利民的事辦好。因此,我們縣委縣政府本著認清農村實際情況,圍繞農村實際需要的原則,制定措施,宏觀規劃,整體推進。我們建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為副組長,計劃、人事、財政、科技、農業、教育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職成教育領導機構。圍繞農村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才培養這條主線,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程的實施意見》、《*縣20*—20*年農村教育工程實施方案》、《*縣“十五”教育發展規劃》、《*縣科教興村興鄉興縣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和配套性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職教、成教工作,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02年針對職成教育中心基地不足,我們把原衛校的基地正式統籌劃撥給了縣職業教育中心。縣教育局每年召開以農村教育工程為中心議題的專題會議,及時總結取得的經驗并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集中部署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我們大力強化實施這一工程的措施,特別是在投入上,該花的錢一分不扣,確保實現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確保農村學生的公用經費(初中生每生75元,小學生每生55元)的底線,確保城市教育附加費的20%用于職教,力保有專項經費用于農村教育工程。*年以來,全縣用于農村改建、擴建校舍的資金4100余萬元,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900余萬元,購置的教學設備價值達350余萬元。在絕大部分地區最好房子就是學校,從去年開始,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也積極興起,通過初步按省定標準摸底自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我們還把農村教育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教育目標考核體系,年初與鄉鎮層層簽訂工作目標任務書,下達具體的指標任務,年終組織檢查驗收并通報評估情況。全縣實施的“1856”工程,就是針對農村綜合教育,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而展開的,準備發展縣信息站1個,建專門用于職成教育的多媒體教室8個,成立科技點50個,培養計算機操作信息員、科技致富能手、重點科技示范戶600個,以綜合教育中心為依托,使每個示范戶家庭年均收入超過3萬元,在每年的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們總是對先進的科技工作者、農村科技重點戶、示范戶重點大力表彰。再就是全力營造重視科技、尊重人才,有利于教育發展和科技人員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創設職成教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工作環境,一批科技型企業和科技人才紛紛在*縣安家落戶。有北京的企業,上海的教授,美國和羅馬尼亞的工程師等。縣委、縣政府除執行好以往對人才的各項政策外,每年主辦的迎春茶話會,傾聽各界精英對做好教育、科技工作及全縣經濟發展的建議,從而形成了科教興縣工作的良好氛圍。再就是通過示范園區為農民辦實事,對園區進行了新技術、新品種的組裝配套,進行了高起點規劃,充分發揮園區的示范輻射功能。例如,利用科技示范戶的作用,在西六支、東觀、城趙三個鄉鎮建立的2.2萬畝優質小麥中心示范區,統一選用京9428優質品種,大力推廣精量、半精量、節本增效模式化栽培技術等,園區平均畝產348公斤,比全縣畝產提高了1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