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3-07 03:07:00

導語: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5年淮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根據省勞動保障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創建"雙無街道、社區"活動的要求,結合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實際,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建"雙無街道、雙無社區和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在創建過程中,我們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以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援助為重點,通過開發崗位、落實政策、充分發揮

社區崗位吸納失業人員的優勢,全面提升社區就業服務水平。

我市轄區內有社區137個,其中市區14街道共轄社區66個,縣(區)6個城關鎮共轄社區71個,根據"充分就業社區"的創建標準,市區已有9個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同時有86個社區達到"雙無"社區,占參與創建活動社區的85.15%.在創建過程中,各街道社區緊緊圍繞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通過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2005年全市城鎮凈增就業4.3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47萬人,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00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降到3.85%;核發《再就業優惠證》6萬份;為516名下崗失業人員申領小額擔保貸款1108萬元;再就業培訓2.3萬人。僅市區的街道社區就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1萬人,幫扶就業困難群體2000人,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700多人,開發崗位1500多個。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

(1)召開會議,下達目標任務。2005年我們召開街道社區平臺建設和就業工作表彰會議,各區勞動保障局與街道勞動保障所簽訂就業管理目標責任新狀,將"充分就業社區"的創建工作列入對街道社區的目標考核體系,加強創建工作督促和指導。

(2)下達文件,明確創建標準。根據省廳"關于創建雙無街道、社區"活動的精神要求,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出臺《關于開展創建雙無街道、雙無社區和充分就業社區的活動通知》(淮勞社發[2005]112號),在開展"雙無街道和雙無社區"創建活動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標準,制訂了創建活動的工作計劃,明確驗收標準、申報和考核程序。明確"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必須達到"雙無社區"的5條創建標準,同時還增加了"兩證"管理、勞務派遣企業的運營等4條創建標準。

二、開展調查,完善基礎臺賬

根據創建活動的工作計劃,我們指導各街道社區重新開展了下崗失業人員的調查,比較詳細地掌握下崗失業人員、"4050"人員和對雙下崗(雙失業)家庭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完善了三大基礎臺賬。做到"五摸清"(即家庭情況清、就業愿望清、技能水平清、家庭收入清、求職意愿清)。同時街道社區能結合實際,為就業困難群體建檔建卡,錄入微機進行動態管理。如市區清江街道、長東街道及所屬社區專門為下崗失業人員建立流動跟蹤服務卡,詳細地記錄下崗失業人員的跟蹤服務工作和各項優惠政策的享受情況。

三、貼近群眾,開展人本服務

為了能向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及時、優質和高效的就業服務,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困難。在工作中我們一是完善日常就業服務。勞動保障協管人員遵守勞動保障協管員的職責,嚴格按照規范,熱情、細致、耐心的為社區每一位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并落實好失業登記、《就業登記證》申領、《再就業優惠證》申領、社保補貼的申領、提供就業指導、依托勞動保障四級網絡信息平臺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信息咨詢和勞動保障政策業務咨詢等服務,極大地方便了社區居民。二是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定期組織用人單位下社區開展招聘會和開展勞動保障進社區活動;指導社區開發就業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同時各社區也通過收集轄區單位的用人信息,推薦介紹就業;成立勞務服務組織,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各種方式來降低社區失業率。從市區2005年底調查數字來看,80%以上的社區達到無雙下崗(雙失業)與單親等就業困難家庭。三是開展再就業幫扶活動。以市政府名義出臺市區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雙下崗(雙失業)再就業幫扶實施方案,加強工作的領導和督查,要求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所、工作站積極配合幫扶單位開展再就業結對幫扶工作。確保再就業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目標的完成。四是落實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強《再就業優惠證》的管理,做到應發盡發;認真做好社保補貼、小額貸款等優惠政策的落實,并做好跟蹤后續服務。五是開展再就業培訓,積極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和"SYB"創業培訓,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增強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并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后續服務。浦樓街道利用自身勞務派遣企業缺月嫂、物業管理專門人才的情況,開辦月嫂、物業管理培訓班,把培訓合格的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勞務派遣實現再就業。六是加強社區就業工作宣傳。街道和社區聯合舉辦"優惠政策宣傳月"活動。把各項政策送到下崗失業人員的家里和手中。如長東辦事處開展"迎五一、勞動光榮交流表彰活動",組織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的典型進行經驗介紹,同時對轄區內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個體經營者頒發獎狀和獎品進行表彰,調動社區居民參加創建的積極性。

四、利用優勢、打造社區亮點

在創建過程中我們把打造社區工作亮點,基礎建設亮點、創業典型作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主要載體,從多方面給予街道和社區的支持。同時社區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富有特色的工作,推動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清浦區的大橋社區充分利用社區優勢,成立社區服務中心,組織了9個不同類型的社區服務隊、工作組,吸納近100人就業,同時與企業合作,發展家庭手工業,讓弱勢群體不出家門就實現再就業,高峰期就吸納下崗失業人員近200名。清浦區的運河社區積極發展勞務派遣企業,為居民就業創造條件,該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大企業較多的優勢,與多個企業建立勞務合作關系,安置派遣下崗失業人員128人。清河區朝陽社區利用社區內機關大院多的優勢,成立家政服務中心,目前有50多人從事家庭服務;清河區的車站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商業網點多的優勢,開發自行車看管,超市保潔崗位,安置1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清河區的河堤社區把提升就業服務環境作為社區建設的重點,打造了全市一流的社區服務平臺。開發區的街道社區從失地農民的角度入手,出臺了土地換社保的政策,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同時有的將縣(區)把開展勞動力轉、培育創業典型,作為創建工作的切入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

在省廳和省就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我市2005年度"充分就業社區"的創建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離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各縣(區)開展創建活動不平衡,創建的力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社區勞動保障協管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開始好、起點好很關鍵,為此。在新的一年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按照省廳的創建具體要求,按照陳廳長在全省勞動保障平臺建設表彰大會的講話精神,對照陳廳長提出的八項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充分借鑒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的做法,深入地開展創建工作,精心打造便民勞動保障服務平臺,以期在今后的管理與服務中取得更大成效,確保省廳下達"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達25%目標的完成。

一、召開街道社區就業工作表彰會,近期將召開街道社區勞動就業工作和平臺建設工作表彰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表彰在街道社區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和創建熱情。并對創建活動中經考核認定為"雙無社區"進行授牌。

二、簽訂目標責任狀。進一步健全街道社區勞動就業工作目標考核體系,與街道勞動保障服務所簽訂勞動就業目標責任狀,將創建活動列入責任狀,做到創建活動,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落實。

三、完善就業服務。加強對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組織領導,指導和督促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繼續開展"四送"活動進社區和勞動保障服務進社區活動;加大平臺建設的投入,完善就業管理服務網絡,為街道社區勞動保障信息平臺建設給予技術支持和服務;加強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勞動就業管理系統軟件操作的培訓,指導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開展各項工作,提高基層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

同時建議:一、省廳盡早出臺有關"充分就業社區"創建活動方案,指導全省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二、結合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開展一期全省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培訓班,提高勞動保障協管人員的創建意識,充分發揮和調動勞動保障協管人員在創建工作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