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黨支部黨員實踐個人總結
時間:2022-12-26 10:27:00
導語:公司黨支部黨員實踐個人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黨委為了全面推進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組織和開展了各項活動,這次赴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就是其中之一。
關于井岡山的一些情況我在以前學習地理、歷史的時候就有所了解,知道它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更為重要的是它是革命的搖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那里把馬列主義的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這次能夠親身前往這革命的圣地,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6月2日乘火車出發于次日抵達吉安,而后直接乘車開赴井岡山,開始了本次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在短短的幾天的活動中我們參觀了井岡山的小井紅軍醫院、黃洋界哨口與紀念碑、百竹園、紅軍造幣廠、大井舊居、水口彩虹瀑布、北山烈士陵園、博物館、茨坪故居、五指峰等紅色景點。
雖說游覽參觀的時間過的很快,但是每參觀一個革命舊址每經過一處紅色景點都會有一段感人的革命故事讓人回味。
井岡山反圍剿斗爭在中國革命史上聲名赫赫,而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第三次反圍剿戰斗中。黃洋界山高林密,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被委員長稱為“天下第一山”。1929年1月底,敵人提出在井岡山“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燒殺口號,調集十八個團的兵力,兵分五路對井岡山進行第三次“會剿”,井岡山軍民同敵人進行多次殊死搏斗,最后成功擊退敵軍。“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這首《西江月•井岡山》就是同志為這次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而作的。我站在黃洋界紀念碑前仿佛自己身臨其境,當年殺敵的喊殺聲和紅軍勝利后的歡呼聲似乎還在耳際回蕩。
聽過井岡山小井醫院的故事的人都會為敵人的兇殘感到憤慨,為壯烈犧牲的130多名紅軍戰士而難過。在1929年1月下旬,敵軍調集十八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會剿”,紅軍與敵軍展末了激烈的戰斗。敵軍用200塊大洋收買了寧岡斜源村的一個游民,由他引路,從黃洋界哨口右側的金獅面避開守山紅軍,偷襲了小井村。當時有130多名重傷員住在小井紅軍醫院里,來不及轉移,不幸全部被捕。敵人燒毀小井紅軍醫院后,把紅軍傷病員全部押到一塊稻田里,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妄圖獲悉紅軍的情況。紅軍傷病員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公務員始終沒有暴露紅軍的情況,最后敵軍用機槍掃射,全部傷病員壯烈犧牲。在參觀北山烈士陵園時我想到了這130多位堅貞不屈紅軍戰士,我在心里為他們默哀,你們是人民的英雄。
像這樣的革命故事在井岡山說也說不完,是怎樣的一股力量支持著紅軍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和敵人做斗爭的?是怎樣的一股力量支持著紅軍最后走向勝利的?我在思考著,當我聽到《紅太陽》、《十送紅軍》、《瀏陽河》等革命歌曲的歌聲在井岡山上飄蕩時,我感覺到這股力量是一種精神,是這種精神支持著紅軍最后走向勝利,那就是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精神,是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這種精神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光輝,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手培育,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升華而成的。我想紅軍能夠在缺醫少藥、缺衣少糧的艱苦環境中一路走過來,最終走向勝利就是這種偉大的革命精神的支撐。
在北山烈士陵園前面對無數先烈在劉總的帶領下我們重溫入黨誓言后,我感到作為共產黨員應該以井岡山的精神和入黨誓言來激勵自己,并努力付諸實踐。通過這次井岡山之行加深了我對黨的理解和認識,也更堅定了對黨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如何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保持黨員先進性、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是我們每個黨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這些天的參觀游覽中看了那么多景點景色聽了那么多的紅軍故事,我從這次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中獲得的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井岡山精神的進一步的理解,井岡山精神是一種偉大的革命精神力量。時間過真快,我們告別了井岡山,而井岡山的精神將永駐我心,我要時刻牢記井岡山的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 上一篇:幼兒園教育工作體會
- 下一篇:教師強化自身修養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