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福星工程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2-20 03:15:00
導語:鄉鎮福星工程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位于鄂州市東部,與黃石市城區接壤。共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25000余人,國土面積39平方公里。全鎮共有“五保”對象74人,其中在福利院集中供養60人,分散供養14人。自2003年我鎮啟動“福星工程”建設以來,我鎮福利院在各級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創新思路辦院,轉變觀念養院,求真務實管院,我鎮福利院建設一年一個大變樣,環境及硬件建設大為改善,院民生活環境幽雅,生活條件舒適,福利院真正成了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人間天堂”。2004年,**福利院被市政府評為一類福利院;鎮黨委書記、鎮長劉榮同志被市政府推薦為2005年度全省福星工程建設先進個人;院長李燦國同志被市政府評為2005年度“尊老愛幼之星”。
現在,我將我鎮“福星工程”建設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各位領導作匯報。
一、堅持抓硬件建設,打造一流環境
我鎮福利院始建于1998年,座落在三峽村四組,占地面積4.5畝,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可用房間11間,院內院民16人,五保戶入住率僅為22%。2003年后,鎮黨委政府啟動“福星工程”,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將閑置的貓爾山中學改擴建成了新福利院。現在,新福利院占地面積21.5畝,建筑面積1794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住宅面積1500平方米,可用房間30間,入住院民達到60人,入住率達到81%。這里,院內花壇別致、綠樹成蔭、四季有綠、果園布置有序,小路別具一格;院外,進院水泥路、漁池、菜園樣樣都有。在這里,60名五保老人要么其樂融融的在棋牌室玩著棋牌,要么興趣盎然地在文化娛樂室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要么悠然自得地到外面的小花園散著步子,日子過得輕松、自在。
1、強化責任,成立專班
鎮黨委、政府一直重視和關心農村五保老人供養問題。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隨著鎮村財力的弱化,鎮村兩級共同承擔農村五保生活的能力受到了削弱,如果不能很好解決五保對象的生活問題,勢必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正當黨委、政府為此著急之時,省民政廳出臺了18號文件,實施農村五保“福星工程”。鎮黨委、政府及時搶抓這一機遇,努力向上級爭取政策支持,積極部署我鎮“福星工程”建設項目,迅速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鎮“福星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在政府相關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項目建設專班,做到成立專班領導,專人專職負責,親自參與規劃,親臨現場督導,專題聽取匯報,專項資金建設。把“福星工程”建設當作為民造福的大事、實事來抓。在此后的三年里,無論鎮人事如何變化,“福星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始終不撤,并且每年根據人事變動情況對領導小組成員進行及時的調整,保證了領導力量的連接,保證了“福星工程”的繼續。
2、高標準規劃,創優院內環境
鎮“福星工程”啟動之初,黨委、政府就明確了規劃高標準,并體現人文關懷的指導思想,做到“福星工程”高起點、高標準、高規劃設計,生活、休閑功能分區,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在規劃上充分考慮了老人們的生活和休養。在“福星工程”整體規劃上,我們既考慮了居住區、餐飲區、生產區等必要生活區,同時考慮了文化娛樂室、醫療衛生室等基本活動區,還考慮了綠化區、健身區等戶外活動場所。通過這幾年的建設,現在福利院院內有主宿舍樓1棟3層,附餐飲樓1棟2層等主建筑;有綠化花壇兩個;棗園1個;桔園1個;健身園1個,設有健身器材7件(套);曬衣園1個,設有鋼制曬衣位100余米長。院外有菜園3處35畝,大棚1處6畝,漁池1處6畝。進院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三年來,這些基礎設施投入累計達到了近200萬元。
對老人們的關懷上,除了大的硬件環境外,對每一位院民都配置了長衣柜、床、椅子、床頭柜、電扇、洗臉架、洗臉盆、桶等生活必需品;主樓內設有電視室、浴室、會議室、醫務室;餐廳內配有冰柜、消毒柜、就餐桌椅。整個福利院實現了“四通”,即通自來水、通電、通閉路電視、通電話。現在,入住福利院的老人,生活上得到了保障,精神上得到了充實,身體上得到了鍛煉,真正享受到了比家里還要美好的生活,再也不會感到孤獨了。
3、多方籌措資金,保證建設投入和供養經費到位
