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院工會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2-19 10:40:00

導語:市中醫院工會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中醫院工會工作情況匯報

職工之家凝結醫患情

特困門診心系下崗人

回顧二十年“建設職工之家”的歷程,我們中醫院工會從合格職工之家,到先進職工之家、模范職工之家,最后成為錦州市先進下崗職工之家。我們的特困職工門診、扶貧病房一幕幕催人淚下,救助貧困病人的感人事跡,曾被多家新聞媒體報道。特別是我們全院上下,不分晝夜奮力搶救河南肇事客車23名民工的高尚醫風醫德,還在中央電視臺四頻道播出。對此,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徐德銘同志來××視察工會工作時,對特困門診和扶貧病房都給予高度評價,并要求在全省衛生系統中大力推廣。下面就把有關簡要情況作以匯報:

一、職工之家與凝結醫患深情的扶貧病房

建設職工之家在其它行業只是企業內部的工會工作。但在我們醫院,準確地說,建設院內職工之家只能算半個家,另一半是前來就醫的患者,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建家就是建設醫患之家。這才是完整的一個家。在日常繁忙的診治工作中,廣大的醫護人員時常遇到有些病人拿著藥方在藥局前神情茫然,后又無奈地離粗;也有的急診需住院的病人,此情此景曾無數次鞭笞我們醫護人員的心。對此,上級工會建設職工之家的要求和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責任感,促使我們幾次向院黨政領導匯報,加之市總工會領導同志幫助工作,終于在97年初中醫院率先建立了“扶貧病房”。具體作法是:

1、成立了以黨、政、工領導為主,各科主任為成員的扶貧病房領導小組。

2、貧困病人住院經門診醫生診斷后,農村病人持鄉政府介紹信,城鎮病人持街道介紹信,下崗特困職工持醫療優惠證,經醫務科辦理住院審批手續就可按扶貧病房有關規定對待。

3、收費標準:凡貧困病人住院原則上只做血、尿、便、胸透、攝片、心電圖等常規檢查正常收費,需要大型檢查,經科主任批準,如彩超、動態心電圖、立體心電圖、胃鏡、血流變、腦血流圖、ct等一律減半收費。病人用藥本著便宜有效的原則。專備一批價格抵,療效又好的藥品,如青鏈霉等,并充考慮病情需要,應用貴重藥品由科主任批準。

4、在內一、內二、外科扶貧病房各設8張床,骨科扶貧病房設4張床,規定貧困病人必須到扶貧病房住院治療,由醫院指定醫德好、責任心強的醫生負責并加蓋減免收費標志,特殊情況由科主任負責處理。

建立扶貧病房幾年來,有不少患者充分體驗了家的溫暖。××大有鄉一個不幸的孩子,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年邁的爺爺艱難度日。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降臨了,小寶突然間患了急病,痛得在炕上滾來滾去,哭叫不止,手足無措的爺爺急得眼淚直流,怎么辦?上醫院哪有錢呢?聽說中醫院能幫助貧困病人,就求車來到中醫院,經大夫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當即為他作了手術。孩子康復出院時,爺爺感激得老淚縱橫。年幼的孩子在所有醫護人員面前用中國最古老的方式,跪下了稚嫩的雙膝感謝那些經了他第二次生命的醫護人員。

危難之中見真情。二000年八月十五日,一河南滿載民工的客車與大貨車在××境內相撞肇事。傷23人,情況嚴重。兩車相撞的現場慘不忍睹。特別是那些傷者的病情更是讓人擔擾,快快救救他們吧!送醫院,但在沒有押金的情況下,又有這么多病人,醫院能全力救治嗎?23名傷者在驚惶失措的恐懼中,無助地呻吟著,情況十分緊急!一位過路的好心人告訴他們,去中醫院試試吧,他們慕名來到中醫院,聞名不如見面,當即受到中醫院黨政工領導的熱情接待。全院上下緊急行動起來,打破科室界限,清洗傷口的、包扎的,忙得中午飯都顧不上吃,使身在異地他鄉的民工們深受感動。在廣大醫務人員的精心救治下,23名傷者全都康復出院。他們不無感慨地說:這里有真正的天使,待患者如親人。

這些事在社會上反響很大,許多病患從義縣、北鎮、盤錦等地慕名前來就診,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盈。在立新功、創偉業和遼寧省衛生廳開展的全省衛生系統實施的樹行業文明新風形象工程的活動中,多次受到表彰,同時也在許多患者心中,樹起了一座醫風醫德的豐碑。

