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科學種植發展匯報
時間:2022-06-07 06:44:00
導語:農業局科學種植發展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工作回顧
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年。省市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團結帶領全局干部職工,積極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確保農產品質量平安,精心打造優勢農產品品牌,切實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著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農業工作基礎夯實,加速發展,亮點紛呈。
(一)以“三農發展”為中心。農業生產實現穩步發展
落實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把構建國家糧食平安作為農業生產的根本任務來抓。克服了全球經濟危機、農資物價上漲、種糧比較效益下滑等有利因素影響,努力發展雙季稻生產、全力遏制耕地拋荒,雙季稻收獲面積增加、糧食單產增加、優質稻收獲面積增加,促進了全縣糧食生產的穩步發展。
全縣共種植水稻74.8萬畝,年。糧食總產34.8萬噸;經濟作物收獲面積14.26萬畝,總產值13547萬元;蔬菜收獲面積9.05萬畝,總產量9820萬公斤,總產值8200萬元。
打破了連續幾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以金洲大道、高喬大道和中格線為軸線,秋冬種生產克服重重困難。以光明村、靖港古鎮和周邊為核心,重點發展以油菜、綠肥為主的冬季農業作物,共落實秋冬種生產面積41萬畝,覆蓋率達到90%
(二)以“做大做強”為主題。農業發展后勁繼續增強
爭取上級資金投入1000萬元,大眾垸10萬畝高檔生態優質稻基地建設圓滿勝利。該項目是縣委縣政府明確的重點工作。年。采取改善生產條件、組建合作社、推廣高檔優質稻品種和無公害栽培技術、普及農業機械作業、扶持龍頭加工企業等措施,與盛湘、隆平米業等大米加工龍頭企業合作,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優質稻種植。大眾垸和團頭湖垸內14萬畝水稻全部實現了無公害栽培,垸內各村實現了一村一品”努力打造優質稻米品牌,隆平合作社分社的隆平貢米”獲中國(湖南)國際農博會“金獎”優質稻米產業真正成為了縣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接下來我將努力把大眾垸(含團頭湖垸)打造生長沙地區規模更大、商品率更高、米質更好、品牌效益更佳的生態米生產加工基地。9月份,省農業廳組織全省農業系統120余名領導和專家到縣現場觀摩,對我縣大力發展高檔生態優質稻的作法與經驗給予了高度肯定,年將在全省推廣隨著區劃調整和新城區建設步伐的加快,二是蔬菜基地建設突飛猛進。蔬菜是縣種植業方面的第二大產業。縣的蔬菜基地基本為零,一切工作從頭開始。通過爭取市政府支持100萬元,流轉土地1000畝,勝利打造了千畝蔬菜基地。重點扶持高塘嶺鎮原佳村發展蔬菜基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行蔬菜生態種植技術,鞏固面積500畝。著力打造東城鎮大垅村(500畝)喬口田心坪(含開天公司蔬菜基地,共630畝)種植合作社(300畝)和黃金鄉祥海金后勤蔬菜基地(300畝)等四個規模蔬菜基地。
著力提升特色產業,三是經濟作物穩步推進。圍繞不時壯大優質產業。進一步調整內部結構,提高效益上做文章。鎮高橋茶場研制的翠毫”獲第八屆湘茶杯銀獎,黃花嶺紅心柚基地、茶亭獅子嶺仙蜜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基地初具規模,文華園藝已發展成為是省內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
(三)以“科技興農”為抓手。現代農業得到快速推進
開展了以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農藥、新肥料、新設施等“五新”技術為重點的強農富民送科技”活動。大力推廣實用新技術,一是切實加強農業技術的推廣。組織全縣農技推廣人員。引導種植新品種,辦示范點8個,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6項、新品種8個,其中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的入戶率達90%以上。二是切實加強農民培訓工作。舉辦技術培訓班32期次,受訓農民5200人次場;現場咨詢5000人次。三是切實加強病蟲害測報和有害生物防控。對全縣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系統觀測、準確預測預報病蟲害發生期和防治適期,印發病蟲情報,指導農民及時防治病蟲害。茶亭、黃金等鄉鎮發生稻矮縮病危害后,積極爭取省市農業主管部門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共投入50萬元,有效的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以“法制興農”為宗旨。農產品質量平安建設邁出新步伐
添置了農殘速測儀器,組建了縣農產品檢測中心。強化農產品質量平安管理,確保人民群眾食菜安全。定期和不定期對全縣各蔬菜基地和紅旺市場、波特利超市和光明村的幾家農家樂進行蔬菜抽樣檢測,共抽檢806個批次2681個樣品,及時發現問題,消除平安隱患,確保食用蔬菜平安。以加強源頭治理為重點,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加強了農資市場監管。3月份和7月份組織開展對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328人次,執法車輛37臺次,檢查農資經營戶325家。通過農資市場整頓,保證了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的質量,確保了全縣農業的平安生產。加大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種植戶的職業道德水平,指導科學合理施用農藥。推廣新型高效無公害農資和裝置頻振式殺蟲燈直接減少施藥的次數與數量。各項措施多管齊下,保證了農產品農藥殘留量符合國家規范。
