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干部學習力的構成動因及現實意義

時間:2022-06-30 04:36:00

導語:試論干部學習力的構成動因及現實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干部學習力的構成動因及現實意義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十六大報告還號召全黨進行學習,重新學習,善于學習,認真學習。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善于學習的典型,善于學習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習力。學習力概念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學習理念的升華,是一個飛躍。研究干部學習力的構成動因,對建設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對認識和掌握干部隊伍建設規律,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一、干部學習力的構成及特點

學習力的構成及形成過程

學習力是一個嶄新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界定。我們認為,學習力是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綜合能力,強調的是要把學習轉化為創造力。創造力是一種最高級的能力。

人的學習力是由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毅力、學習中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等諸要素構成的。

學習力是知識按事物發展規律進行整合重組的動態過程。

在整合過程中善于從已有的知識得到啟迪,將無數知識顆粒凝聚,把許多原來似乎彼此不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加以重組、“雜交”,不斷分解融合、衍生,從而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觀點。牛頓將當時力學和數學的最新知識,加以整合重組,發現了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就是科學家善于將舊有知識和最新信息按照規律進行重新組合、“雜交”、“改組”的結果,不斷演繹著人類文明的旖旎風光。因此,學習力就是知識整合重組,不斷探尋新的科學知識和新理論的“生長點”。

學習力是智力活動的推動力

一般認為,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創新思維能力、想象力、意志力、注意力、分析綜合能力等要素。一個人、一個政黨、或社會組織的學習力,除本身天賦條件外,還要有動力來不斷開掘智力。這種動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頑強的意志力。荀子曰:“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馬克思的名言“目標始終如一”,表達了學習者意志品質的特征:堅毅。學習力是個封閉的“富礦”,打開它,取得寶石的鑰匙是鍥而不舍的恒心、堅韌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的意志、奮斗不息的精神。

二是深刻的思維能力。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知識的加工廠就是人腦思考。清代著名學者焦循說得更為深刻,他說:“學貴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八字”。一個人的學習成果大小,與其思考能力有關。勤思則疑。疑之,則得出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深入研究,得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思維,既深刻,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是學習力構成因素的核心,在學習中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

三是豐富的想象能力。想象力對學習力的增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大凡有重大成就的科學家、思想家,都有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發現新事物、認識新規律的前提和基礎,善于想象,才能不斷探索、創新。

四是綜合歸納的能力。即把彼此有關系的個別部分、個別特征聯系起來看,從本質上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有了綜合歸納能力,就能使頭腦中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成為知識大廈的支柱,而不是一堆瓦礫。正如華羅庚所說:書從讀厚到薄,讀得越多,懂得越透徹。

學習力是在學與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和提高的。學與用、知識與實踐結合,產生的知識就不是原來的知識,而是生出的新知識,新理論。指出:“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要用馬列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用馬列主義理論,說明和解決問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這一相結合,就是創新,就是發展。

我們的干部,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做好“相結合”這篇大文章。把握好結合點,學會和做好相結合的過程,就是產生和提高學習力的過程。

學習力的特點

學習力,它和物理學的力一樣,具有方向性;它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社會歷史性;學習力是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組織的學習能力,它又具有自主性。

方向性。學習力具有鮮明的方向性。首先它體現在學習的目標性或目的性上。無論個人還是社會組織為了生存發展都要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其次,體現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面,如學習動力大、效力強、思維方式科學,學習力的作用就大,反之,學習力作用就小,甚至會走向反面;第三體現在分力和合力上,如單科獨進地學習,在解決問題上,選擇單一途徑和方法,只能是分力,若能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多向選擇,就會形成合力。

歷史性。學習力是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歷史階段呈現出學習力的大小或高低;還會在借鑒人類共同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而發展;借鑒別人,又不重復別人,學習力就會不斷增強。

自主性。學習是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學習力的大小與人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有直接關系。如果人們能破除陳規,銳意進取,勇于向舊傳統和舊習慣挑戰,又能主動自我否定,就能不斷增強學習力。

綜合性。學習力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而呈現出的合力。若能善于選取前人的智慧,通過整合,就能形成新的成果;若能把大量的現象、概念和觀察材料綜合在一起,加以科學概括,就能形成新的理念;若能對占有材料進行科學分析研究,并把握其特點,然后從特點中認識其規律,學習力就能得到提高。