二、下崗職工之家與充滿愛心的特困門診、義診

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上出現了下崗職工這一弱勢群體,他們不僅就業難,生活難,就醫更難。考慮這一情況,市總工會領導以建設職工之家和幫助下崗特困職工就醫的雙重考慮,與院領導協商,在扶貧病房的基礎上,增設“特困職工門診”和“定期義診”。九八年初,特困職工門診正式成立。此期間,有60名特困職工得到救助。我們先后為下崗特困職工免收各種費用近2萬元,受到社會各方的一致贊譽。

化肥總廠職工劉某夫妻雙雙下崗,一個孩子讀高中,每月只領到100元的生活費,加之兩人身體不好,一直未能再就業,生活極為困難。船破偏遇頂頭風,不幸的是妻子又患了盆腔炎。面對如此家境,絕望的她寫下了遺書,并叮囑愛人一定要把孩子撫養成人。在整理衣物時,“下崗特困職工優惠證”滑落地上,她的眼里閃現出一絲希望,抱著試一下的想法來到中醫院。那催人淚下的遺書讓在場所有的醫護人員無不為之感動。院工會發動全院職工為她捐款4000余元,除去手術費用尚余600元。康復后,她逢人就說:中醫院就是我們下崗特困職工之家,他們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我們從九七年開設扶貧病房;九八年開設特困職工門診;九九年五月至二000年開設每月十八日的義診日,先后從沈陽、錦州一些醫院請來專家來××診病,免掛號費、診費,并對大型檢查只收半費,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義診日均為476人次。僅一年半的時間為患者讓利175000元,幾年來,我們堅持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并要的原則,院領導及全院醫護人員時時刻刻把病人的健康放在心中,真正做到了想患者之所想,為患者提供了優質服務并享受到家一樣的溫暖,極大提高了患者對醫院的滿意程度,也促使中醫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幾十人不足百平米的小醫院,逐步發展到現有442名職工,門診、住院部兩棟大樓超千平方米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三、職工知識之家與醫護人員的自學成才之路

伴隨著職工之家的不斷深入,我們中醫院工會依據錦州市總工會和××市總工會關于開展建設“職工之家”的活動要求,制定了活動方案。在全院醫護人員中普遍進行崗位自學和業務大練兵等活動。

崗位自學是鼓勵醫護人員立足本職,緊跟時代步伐,揚起進取的風帆,充分調動廣大醫護人員的積極性,讓廣大醫護人員已過到大專學歷,其余的醫護人員還在自學大專,達到大專學歷,達到大專學歷的已在讀本科。

開展互幫互學業務大練兵活動,牢記“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良訓。九八年工會組織職工積極響應醫院提出擴大醫療業務范圍,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號召,掀起大練兵的熱潮。具體做法是:每名醫護人員都要認真學習,掌握本崗位工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加強三嚴訓練,每年要總結一篇有價值的診療及工作經驗論文;寫一份甲級病志;開一個標準處方;下一個標準醫囑;開展1-2項新技術。這項活動我們通過年老醫護人員的與年輕的醫護人員能融入新醫療理念,年輕醫護人員又能學到豐富的臨床經驗,使年輕的醫護人員迅速成長起來,使很多醫護人員雖然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在老醫護人員幫助下,自身的素質提高較好,均成為我院的骨干醫護員工。

為使一學二練活動開展的更好,我們建立了獎勵機制。在醫療改革中,對于醫療工作做出突出貢獻者院里給予獎勵;對于進修學習者給予時間和適當報銷費用。

四、發揮工會的維護職能,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職工辦實事

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職工之家的基本職能。幾年來,我們黨政工密切配合,始終堅持做好“五必”工作:即職工家紅、白喜事必訪;職工生病住院必訪;職工夫妻不和必訪。通過走訪、慰問,職工真切地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和關懷。

搞好職工的各項福利待遇,時刻把職工的冷暖放在心坎上,特別是對離退休的職工,由于改革大潮的沖擊,離退休職工工資不能足額按時發放。新一屆領導上任,千方百計想辦法,使56名離退休職工足額按時得到退休金,使他們真正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為,為穩定社會做出貢獻。

當非典肆虐,舉國上下大力防治之時,作為醫護人員,防治疫情、救護病人是責無旁貸的。我們中醫院的廣大醫護人員在思想上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業務上認真學習防非典知識,專研治非典技術,隨時準備在可能發生疫情時,挺身而出,盡職盡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作用。

建家活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會鼓起拼搏的勇氣,揚起奮斗的風帆,努力進取,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