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19 02:16:00

導語:產業轉移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轉移工作匯報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東部地區利用地理區位和政策優勢,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占據優勢地位,經濟快速發展,實現率先崛起。因近年來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態環境約束,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壓力增加,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替代現有傳統產業,是東部地區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也加快了東部地區傳統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步伐,同時也為加強區域協作,謀求共同發展創造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對貴港市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地區間經濟發展聯系愈益密切,貴港市要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加強區域合作的重點和戰略基點。如何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與貴港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吸納發達地區的資金、先進設備、管理方法、經營理念、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形成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思路和新機制,為貴港市經濟騰飛和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契機和條件,我們應審時度勢,認真思考,積極應對。

一、貴港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貴港市著眼構建區域性工業中心的目標,抓住東部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機制建設為保障,立足優勢資源,完善配套服務,不斷夯實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間,全市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874個,實際利用市外資金年均增長92.8%。20**年,全市引進外來投資項目132個,投資總額90.7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2.87億元,同比增長55.7%,其中引進東部地區項目77個,占引進項目數的58.3%,投資總額45.6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93億元。

1、依托特色產業基地,全力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充分利用我市傳統優勢工業基礎,打造建材、電力、糖紙、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加工等“五大優勢產業基地”,以此作為吸附東部資金的重要資源,并以“招大引強”為著力點,由主要領導帶隊,“主動上門”向東部地區推介貴港,全力引進大企業、大集團。“**”以來,我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企業有561家,固定資產投入252億元,主要集中在化肥、冶煉、紡織、服裝、化工、建材、食品、絲綢、電子、機械、羽絨、飼料、塑料等行業。其中,水泥行業優勢明顯,許多大型企業看好貴港的石材和港口運輸優勢,香港華潤集團、臺灣水泥集團分別在貴港投資建設年產2000多萬噸和10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與此同時,還引進中國華電貴港電廠等多個重大工業項目,東部地區的一些電子、化工等項目也紛紛落戶貴港。飼料行業也迅速崛起,年生產能力達62萬噸,揚翔飼料等品牌聲名遠揚。造船業發展迅猛,目前全市共有21家造船企業,總產值達3億元。這些產業的發展,讓貴港經濟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2、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的承載能力。目前,全市規劃建設的產業轉移園區總面積達133.3平方公里,已建成12平方公里,入園企業219家。其中,市江南工業園區規劃面積達18.8平方公里,入園企業40家,正逐步成為一個以建材、制造、化工、飼料、電子工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中區。為了提高產業轉移園區的集聚力和吸附力,形成承接產業轉移的“洼地”效應,我市通過爭取財政投入、銀行貸款、盤活土地、引進社會資本等途徑,下大力氣拉通路網骨架,搞好設施配套,增強園區的產業承載能力。同時,進一步健全園區管理機制,完善服務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市江南工業園,桂平市木樂工業園、長安工業集中區、龍門食品工業園,平南縣新橋工業園,港北區西苑工業集中區等產業轉移園區已初具規模,成為產業集群、土地集約、資金集中、項目集聚的新平臺,成為貴港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主陣地。

3、加快港口的改造與提升,構建與東部合作的對接平臺。充分利用港口作為對接東部大通道的優勢,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放開港口投資市場,鼓勵企業建立各類港口作業區,大力發展港口集群經濟,構建西承大西南、東接粵港澳的經濟合作通道。從2003年起,貴港港成為華南地區以及西南地區第一個達到千萬噸級吞吐量的內河大港,與防城港海港一起成為廣西溝通中國與東盟的兩個超1000萬噸吞吐量的港口,也是廣西機械化程度最高、吞吐能力最強的內河港口。目前,已引進了印尼外資8億多元對貴港港務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建設貴港港二期、三期工程;引進華潤、華強、臺泥等企業投資建設了東塔、上渡鵝兒灣、燕子嶺等7大專業港口作業區,全市有水運企業近百家,有跨省、港澳貨運船舶2000多艘100多萬載重噸,占據廣西跨省、港澳貨運運力總量的六成以上,成為珠江航運為數不多的航運大市,促進了我市與東部地區尤其是泛珠三角區域間生產要素的流動。20**年全市完成港口吞吐量2267萬噸,同比增長13.7%,其中96%的貨物中轉到廣東等東部地區。

二、當前貴港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制約因素

(一)受公路交通制約,企業切入成本高。貴港市連接珠三角、東部地區的路網結構層次還較低,原有的南寧——梧州二級公路已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需要,南寧——梧州——廣州高速公路至今尚未全線貫通,產業要素流動成本高,成為制約我市與東部產業對接的主要瓶頸,影響到工業布局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土地存量不足。國家嚴格控制土地審批,加上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少,開發成本高,導致工業項目用地嚴重不足,有項目無地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市產業和項目的落實。園區硬件建設檔次定、規模小、規劃滯后,除了江南工業園區以外,全市規劃的14個工業集中區,具備“三通一平”配套的可供工業建設用地不多。

(三)產業不配套。產業配套能力差,投資方向以利用較低價格的土地和勞動力為主,沒有形成產業拉動,特別是工業園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幾乎沒有投資配套產業,不能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四)項目數量少,規模小,檔次低。目前,我市招商引資基本上還處于“來者不拒”的階段,對引進項目“全盤吸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561家企業,工藝落后技術含量低型企業311家,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食品、絲綢、小冶煉等行業。