二、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學習力的重要意義

提高學習力能改變命運,能創造未來。在應對撲面而來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挑戰而確立學習力的理念,是人們為獲得全面發展與不斷完善自我所采取的新的學習方式,它將使人的智力、素質、人格、情操等方面得到和諧的提升和發展,使人的生命之樹常青。從戰略高度上來看,它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提高學習力是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需要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劇烈。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而人才競爭的背后是學習力的競爭。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提高學習力已成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世界大變動中,誰擁有自主知識多、學習力強,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主動權。單純向別人學習、跟在別人后面爬行、沒有自主創新、原發創新,就不可能成為有強大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政黨和國家。

提高學習力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關鍵

面對21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指出:“我們必須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而建設學習型政黨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中心環節和前提條件。提高學習力是創建學習型政黨的關鍵。提高學習力,能使全黨的工作學習化,生活學習化。指出:“我們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規律還知之不多、知之不深,還需要全黨同志在實踐中繼續探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共產黨執政最新概括。不斷探索和創新黨的建設理論,不斷提高全黨的學習力,才能不斷深化對黨的執政規律的認識,知之更高、更深,不斷提高執政的能力,不斷增強執政興國、執政為民的意識,才能確保執政地位堅如磐石。

促進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建設學習型政黨是各級黨組織和每個黨員的共同責任。要盡心履行這個責任,在于每個黨組織和黨員都具有很強的學習力,才能改變一部分黨組織和黨員素質不高、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才能學會用理論知識和技術專業知識來指導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研究解決本單位的實際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學習是政黨進步的前提,創新是政黨建設的靈魂,不斷增強的學習力是政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原動力。我們各級黨組織若能堅持把提高學習力貫穿于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過程中,我們黨的組織就能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

提高學習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在剛剛擺脫貧困,實現溫飽的基礎上開始的,而我們的目標卻是宏偉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超常規的思想,超常規的措施,促進經濟、社會等方面全面發展。超常規發展的動力來源于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創新能力來源于學習、運用和創新知識的能力。有了強烈的學習愿望,有了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又有學習運用知識的本領,就會產生創新能力,促進經濟超常規發展。

在新世紀的新階段,我國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這里的“新”就是創新,這是以學習力支撐的創新。我們的干部只有不斷提高學習力,才能和全國人民一起進行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而學習力是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的前提,創新是學習力追求的目標。我們的干部具備了巨大的學習力,才能不斷創新;干部學習力低,創新就是一句空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很難實現。

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提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在新世紀,我們黨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理論,在整體上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提高學習力是每個人都能自由而全面發展和發揮他們的全部智慧和才能的重要手段。若每個人都有了很強的學習力,就能夠為發掘個人智力的潛力和創造力以及個人的個性和諧的發展,開辟一個廣闊的前景。而更新個人的發展觀,個人的價值就會在社會中得到真實的體現。

三、全方位、多層次地培育和提高干部的學習力

干部的學習必須與時俱進

干部只有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才能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勝任工作;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沒有學習力,就沒有創造力,工作就無法開創新局面,這已成為各級干部迎接新挑戰的共識。

在人類邁入學習型社會的今天,提高學習力對每一個干部來說,已成為生命、工作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每一個單位組織來說也已成為參與競爭和領先一步的原動力。指出:“學習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并號召:“學習、學習、再學習”。這就告訴我們既要學習前人知識,又要有勇氣對舊有知識、舊有水平有所突破、有所發展,在學習中求創新,在創新中再學習,再學習就意味提高學習力。為此,每個干部要在學習理念上來個轉變,把提高學習力作為人生的一個目標,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增強干部學習力的動因

干部的學習力的大小與它的動因有直接關系,動因大,則學習力提高快,反之學習力則提高慢,甚至下降。當代中國干部學習力有政治動因、經濟動因,組織動因等等。黨組織、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各種群眾組織,在提高干部學習力中要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增強干部學習力的動因。

經濟動因。物質需求是當代中國干部的基本需求。當代中國干部的勞動力也和所有勞動者的勞動力一樣,要在市場競爭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干部勞動力的價值的大小和是否能充分體現,與干部的學習力的大小有著密切關系。干部要享受相應的經濟待遇,就應具有相應的學習力水平;要勝任相應崗位職責,保持相應的經濟待遇,必須保持相應的學習力水平;要在職務上升遷,爭取更多的經濟待遇,應具有超過同級同事的學習力水平。在正常情況下,干部只有具備應有的學習力和不斷增強的學習力,才能取得相應的或者不斷提高的經濟待遇,保證自己勞動力價值的充分體現。這是提高干部學習力的基本經濟動因。

