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民政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新農村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20 10:29:00
導語:縣民政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新農村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我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扎實認真地開展各項工作,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城市社區管理工作
按照《成都市城市社區建設管理規定》的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新津縣民政局關于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做好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確定了社區建設的原則: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責權統一,管理有序;擴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并重點做了以下幾點工作:1、對農村社區的建設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思路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結合我縣完善鄉鎮建制工作,進一步調整我縣社區發展規劃,做好農村場鎮建社區、村改居、并村并組建社區工作。逐步建立起便于管理、便于自治、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農村社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功能完善、服務規范的工作運行機制,正努力建設一批經濟文化繁榮、環境舒適優美、管理規范有序、服務設施配套、人際關系和諧、社會治安良好的現代農村社區。2、健全措施,合理劃分社區。農村建社區應堅持便于服務管理、開發社區資源、社區居民自治和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依據居民居住的地緣關系,相對獨立的區域和適度的管轄人口及大多數社區成員認同感等要素,鎮(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場鎮,原則上設立場鎮社區。農村場鎮社區戶數一般以1000戶劃分社區,原則上不少于1000戶;居民比較分散的區域,管轄戶數適當減少的原則設立,目前全縣共建有農村社區16個。三是建立新型社區組織和社區管理體制:農村社區組織機構參照城市社區組織機構的設立,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成員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產生。社區居民委員會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罷免和補選。社區居民委員會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依法開展工作,負責社區日常事務的管理。四是建立健全社區各項管理制度:農村社區參照城市社區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制定、修改農村社區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建立和完善社區居委會職責、社區居委會主任職責、社區居委會委員職責等各項規章制度。
二、對困難家庭的救助工作
(一)低保工作
我縣截止4月份有城鎮低保1412戶、2212人,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目前城鎮最低生活標準為160元/月,1-4月份共計發放城鎮低保金115445元,累計人均補差55元;農村低保有2014戶、4051人,農村最低生活標準為1000元/年,第一季度共計發放農村低保金202550元,年人均補差200元。
(二)“陽光育苗工程”工作
今年3月份由成都慈善會發起的“陽光育苗工程”工作,主要針對低保家庭在校的初中、小學學生實施救助,解決其生活、讀書及穿衣等方面的困難,此次確定的200名低保家庭學生在2006年度每人可以得到500元的救助(其中生活費300元、課外讀物費30元及服裝費170元)。經過學校初選、進行張榜公示等程序后報慈善會批準,確保了受助對象的準確性,為“陽光育苗工程”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止目前已將上半年生活費及課外讀物費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
(三)五保工作
在稅費改革前農村五保供養經費由鎮(鄉)、村、組三級負擔,個別鎮(鄉)為了減少開支使部份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未納入五保供養范圍,導致應保未保人員上訪不斷增加,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根據這一情況我局會同財政局經過細致的調查摸底,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新增農村五保供養人員174人。截止目前全縣共有五保供養人員944人(其中集體供養59人、分散供養885人),供養標準為:分散供養五保戶每人每年1716元,集中供養每人每年1920元,分散和集中供養實際每人發放1440元/年(月均120元),剩余部分則由鎮(鄉)統一作為修房、喪葬、購衣、醫療等統籌支出。
(四)其它工作
為確保城鄉低保戶、農村貧(特)困戶、五保戶、優撫對象中的困難戶等貧困群眾過好一個快樂、祥和、安定的節日,我縣于春節前夕開展了廣泛的走訪慰問活動,通過下拔冬令救濟款、救濟糧、走訪低保戶、五保戶、優撫對象等方式為困難群眾送去大米、清油、豬肉等生活必須品。同時還為城鄉低保及五保戶共7220人每人發放了50元的春節一次性臨時補助,累計發放救助補助金達35.6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