(五)以“支農惠農”為動力。農業投入力度不時加大
有償無償一起抓,一是積極爭取農業項目立項。確立了內資外資一起爭。引資引智一起上”方略,建立農業項目庫,加大項目論證力度,千方百計爭項目,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組織申報了野生大豆原生境保護”等一批農業項目,落實省市級以上財政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組織農業項目實施,勝利拉動內需,確保項目效益發揮。爭取投資252.1萬元,喬口建設規范糧田1萬畝,投資210萬元,格塘鄉組織實施整合財政支農資金發展優質稻產業化項目,通過完善田間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農田排灌能力,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耕作效率。爭取省廳和市政府支持100萬元,辦好了新康、格塘等兩個農業部雙季高產萬畝示范片,借此推動大眾垸現代農業發展。瞄準熱門專業抓培訓,圍繞勞務市場促轉移,全年培訓農民工2000人,陽光工程”培訓成為了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打造望城勞務品牌的主體工程。選址白箬鋪鎮光明村、鎮黃花嶺村和格塘鄉格塘村,組織實施鄉村清潔工程。爭取上級投入70萬元,組織部門和村民配套投入161萬元,完成了70戶的生活污水處置系統建設。通過生活污水凈化處置、農業投入品減量化使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態意識不時提升,農村生活和生產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三是會同財政、統計部門統計核實了糧食直補、農資補貼、良種補貼和油菜補貼資金發放。會同財政、平安部門抓好了水稻平安工作,做到應保盡保、實事求是理賠,特別是晚稻出現黑條矮縮病以后,主動請示,積極協調,及時啟動平安理賠順序,把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以“文明進步”為目標。四個文明建設整體推進
遵循“重在建設,貴在堅持,注重實效”原則,創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重視,個個參與的創建氛圍,四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效果。二是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重新修訂完善了機關考勤、學習等13項機關管理制度,使干部的管理有制度可循,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對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工作都簽訂了目標責任狀,一是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及和諧機關建設活動。實行誰主管、誰負責,一把手負總責。三是加強了財務管理。廣辟財源的同時,各單位注意開源與節流并重,狠抓內部管理,完善了一系列支出管理制度,采取了很多有效的過硬的措施,嚴格控制支出。特別是進一步嚴肅了接待和租車紀律,嚴格控制接待規范,明確審批權限,叫停飯店簽章。新規的實施,明顯降低了機關開支,有效轉變了干部作風。四是抓黨建、工會、計生、綜治、共青團等工作,各項工作有聲有色,樹立了農業部門良好形象。五是加強硬件建設,改善機關辦公條件,使機關整體形象得到較大改善。年投入15萬元,加大了對網絡建設的投入,添購了電腦,基本滿足了辦公自動化的需要,電子政務全面推行。
(七)以“科學發展”為契機。部門工作取得突出業績
創新工作思路,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為契機。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部門工作業績突出。
增加農民收入,1集約經營土地。獲農業部充分肯定。以農技站為主體,成立了隆平合作社分社、格塘分社、靖港合作社和新康種糧合作社,采取以農民以田入股的方式,采取“統一品種、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施藥、統一機收、統一收購”方式組織糧食生產,每畝降低本錢50元,每百斤稻谷比市場收購價高出15%-30%每畝另為農民分紅5元左右,使農民每畝可增加收入200元,為全縣糧食增收2200萬元。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夏敬源來我縣視察,對我縣立足農技網絡、延伸服務鏈條、發展農業合作、增加種糧收入的舉措給予充分肯定。
樹立“綠色植保、專業植保”新理念,2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經驗在全省推廣。依照省農業廳確定的用五年時間確保專業化防治面積達80%以上的工作目標。制定了望城縣2008-2013年專業化防治五年發展規劃》和《年望城縣專業化防治工作實施方案》通過采取承包的方式,以新康鄉、格塘鄉為重點,以農民合作社為主體,由縣植保站提供技術支撐,統一技術規范、統一施藥時間、統一藥劑、統一施藥器械、統一施藥人員,核心示范面積5萬畝。通過采取“五統一”控防方式,減少了農藥用量,降低了利息投入,提高了防治效果。示范點的控防工作得到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充分肯定,并多次組織專題調研考察,縣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經驗已在全省廣泛推廣。目前,局正積極籌劃,準備與農業生產企業聯合,建立一個縣級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公司,走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路子。
全縣已涌現出100多名種糧大戶。不只李東山、范丙剛等全國種糧大戶繼續堅持先進,3扶持了長沙地區最大的種糧大戶。鼓勵并大力扶持大戶種植。而且還涌現了一批新的典型。如喬口鎮回鄉守業青年熊偉,今年回鄉投資200多萬元,成立翠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包稻田1720畝,種植優質稻,探索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成了名副其實的種糧新秀,也是長沙地區最大的種糧專業戶,其事跡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省、市相關媒體作了跟蹤報道,目前已經省農業廳申報為全國種糧大戶。