當代中國干部的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經濟建設有關系: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成為衡量各級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干部學習、運用和創新有關經濟知識的能力是搞好經濟的重要條件。這也是當代中國干部增強學習力的重要經濟動因。

政治動因。干部應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強烈的政治使命感,公正廉潔的政治作風。干部們要達到這些要求,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增強學習力。

學習力的政治動因是當代中國干部的根本動因,中國共產黨人以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強大、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的政治動因,推動自己在革命、改革和創新中不斷學習、運用和創新馬克思主義,顯示出強大的學習力。而干部學習力的提高又促進中國革命、改革和創新的快速發展。

組織動因。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要求,我國黨、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對干部的學習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了嚴密的學習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規定了嚴格的考核標準,在選拔、使用和考核干部中,把是否認真學習和學習的成效大小作為重要標準。把能不能運用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能不能對現在所做的事作理論上的說明,能不能把學習到別人的、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根據中國的實際進行運用和創新,作為衡量干部學習好壞的重要標準。另外,黨組織、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通過各種表彰獎勵制度,來激發干部的學習、運用和創新知識的熱情。通過各種研討交流會,組織干部共同研究一些課題,使各種知識、思路進行交流和碰撞,從而產生新知識,新思路,發現新規律,使干部的學習從知識的積累上升到質的飛躍,達到學習力的明顯提高。所有這些都是運用組織手段來推動干部的學習,增強學習力,也都是當代中國干部學習力的組織動因。

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提高干部學習力的學校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學習型政黨的基礎。為此必須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提高干部學習力的學校。

要調整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的智力結構。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智力結構應是一個多系列、多層次、多要素的動態的有機綜合體。在現實政治生活中,一些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是屬于同一智力型的結構,這與現代市場經濟和科技突飛猛進的需要很不相稱,也是提高干部學習力的大忌。為此,基層黨組織在調整中要把政治強、業務精、會管理的具有現代化科技水平的干部選入領導班子中來,優化組合。這樣的調整、充實,能促使干部在學習中相互交流,發揮各自專長,提高整個班子的學習力。

要建立基層黨組織學習責任制。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干部除了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外,還必須進行學習型新理念的教育,倡導“五項修煉”,從而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學習、運用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基層黨組織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一級抓一級,責任在黨委,落實在干部。

要完善機制,加大投入。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時,應把干部學習、運用和創新知識能力的高低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標準。今后凡是學習力高的干部要加以重用,適時選入領導班子。相反,對那些學習力低下的干部絕不任用;已在班子里的,要及時加以調整。提高干部學習力是一個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借鑒,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在探索中還必須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以課題組織進行研究和實踐;完善教育培訓設施,作為提高干部學習力的支點和物質條件。

要完善機制。一是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機制。要注重對干部德、才、學、識以及干部的學習、運用知識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察、考核。考核結果,應存入檔案。二是激勵機制。激勵是提高干部學習力的一大“法寶”,鼓勵干部高昂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其一是目標鼓勵,激發干部為實現遠大理想和共同的目標而堅韌不拔地學習新知識;其二關懷激勵,對干部要以“感情”投資,關心、慰問、了解干部學習中的疾苦;其三榜樣激勵,用先進典型和學習有成果的干部為榜樣,來激發干部“見賢思齊”,起到示范效應;其四物質激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對學習好的、貢獻大的學習型干部給予獎勵,增強干部的榮譽感、成就感、使命感。

要講究方法。干部要成為一個學習型干部,成為一名提高學習力的模范,還必須講究學習方法。上海一些黨組織概括的“六個結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六個結合”是:一是個人自學與組織學習相結合,以個人自學為主:二是經常性的在職學習與制度化脫產學習相結合,以在職學習為主;三是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知識學習相結合,以政治理論學習為首位;四是學習理論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五是提高業務能力與促進干部全面發展相結合,以促進全面發展為主;六是提高群眾學習力與提高干部學習力相結合,以提高干部學習力為主。

提高干部的學習力,是在創建學習型組織中提出的新課題。我們對干部學習力的構成及其動因,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一些看法,權當拋磚引玉,以引起理論工作者和干部管理部門的重視,把干部的學習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