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區,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為下崗失業人員營造充分就業環境

時間:2022-03-07 03:19:00

導語:立足社區,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為下崗失業人員營造充分就業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立足社區,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為下崗失業人員營造充分就業環境

小白樓街位于天津市和平區泰安道32號,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所在地。轄區面積2.14平方公里,人口6.3萬人,下設14個社區居委會。區域內集政治、文化、金融、商貿、服務為一體,是我市整體品位較高的地區之一。截至目前,我街現有下崗失業人員924人,其中男424人,女500人;"4050"人員323人,占下崗失業

人員總數的35.%。幾年來,我中心將做好再就業工作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為,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再就業援助活動,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職能,05年共開發就業崗位5680個,使86%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結合家庭服務社會化的需求,積極開發靈活就業崗位

我街人員結構的特點是:雙職工多、老年人多、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多,這些家庭普遍經濟條件較好,社會化服務的要求強烈,我們通過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對6000戶家庭進行入戶調查,掌握了解這部分人群的家庭狀況和服務需求,工作中做到"兩清、一了解、一服務",即:"底數清,現狀清;了解需求;提供服務",充分發揮社區服務的優勢,把家政便民服務作為社區就業的突破口,創辦各種類形的社區就業勞動組織49個,使348人實現靈活就業。成立了人數達80余人的各種類型的便民家政服務隊(站),常年為居民家庭、提供各類不同內容的服務,基本滿足了轄區內廣大居民的服務需求。

二、結合優越的地理位置,積極組建公益性再就業組織

白樓街作為天津市中心地帶,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金融、商貿等單位集中,蘊藏著大量的就業崗位,直接開發可在短期內見效。我們依托駐區單位,建立工作聯盟。通過開展服務和走訪,向駐區單位發送了300多份"致駐區單位的一封公開信",召開駐區單位崗位需求洽談會,及時了解和采集駐區單位空缺崗位,并注重提高服務質量,通過開發保潔、治安、保綠、車輛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后勤化等公益性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00余人。

三、持"一站式"服務,積極幫扶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

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是開展勞動保障工作的平臺,主要任務就是對轄區內勞動力資源進行管理,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幾年來,我們堅持以幫扶困難群體為己任,努力開展再就業援助服務活動。結合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工作的特點和優勢,通過以"幫你再就業,是我的責任"為主題,積極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為內容的一站式服務,堅持定期開展再就業援助服務活動。通過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干部、居委會主任、協管員、樓院長等,入戶走訪下崗失業人員家庭600余戶,發放宣傳材料3600份,制作政策宣傳展牌36塊,采集和各類空崗信息630條,舉辦的15場各種不同形式的現場政策咨詢和空崗招聘會,500余人參加我街舉辦的各種類型培訓班,有60余人辦理了小額擔保貸款。同時我們還利用駐區企業閑置場地資源與企業聯手建立商貿、農貿市場,結合退路進廳,我街先后建立2個大型市場,提供180個崗位,優先安置困難群體人員,先后有200余人找到新的就業崗位,受到了下崗失業人員的歡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宣傳成功創業典型,幫助失業人員轉變擇業觀念。

針對我街失業人員存在著要求工作體面,收入高,離家近,不愿意從事一些苦,臟、累的崗位的就業觀念,我們在平時工作中,大力宣傳、鼓勵、引導他們轉變擇業觀念。這些同志失業或下崗后心態不平衡,上有老,下有小,面對生活壓力,不能正確面對。經過正面宣傳、引導、通過舉辦下崗失業再創業典型報告會,注重用身邊的人開導身邊的人,用普通人教育普通人,用先行人啟迪后來人。通過組織他們參加各類培訓班,提高他們專業技能和自謀職業的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失業人員劉芳等同志深有感觸地說:"不能埋怨社會,更不能怨天尤人,只有振作起來,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自謀出路,解決溫飽。"

幾年來,我們通過以上舉措,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600人,其中:"4050人員"1985人、特困群體390人。工作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把下崗失業人員轉移到社區服務領域實現再就業,這是政府主導的再就業工程的一個重要舉措,今年我們將按照我市就業工作會的精神,充分發揮社區在幫扶就業困難群體的積極作用,繼續堅持立足社區,依托社區,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06年全面解決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100%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零就業、單親母親等就業困難家庭得到就業援助、堅持每年對登記失業人員走訪率達到100%、為全面推進我街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提高社區就業率,穩定社區就業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