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實驗中學現場會上工作匯報
時間:2022-09-10 09:53:00
導語:獨家原創:實驗中學現場會上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滄桑百年不變,育桃李芬芳滿園”。20**年以來,在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統一部署下,在“科技領航,人文立校”特色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緊緊圍繞教育現代化內涵發展的主題,著力創建學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學校特色日臻鮮明,辦學個性日益彰顯,0X、0X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特色創建”和“規范管理”先進單位,在教書育人這片凝聚關懷與希望的沃土上開創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抓工程立項,逐步建立和完善特色興校之路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巨大挑戰,教師專業化已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自20**年以來,我們圍繞教師專業化建設,狠抓了“一二三四五六”工程:
一是貫徹“一個思想”,營造良好氛圍。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本化管理思想,為每位教師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搭建施展才能的舞臺,滿足教師自身的發展和需求,形成關心、理解、尊重、支持的工作環境,教師隊伍在寬松自由、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不斷成長壯大。
二是完善“兩套體系”,調整評價方式。在規范與發展并舉的原則下,制定素質教育和特色理念支撐下的師生發展評價體系。在評價目標上,既包括基礎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同時也包括圍繞學校特色設立的個性發展目標;在評價內容上,既重視師生的業績,也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和學生的品德培養;在評價方法上,將師生的成長過程納入評價,評價重點由結果轉移到過程。通過體系評價,調整教師的思維方式,促使教師審視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幫助教師確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引導教師因材施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和有差異地發展。
三是堅持“三位一體”,加強校本培訓。針對教師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的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校本培訓方式,做到使校內培養與校外學習結合,自主學習與外出進修結合,教育科研與實踐磨練結合。培訓過程做到“教研、培訓、落實”三位一體,形成一整套的培訓模式:立足本校,立足崗位,搭臺指路,拜師結對。先后組織開展了“素質教育三要義”、“課堂教學如何落實學校特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等主題研討會,定期召開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座談會,組織班會觀摩、專題講座、級部座談,班主任論壇,互相借鑒、博采眾長、共同提高。
四是實現“四個轉變”,優化課堂教學。第一,從要求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轉變為培養和訓練學生哪些能力。克服備課過程中重專業知識輕情感、輕能力的傾向,努力挖掘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二,從重點準備講授教材轉變為知識灌輸與人文精神和科學思維的培養并重。讓課堂真正實現科學性和人文性的協調統一。第三,從只注重課本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心理以及相關課外知識。第四,從“填鴨式”的知識傳授轉變為“親和式”、“激勵式”體驗性教授。使學生獲得人格的尊敬,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
五是實施“五種策略”,調整評估標準。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構建多元互動開放型教學模式。自主發展策略,讓學生親眼觀察、親手操作、獨立思考、自我評價;分層遞進策略,分組教學、分層施教、分類布置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學法指導策略,教學過程體現連續性,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總結規律性、通用性的方法;尊重差異策略,站每一個學生主動發展、有所發展、充分發展;教書育人策略,堅持“文道合一”,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于教學環節和師生互動交流中。
六是開展“六步研討”,創建特色課堂。全面推行以“組內聽評課—教后細反思—校內再交流—初步定總結—學區薈特色—提升重推廣”為主線的六步研討活動,著力創建特色課堂,切實讓“科技領航,人文立校”的理念落實到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
幾年來,我們包括音、體、美、微機在內的13個學科組的教師展示了本學科的特色課堂,逐步創建適合本校特色建設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批批青年教師茁壯成長,王曉云等老師參加區優質課比賽,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蘊涵新理念的課堂流程,得到一致好評;馬燕文的地理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贏得交口稱贊;周麗麗、張艷萍分別代表威海市參加省地理、物理優質課評選;承擔“山東省素質教育研討會”現場,34位教師的課堂對來賓開放;區資源庫評選,我校共有96項資源獲獎,獲獎總數居全區初中首位。
二、抓教師培訓,努力提升教師科技和人文素養
抓教師科技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是人文立校的基礎和關鍵,為此,我們注重抓好三個重要切入點:
一是著力抓好校本培訓。一方面,提倡好讀書、讀好書。引導老師廣泛閱讀教育期刊、名著名作、人文作品乃至歷史、哲學等各領域的書籍,讓每位老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準備一桶水”的道理。同時,每月開展一次以“和書籍結伴,與快樂同行”為主題的讀書沙龍活動,學期末評選“書香教師”。二是提倡評課會、會評課。利用“遠程網絡培訓”鼓勵老師們觀摩校內及學區“優秀課例”,提倡老師們跨學科聽課、評課,給大家提供一個打開窗戶汲取他人營養的機會;在校園網上開設評課論壇,為交流互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利用電子郵箱和手機短信等渠道,老師們自主進行及時的交流和借鑒。
