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為載體 積極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
時間:2022-03-07 03:16:00
導語:以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為載體 積極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沈陽是國家老工業基地之一,國有企業占有很大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大批下崗失業人員流向社會,就業再就業任務十分繁重。面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問題,沈陽市委、市政府給予高度重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把就業工作擺在經濟發展更加突出
的位置,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在研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優先考慮就業總量的增加;在研究確定重大經濟發展項目時,優先考慮就業崗位的增加。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使我市就業再就業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為了完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作用,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200年初,我市在總結推廣鐵西區興工九委社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社區就業工程,開展社區就業工作達標活動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此項工作的開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極大關注,市委主要領導批示:鐵西區興工九委社區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積極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實現本社區基本無下崗失業人員的經驗值得深入總結,廣泛宣傳推廣,以喚起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和社會各界的重視,把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興工九委是我市就業工作的典型,實踐證明,社區就業潛力大只要認真推動,必見成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得到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響應,極大推動了全市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深入開展。
一、制定活動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
為推動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開展,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精神,制發了《沈陽市社區就業工程實施方案》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活動內容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評估標準。通過實施社區就業工程,力爭在三年內使24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其中:200年社區就業工作目標為7萬人,200年社區就業工作目標為9萬人,200年社區就業工作目標為8萬人。并在社區就業工作達標的基礎上,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標準是,年度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達98%以上;對有就業能力并有就業要求的下崗失業人員,只要不挑不揀3日內安排就業上崗;零就業家庭成員至少一人實現就業再就業;100%開展引導性培訓,轉變其擇業觀念。
為確保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有效實施,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將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作為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考核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市政府主管領導與各區、縣(市)政府簽訂目標責任狀,市委也將其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四三二一"干部考核體系。各區、縣(市)黨委政府也將社區就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將社區就業工作目標進行層層分解,落實到街道,落實到社區。市和區、縣(市)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在組織上、資金上,確保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平臺建設,夯實工作基礎,提高隊伍素質
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是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制度,推動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關鍵。過去,我市沒有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大都由街道民政部門代管,社區干部憑著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感情來做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機構不健全,基礎工作不完善,給社區就業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為了推動社區就業工作的開展,我市將解決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作為首要工作,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各區、縣(市)要建立街道社會保障和就業科,社區要建立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站。各級政府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經費到位、場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全市121個街道都成立了社會保障和就業科,1033個社區全部建立了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站。為加強社區就業服務工作市政府決定開發2000個就業服務人員公益性崗位,充實到社區,從事社區就業服務工作。這樣,既解決了部分大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問題,又為做好社區就業工作充實了力量。
在加強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的同時,我市將完善街道社區基礎工作建設作為實施社區就業工程和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重要前提。一是統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標準。下發了《社區就業工程考核評估標準》和《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評估標準》。二是統一建立基礎工作統計臺帳。市財政投入資金14余萬元,印制下發了《沈陽市下崗失業人員登記臺帳》、《沈陽市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狀況臺帳》、《發放再就業優惠證臺帳》、《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登記臺帳》、《新增勞動力資源登記管理臺帳》、《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登記臺帳》六種基礎工作統計臺帳,規范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統計報表,做到了下崗失業情況清、就業狀況清、培訓愿望清、工作責任清,對全市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包保責任制,做到動態管理。三是統一就業服務工作流程。制定了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機構工作職責、服務指南,編制了"一站式"就業服務工作流程,使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機構的服務工作逐步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四是統一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我市112個街道和1033個社區有3000余名專門從事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的工作人員,提高隊伍業務素質是穩定社會,做好勞動保障工作的關鍵。兩年來,我市按照國家和省政府有關政策,積極開展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去年,國家勞動保障部將我市作為全國勞動保障協理員培訓鑒定的試點城市之一,我市按照國家有關培訓教材,認真制定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聘請有關學者和專家擔任授課教師,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辦法,對全市1443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勞動保障協理員的培訓,經國家勞動保障協理員職業資格統一考試和鑒定,我市有1241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合格率達86%。
三、開發就業崗位,實施重點幫扶,強化就業服務
實施社區就業工程,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最重要的就是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基層組織作用,開發就業崗位,做好有針對性的重點幫扶和就業服務工作。
一是挖掘社區崗位資源。以社區家政服務組織為載體,開發便民利民服務網點,組織下崗失業人員開展托老、托幼、小飯桌、修理點、縫紉點等實現再就業,我市興工九委社區以社區主任"黃大媽"的尊稱注冊商標,成為我市社區家政服務的品牌,建立了"黃大媽社區家政信息中心",發展各類服務網點90多個,累計使2991名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內實現就業再就業。
二是建立駐社區單位聯席會議制度。與駐社區企事業單位建立就業信息網絡,加強駐社區企事業單位的聯誼,積極開發駐社區企事業單位后勤保障和后勤服務的就業崗位,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使脜^長江街道長寧社區成立了一支有79人兼職信息員隊伍,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與41家用人單位建立社區就業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和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0年,全市社區累計收集各類用工信息2.32萬條,安置"4050"大齡困難人員就業1.45萬人。
三是建立再就業援助制度。再就業援助工作是街道社區就業工作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重點。200年,在全市范圍內普遍開展了一次下崗失業人員大調查,各街道社區都建立了下崗失業人員數據庫,全面摸清和掌握了有就業要求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就業和失業狀況,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援助行動和提供就業服務奠定了工作基礎。針對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的特點,街道社區普遍建立了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登記臺帳,采取黨員結對子和干部包到人的辦法,積極提供就業援助。鐵西區通過大調查掌握了全區共有1832名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區委區政府采取措施,實施"1832"再就業援助工程,力爭在短時間內在全區讓有就業要求并有就業能力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全部上崗就業,并向全區承諾:只要不挑不揀3日安排就業。同時,為扎實推進再就業援助行動,全市在200年國慶節前,組織各社區在本社區內開展再就業政策宣傳暨招聘洽談大會,營造氛圍,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在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街道社區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面完成了省市政府下達的各項就業工作目標,全市實現實名制就業26.7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對象1.71萬人,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就業1.42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億元。兩年內,通過實施社區就業工程和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有19.57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完成三年社區就業工程總體目標的81.54%;實現就業工作達標社區累計為679個,占全市社區總數的65.73%;充分就業社區107個,占達標社區的15.76%。
總之,我市在開展社區就業工程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取得了一定成績,這主要是在國家勞動保障部和省勞動保障廳幫助指導下取得的。同時,經過兩年的工作實踐,也使我們深深感到,就業工作是民生之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才能確保就業工作的健康發展。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是載體,發揮載體作用,完善平臺建設,才能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每一個街道社區都能實現充分就業,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沈陽市實施社區就業工程,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只是在探索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新途徑的一種嘗試,經驗還不成熟,與國家和省政府的要求,與兄弟省市相比還有差距。我們一定借此次大會的東風,虛心學習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不斷開創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