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城鄉社會救助匯報

時間:2022-10-23 03:06:00

導語:健全城鄉社會救助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全城鄉社會救助匯報

20**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民政部指導下,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省委、省政府承諾辦好的“十大實事”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全省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強化制度建設,逐步擴大救助覆蓋面,全面提高救助水平,收到了明顯成效,較好地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工作管理體制

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城鄉社會救助工作,連續3年將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農村敬老院建設、城鄉醫療救助等工作列入向全省人民承諾的“十大實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走進鄉村,深入群眾,對農村低保工作進行調研。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首次專題審議了城市低保工作情況,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徐光春對城市低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府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作用,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議、省長辦公會議,研究部署城鄉社會救助工作,出臺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措施辦法。省政府領導多次聽取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工作匯報,提出具體要求。20**年,省政府先后召開了全省農村敬老院建設工作現場會、全省低保工作現場會等工作會議,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是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各級民政部門作為社會救助的主管部門,充分發揮歸口管理作用,具體組織協調各項社會救助工作的開展與落實。發改委、財政、勞動保障、教育、衛生、建設、司法等有關部門按照救助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統一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認真開展相應的救助工作。

三是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有關民間組織和個人,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為困難群體獻愛心,在城鄉社會救助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的制度體系框架

20**年,在省政府《關于建立健全全省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意見》(豫政〔2006〕34號)提出全省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總體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單項救助制度進行了規范和完善。

——省政府出臺了《**省實施<農村五保供養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111號),對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進行了細化和完善。

——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致困人員安置工作的意見》(豫政〔20**〕62號),將全省受艾滋病影響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救助范圍,并提高了救助標準。

——我廳聯合省財政廳下發了《關于切實安排好近期物價上漲后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的緊急通知》(豫民明電〔20**〕13號),建立起物價上漲應對機制。

——省民政廳下發《關于印發**省基層低保工作規范化建設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豫民明電〔20**〕38號),建立了6項工作制度、4項管理機制,全省城鄉低保工作規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省民政廳下發《關于印發**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設施建設霞光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豫民文〔20**〕67號),確定了“十一五”時期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與農村五保分散對象集中居住點建設的目標任務、實施辦法和保障措施。

——我廳聯合中國銀行**省分行等部門轉發《關于免收最低生活保障金費用的通知》(豫民〔20**〕38號),聯合省財政廳、省農村信用聯社聯合下發《關于切實做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和農村五保供養資金工作的通知》(豫民文〔20**〕173號),推動了城鄉低保資金社會化放工作。

——我廳聯合省財政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豫民文〔20**〕29號),對全省農村低保提標擴面工作提出統一要求。

同時,我們還注意做到制度間的銜接和標準間的平衡,使各單項社會救助制度互通、互聯、互動、互補,確保社會救助制度的長效性和權威性。

(三)建立“財政為主,渠道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我省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的投入,發揮救助資金籌措的主渠道作用,初步建立“民政測算、政府預算、人大批準、財政支出”的社會救助資金政府投入機制。20**年,省級財政共投入城鄉社會救助資金7.91億元,比2006年增長71.4%。同時,大力開發社會和民間的救助資源,努力實現救助主體和救助方式的多元化。

(四)建立“規范有序,公正透明”的監督管理機制。結合村務公開、居務公開、政務公開,將救助政策、救助標準、救助金額、救助對象等信息向社會公開。城鄉社會救助款物先后接受了民政部、省審計廳等部門的檢查,通過紀檢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保證了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的健康發展。

(五)建立“資源共享,網絡運行”的信息管理平臺。我省所有縣(市、區)都完成了城市低保家庭信息錄入工作,基本實現了市、縣兩級數據聯網。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城鄉社會救助信息平臺(QQ群)”,實現了對各項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的即時指導、技術支持、信息溝通、資料傳遞和經驗交流。自主開發了農村低保信息管理軟件系統,并在全省推廣運用。初步實現網絡運行、資源共享、規范管理、社會監督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成效

(一)城市低保工作在規范中拓展了新局面。20**年,通過各級人大對政府城市低保工作的審議,進一步規范完善了城市低保制度,并建立了物價上漲應對機制。截至20**年10月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38.94萬人,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11.02億元,當月人均補差達到95.6元。與2006年同期相比,新增城市低保對象4.32萬人,人均補差提高32.78%。

(二)農村低保工作在完善中獲得了新進展。在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基礎上,20**年進行了擴面和提標工6.19億元。與2006年度相比,新增農村低保對象58.78萬人,增長29.36﹪,人均補差提高了29.81%。

(三)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工作在扎實推進中躍上了新臺階。到20**年10月,全省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47.97萬人,累計發放農村五保供養金3.75億元。全省新建、改擴建敬老院12**所,年底集中供養率可望達到30%。

(四)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在探索中取得了新成效。在全面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基礎上,加強指導,規范操作,積極探索保險業參與城鄉醫療救助新模式。截至20**年9月底,全省共納入醫療救助450.19萬人,籌集資金3.08億元,救助貧困群眾182.89萬人次,累計發放救助資金1.12億元。城鄉醫療救助資金比2006年增加7130.19萬元,增長30.16%。

(五)向國內外推介了**艾滋病救助安置經驗。成功召開了“同在陽光下——受艾滋病影響兒童救助安置政策國際研討會”。會議將**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救助安置工作模式命名為“**模式”,肯定了“**模式”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