年在全縣建設水稻、蔬菜、茶葉等規范化示范基地總面積20萬畝。基地推行產地環境無害化、基地建設規模化、技術規程規范化、質量控制制度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流通品牌化。著力打造生態高檔優質稻基地、放心菜”基地、有機茶葉基地等農產品規范化示范基地。實現了農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零”突破,4農業規范化生產實現“零”突破。制訂了全縣主要農產品規范化示范基地建設方案。為望城農產品市場準入奠定了基礎。
二、年的主要思路和工作措施
(一)工作思路
立足“建設新城區”發展定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載體,以農業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為中心任務,以不時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
經濟作物生產突出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1工作重點:糧油作物生產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和糧食高產創立。土肥工作重點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質量建設,植物維護工作重點抓好預測預報、統防統治和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防控區域站建設,科教推廣重點抓好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農產品平安監管重點抓好檢測中心資質認定和農產品市場準入,農業執法重點抓好綜合執法與農業行政執法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建設和農產品品牌創立。
工作措施
1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以改善品質、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為突破口。完善政策落實方法,確保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惠農補貼資金到位,積極推廣實用技術,依靠政策和科技,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提高。
2穩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以殺蟲燈裝置為重點。減少藥物防治給農田造成的污染。二是加大病蟲綜合防控力度。切實做好病蟲測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及時指導,嚴格按防治標準,科學施藥,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劑量,降低本錢,減少污染。三是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現一土一方,配方施肥。四是加大土地合理有序流轉力度,鼓勵大戶種植,提高種糧效益,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
3不時優化農業種植結構。一是做優糧食產業。鞏固和擴大優質稻種植面積。農民增收,力爭優質率85%以上。以大眾垸為核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推廣,建設10萬畝高檔優質稻生產基地,打造大眾垸品牌。二是做強蔬菜產業。以農業休閑及加工增值的方式帶動發展望城蔬菜產業,對年新發展的蔬菜基地進行擴面提質,打造規范化蔬菜基地。三是做大經作產業。抓好格塘、等茶葉基地的品改,提高品質,打造品牌;抓好茶亭湘艾基地建設;抓好光明“五谷”建設。
4鞏固提升農產品質量。依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平安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特殊用途的農藥,必需經農業執法大隊批準后建立流通臺帳。進一步擴大示范基地,逐步將農產品質量平安工作推向全縣每個地區、村組。二是嚴格檢測。健全例行檢測制度,改善檢測條件,提高檢測水平,確保全年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強化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追溯管理和監督檢查,推進全程監管。
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良種培育、豐產栽培、植保防控、農業環境等領域的投資政策,5繼續抓好項目工作。堅持項目帶動機制。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特長,組織中級以上職稱技術人員編寫項目演講,圍繞高檔優質稻和綠色有機蔬菜精心包裝和推介項目。認真做好測土配方施肥、農村清潔工程、生態富民工程、水稻高產栽培、植物預警系統等5個項目的實施。
培訓人次不低于10000人。二是抓緊科技項目推廣建設。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輕簡節本精準栽培和現代設施栽培等四大新技術,6堅持抓好為農服務。一是加大對農民的業務培訓力度。全年舉辦農業生產技術培訓14次以上。促進農民節約生產本錢,增加效益。三是強化農業執法。重點加強農產品質量平安執法和農業環保執法。春耕備耕等關鍵農事季節,搞好拉網式的種子、農藥和肥料市場大檢查,確保農業平安生產。抓住農業投入品市場規范,加強劇毒藥的整治,對生產、貯藏、銷售和使用劇毒藥的嚴厲從快打擊。開展集中專項整治,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加強植物檢疫,努力構建保證農產品質量平安的長效機制。
- 上一篇:剖析污水處理池沉降縫滲漏處理施工案例
- 下一篇:高師數學教學論滲透數學史教學的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