(五)項目效益不明顯。我市參與泛珠三角合作所引進大項目中,相當部分屬于業務擴張性質,有的只是將我市作為一個加工車間和原料基地,很少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企業,對地方經濟拉動不大,沒有形成集聚效應。

三、貴港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對策思路

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是廣借外力、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貴港比鄰粵港澳,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和今年全區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把貴港市打造成為廣西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之一,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壓力,也是動力和難得的機遇。要不失時機,抓住東部產業“騰籠換鳥”的有利時機,依托產業基礎、資源優勢、黃金水道、工業園區,建立高效運作機制,大力吸引外資,加快“引鳥入籠”。

第一,積極參與區域合作,主動搭建合作平臺。積極參與泛珠三角、泛北部灣、中國東盟“一軸兩翼”等區域經濟合作,主動向首府南寧靠攏,主動融入環北部灣經濟合作區,主動對接東部沿海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充分發揮貴港承東啟西的區位交通優勢,著力打造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一是加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規劃布局,充分利用西江工業走廊的優勢資源條件,找準產業切入點,加強工業集中園區規劃和產業項目包裝,按照“一區一品”、“一區一業”的產業發展要求,重點在紡織、服裝、化工、建材、食品、繭絲綢、電子、機械、羽絨、飼料等行業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繼續打造橋圩羽絨集中區、木樂服裝集中區、平山編織集中區等特色產業集中區,構筑特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推進我市優勢產業和產品優化升級;二是積極搭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平臺。通過爭取銀行貸款、盤活土地、引進外資以及財政安排等途徑,重點推進江南工業園、龍門食品工業園、長安工業園、木樂工業園、新橋工業園等主要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完善路網骨架,搞好設施配套,完善園區的產業聚集能力,最大限度發揮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

第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筑承接產業轉移大通道。一是進一步完善市內交通設施網絡。加快建設貴港至平南高速公路、平南至武宣二級公路貴港段等重大交通項目,加快完善貴港市區東環一級公路、貴港至覃塘一級公路、港南至桂平二級公路、桂平至六陳二級公路、平南至丹竹二級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進一步提升市境內交通設施水平。二是加強與市境外交通對接。重點加快推進與東部沿海地區以及周邊城市,尤其是與廣東以及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高速公路對接。扎實做好三江——北海、蒼梧——龍邦、荔浦——鐵山港等高速公路貴港段建設的前期工作,積極配合自治區做好南寧至廣州快速鐵路、柳州至肇慶鐵路的建設。整治西江航道,加強港口資源整合,完善港口設施,擴大港口規模,構筑西承首府乃至大西南、東接粵港澳及東部地區的城市對外戰略通道。

第三,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和方式。招商引資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積極學習外地招商引資的經驗和反思自身的發展過程,建立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招商引資的能力的機制,是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外部環境提高招商效率的關鍵。要堅持“招大引強”方針,加大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力度,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以引進大企業、大項目為主要目標。一是加快落實組織實施簽約項目。加強對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協調服務機制,提高已簽約合同項目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開工率。二是突出招商引資的產業重點。圍繞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延長產業鏈的要求,積極尋求在招商主攻方向上的新突破。一方面,要依托產業基礎引進大項目,充分利用“五大產業基地、十大骨干產業”的優勢,積極引進區內外知名企業集團,突出抓好一批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對地方經濟發展有重大拉動作用的產業項目,招大商、引巨資,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托資源優勢開展特色產業招商,有針對性地引進各縣市區有資源特色優勢的工業項目,農產品加工項目及服務業項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三是要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優化招商引資環境,明確招商引資重點,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實行招商引資激勵機制,著力把產業招商、資源招商和政策招商三篇文章做深做好。四是加強招商項目庫建設。結合產業規劃布局,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批有市場前景,對經濟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的項目,加強可行性研究和項目包裝質量,加強動態管理,不斷充實招商項目庫。五是積極開展政府之間的跨區域合作。針對重點招商引資區域,與東部地區的發達城市之間加強溝通交流,促進這些城市對我市產業發展和投資環境狀況的全面了解,借助當地政府推動合適產業向我市轉移,積極同部分開發區、工業園和產業集團建立合作關系,擴大招商引資的聯系渠道和信息源。

第四,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提高發展服務意識。堅持以“六靠”戰略思路(“六靠”是指發展靠經濟、經濟靠工業、工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作風)為指導,進一步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著力降低投資門檻和投資成本,增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競爭力和利用外來投資的吸引力。要全面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重點加強行政效能、政府執行力和政務環境三項機關效能建設,嚴格實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三項制度,創造高效的政務環境、誠信的市場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對前來貴港投資注冊的外商,實行一條龍辦理相關手續,做到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一票式收費。尤其是要認真整治辦事拖拉、工作推諉、紀律散漫和政令不暢等現象,增強搶抓機遇意識、加快發展意識、開放合作意識、行政效能意識、團結奮斗意識,實現工作作風明顯改進,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辦事效率明顯提高,發展環境明顯優化,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良的政務環境,進一步營造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區域合作的良好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