一是著力協調,無償劃拔轉讓固定資產。福利院院址是政府將原**中學舊址整體劃拔建設的。二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先后從市、區民政局爭取資金近50萬元,今年又從省民政廳福彩中心爭取到健身器材7件(套)。三是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進行募捐,每年組織企業廠長、經理、外界名流到福利院走訪、慰問。在“福星工程”啟動的第一年,我們就募捐資金近20萬元。四是財政投入,財政每年對“福星工程”預算投入30萬元,今年,政府還將福利院院內綠化和進院路硬化工程作為政府7件實事之一。五是針對集中供養人員情況,通過解決其非農戶口來辦理城鎮低保解決部分五保經費不足,今年,已辦理54戶城鎮低保。六是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上級財政每年按集中供養人年均1200元,分散供養人年均800元轉移支付到鎮財政,鎮財政足額拔付到福利院。在財務管理上,我們嚴格做到分管領導一支筆審批,決不多開支一分錢,決不亂花一分錢,厲行節約,確保建設投入和供養保障。
二、全面開展普查,落實五保對象應保盡保
要搞好“福星工程”,首先要摸清五保對象底數,做到應保盡保。由于歷史原因,我們過去對五保對象的認定還存在一定的誤區。一是將所有純女戶納入五保,無論女兒有幾個,有無贍養能力;二是將年紀較輕,有勞動能力的單身男女全部納入五保;三是將父亡母走或母亡父走兒童全部納入了五保,人為擴大了五保供養范圍。另外,還有少數由于戶籍等多種原因,將一些符合五保條件的對象未納入五保,存在應保未保的問題。針對以上這些情況,為切實維護真正五保對象的合法權益,保障其生活,我們今年6月份對五保戶進行了全面普查,明確對象條件,嚴格普查標準,認真進行核實,最后確定出我鎮實有五保對象74人。通過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并結合各位老人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入院集中供養60人,分散供養14人。使全鎮五保老人做到了應保盡保。
三、實行院民自治,規范院務管理
“沒有一流的管理就沒有一流的服務,沒有一流的服務就沒有‘同住一個院,都是一家人’的親情感覺。”我們是這樣認為的,更是在管理上頗具匠心,努力做到的。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實質性措施,確保了優質服務。
一是建立黨組織,加強組織領導。我們成立了福利院黨支部,直屬鎮直機關黨總支部,強化對福利院的領導。健全了各項組織原則和制度,實行大事由支部決策,確保了黨和政府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
二是規范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促管理。我們不僅建立健全了全院勞動、衛生、調解、財產、財務、娛樂、生活、請銷假、醫療、安全、安保工作制度,還建立健全了院委會生活制度和院民代表大會制度,并相應制定了院民公約、院民守則,以制度管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效增強了全院干部、職工、院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三是完善服務措施,優化服務質量。我們結合院務公開,規范服務內容,將服務人員享受級別、服務項目、服務程序、服務標準一一上牌公示,實行掛牌上崗;建立服務監督制,設置意見簿、意見箱,聘請3名院民為監督員直接監督服務員工作;實行誠信服務,按照“院民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做到輕手輕腳進門、喜笑顏開迎人、輕聲細雨問人,服務態度熱心、服務語言舒心、服務對象順心,確保每天“四送”(飯菜、茶水、藥物、便具)、“三擦”(窗、桌、生活用具)、“兩洗”(衣被、衛生間)、“一整理”(房間衛生、床上用品)到位,爭做“貼心人”、“好兒媳”。有力促進了服務質量的提高。
四是實行院民自治,共為家園作貢獻。面對著60名老人的護理和生活安排,僅靠4名工作人員是難以勝任的。鎮福利院創新思路,充分開發入居院民的人力資源,在充分尊重院民意見的情況下,將那些身體好、素質高、有一定文化基礎和一技之長的人選拔出來,組建院民管理委員會,參與福利院的日常事務管理。并結合各人的情況,組編成生產組、衛生組、保衛組等,共同為家園作貢獻。將每月的零用錢按照院民的現實表現和為院作貢獻大小分成5元、10元、15元、20元等類別進行發放,充分調動院民為院作貢獻的積極性。
五是對院民實行“五星”級管理,認真開展“同住一個院,都是一家人”的親情活動。我們針對老人們的特點和個性,除用制度約束外,同時每季開展一次自評和互評活動,用身邊事、身邊人進行感化教育;結合本院實際,經常請離退休人員、身殘志不殘的殘疾人員、農村個體專業戶等到我院進行現身說教,請農村村組干部到院進行農村政策、形勢的宣傳;組織院民外出觀摩、觀光,體驗社會生活,千方百計自籌資金改善院民生活。我們還通過組織過集體生日,年終送紅包等親情活動,使他們深感福利院大家庭的溫暖,從而激發熱情,自覺爭做“五星”級院民。
四、拓新院辦經濟抓增收,培植發展后勁。
我鎮福利院規模較大、人員較多,由于鎮財力有限、資金投入難免有些不足,對此,我們福利院全體院民、職工在院委會的帶領下,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用足用活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種”“養”“加”為主要內容的院辦經濟實體和企業。近年來,我們采取黨委政府支持,劃拔了35畝菜園地,將其中的8畝建設成大棚,對外出租,每年可收租金1萬元,將其余的27畝作為菜地自已種,基本上實現了蔬菜自給。我們充分利用老福利院對外招租開發,每年可收租金8000元。同時我們還利用院內空地養了30多只雞,基本上保證了雞蛋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們建成了2畝桔園基地、6畝精養魚池和1畝棗園基地,不久將見成效,可收入2萬元。近年來,我們福利院不僅蔬菜、魚、肉、禽蛋做到自給有余,在確保集中供養五保老人每人每年財政撥付供養經費1200元到位的同時,還保證了院民一人一天一枚蛋,每月人平10斤魚,20元零花錢。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新的征程,我們決心再加措施,再鼓實勁,力爭將我鎮“福星工程”建設成一流的“福星工程”。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