二是著力培養骨干團隊。首先,建立培訓和保障機制。采取經費支持、提供專著或期刊等方式,鼓勵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和繼續教育。其次,健全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按照一年一考核、兩年一滾動的原則,專門制定了骨干教師業務考核實施細則。第三,堅持選拔和評定機制。,采用“個人申報”和“學校考核認定”相結合的方式,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在“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的指導下參與競爭。這些措施有效地發揮了骨干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例如從文靜老師的“課堂小組合作”、“班級磁場效應”教學法,獨具特色,效果頗佳。
三是著力優化“青藍工程”。為使青年教師又好又快地成長,我們堅持實施以新老教師結對子的“一幫一”“青藍工程”,按照“設計——實踐——交流——指導——反思——實踐”的基本程序,采取師徒互聽互評教學課,懷著學習的心態去聽、帶著發現的目光去看,思考處理教材、感悟理念與實踐落實的要求,引導青年教師通過備課、講課、寫教案、匯報課、教學反思等一系列最常規的教學活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思路。在上期末的青年教師成果匯報課及經驗交流會上,我們看到了叢志芳、齊旭毅、楊玉香、郭輝、江寧等一批青年教師的進步和成長,青藍工程的實效性得以展現。
四是著力優化課堂教學。我們教導處引入“有效教學觀念”,宗旨是教師要對學生的一生發展負責,因而圍繞效能實證、名師示范效應、課堂教學判斷、課程標準遵循、個人實踐經驗等五種有效教學取向,創建課堂環境策略、講授策略和提問策略,轉變教學行為方式,實施有效的適應性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于巧玲老師“以學論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顛覆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是著力開展“同研一課”。在堅持“同研—共講—互探”的原則上,教研組施行“一課三議”或“三課一評”教學研討制度,師徒同研一節課、教研組同研一節課、學區同研一節課,同課共建,以改進促發展,同課異構,以競賽促發展,通過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同研一節課課堂教學大比武”、“期中試卷講評課”和“中考、會考學科復習課”等系列活動,廣泛開展集備課、說課、上課、聽課以及評課于一體的上匯報課活動。上半學年各教研組以同研新授課為主,探索出具有實驗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興趣,明確目標;參與實踐,互釋疑難;交流研討,歸納結論;鞏固應用,問題延伸;緊扣環節,反饋始終;激勵評價、人文關懷。這學期在推廣新授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重點開展“復習課、講評課、綜合實踐課、作文課、實驗課”的同研一節課的研討,通過“研課”活動促教師的發展,上學期舉行學區“牽手新課改,同研一節課課堂教學大比武”,各備課組分別推薦一名教師參加,為青年教師搭建展示的平臺。夏美娜老師在學區“同研一節課”中不斷成長,今年她執教的公開課獲市級一等獎,并被推薦到省里參賽。特別是今年3月14日-16日,實驗中學領導及教師共33人前往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三天里,通過課堂聽課、參觀校園、與教師交談、觀摩課堂錄像等,實驗中學領導及教師對杜郎口中學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更被課堂上師生互動的熱烈場面所感動,進一步激發了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動力,堅定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信心與決心。
三、抓教育教學,扎實培養學生探究和求知欲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把著眼點放在鑄造學生高尚的靈魂、完善的人格、勇敢的探究精神和不息的求知欲望上。
(一)和諧創建活動有聲有色。結合政治和德育課,我們開展了以“和諧”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和諧校園,從我做起”活動,引導師生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和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孝敬父母,學會感恩”活動,引導學生走近父母,感受親情,用心靈、用行動關愛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合格公民”活動,引導學生從小遵紀守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東;“和諧自我,關愛生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塑造良好健康的生命個性。
(二)人文教育工作豐富多彩。我校開發的《XXXXXX》等三套人文教材,成為學生優秀的課外讀物,其中很多飽含人文思想的寓言、傳說、民間故事深深吸引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改變著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李文燕等老師開設的專題人文講座,從不同側面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華;山大分校周惠老師的青春期心理講座,幫助學生消除成長煩惱,解決心理困惑;區青少年踐行八榮八恥主題宣教活動、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集中行動啟動儀式、舉辦少年模擬法庭、開展畢業生心理疏導、與韓國富川日本宇部中學生國際聯誼、“講身邊的故事”演講比賽、牽手大學生、教師節感懷、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書畫征文展,人文教育的主旋律清晰可見。
(三)科學普及活動精彩紛呈。我校投入XXX資金設置了攝影長廊、科幻畫長廊、機器人活動室、生物環保室,裝修科普展室,安裝了電子觸摸屏,給學生開辟廣闊的活動空間,營造濃厚的科教氛圍;成立了發明創造學會、生物環保學會、車模學會等十多個科普學會,申報的30多項作品獲得國家專利,開展了向市民環保問卷調查活動,舉行了遙控車比賽;地理組組織學生動手制作地球儀和等高線模型;生物組發動學生采集、整理動植物照片;理化組開展了妙趣橫生的探究實驗。各個學會將音美、科普、體育、學生會所有學生的名單整理成檔,每月分等評價,納入過程管理。**年區中小學科技創新大賽,我校以高出第二名近30分,總分110分的好成績摘取團體第一名的桂冠,共獲得單項比賽3個第一、5個第二,7位老師獲“優秀輔導教師”稱號。21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校**等同學榮獲成果類、科幻畫類獎項。數理化各科奧賽佳績迭出,捷報頻傳,共有72名學生分獲國家級、省級獎勵。**同學以100分的優異成績列全國初中化學競賽山東省第一名,鮑宇陽獲英語奧賽山東賽區單項獎,**獲綜合能力獎。學生表現出的開闊深廣的知識、敏捷清晰的思維、酣暢淋漓的表達有目共睹,升入高中后長足發展的潛力初見端倪。**年中考全面豐收,全市前五名的學生,我校占四名,單科最高分所占比率也位于全市榜首。豐碩的成果彰顯了我校“科技領航”的鮮明特色。
(四)文化體育比賽接連不斷。課間操、拔河、放風箏、健身操、籃球比賽、科技創新大賽、科技體育運動會、書畫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接連不斷,使校園生活多姿多彩,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陶冶了情操,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敢拼敢干的闖勁,擺設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和舞臺。
- 上一篇:獨家原創:人大工作科學發展觀工作匯報
- 下一篇:四甲氧基甲基甘脲固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