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產業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31 05:34:00

導語:全鎮產業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鎮產業建設工作匯報

為進一步提升我鎮新農村建設的品位,做大做強我鎮主導產業,促進我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鎮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一村一品”的農村經濟工作新思路,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對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以創建“一村一品”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積極招商引資,引導、扶持、發展已經成形的地方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并逐步把這些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努力實現品牌戰略。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切實抓好優質稻、畜牧、蔬菜、花卉、水產五大產業,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并通過會議把這一思想貫穿于全鎮各項工作之中。全鎮普遍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通過努力,我鎮的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生豬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全鎮新增欄舍面積12500平方米,其中,金鷹農莊欄舍面積達4000平方米。良種母豬飼養量達到430頭,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在金鷹農莊的帶動下,今年我鎮生豬生產將突破2萬頭,比上年增長11%以上;

(二)果業開發面積進一步擴大重點抓了甜柚、臍橙為主的果業開發,全鎮現有果業面積1660畝,其中,金鷹農莊果業種植面積300畝;村、村果業連片新開發面積達到500畝。同時,我鎮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全鎮庭院種植面積達到1060畝。果業總產量將達到960噸,比上年增長20%。

(三)商品蔬菜發展迅速利用緊鄰市主城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商品蔬菜生產,規劃建設了朱家、崗孜、橫嶺、一批商品蔬菜基地,全鎮無公害商品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產量3560噸,比上年增長15%。

(四)水產養殖方面規劃建設路塘、朱家休閑垂釣園區。新增一批養魚專業戶,并組建了養魚協會,水產總面積達180畝;扶持路塘陳龍洪搞水中養魚、水面養鴨、岸上養豬的立體養殖業,目前,該專業戶養鴨8000羽,在其帶動下,周邊農戶養鴨規模進一步擴大。

(五)區域特色產業方面規劃了大塘、橫嶺、塘屋苗木基地。今年引進益陽花卉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塘屋花卉苗木基地300畝。北部村莊的生姜、毛薯產量連年遞增,達到950噸;紅瓜子產量達到136噸。

(六)農產品加工方面重點抓了鎮果脯廠的建設,有效解決了我鎮果農產品銷路問題。果脯廠年產蜜餞、果脯60噸,年產值達160萬元。

二、新增產業亮點

1、建成朱家無公害商品蔬菜基地今年3月份,引進華南農大朱教授開發朱家村商品蔬菜基地200畝,并采取公司+農戶、協會+農戶方式,輻射農戶280戶,蔬菜生產達300噸。

2、建設塘屋花卉苗木基地今年4月份,引進益陽花卉苗木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塘屋苗木基地。總投資200萬元,目前完成首期投資80萬元,開發面積120多畝。

3、進一步做大生豬養殖規模今年,金鷹農莊新增欄舍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設二級擴繁廠,新增商品豬2000頭。在其帶動下,本地老板陳桂英新建養豬廠30畝,建成欄舍2500平方,存欄母豬200頭,肉豬1200頭,由市老板投資興建生豬欄舍4000平方米,飼養母豬380頭。

4、完成、果業連片開發引進老板,投資320萬,在村開發甜柚種植面積600畝,村開發臍橙面積200畝。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組織領導

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農業產業的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干部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農村新產業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指導督促,確保發展農村新產業工作達到預期目標。

(二)抓發展規劃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戰略,按照“一個產業、一個思路、一套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具體思路,結合本鎮實際情況,確定好了本鎮的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制訂了本鎮2006年—2010年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具體規劃是:北部村以發展糧食生產基地和山區特色的生姜、毛薯基地;中部村以發展紅瓜子、果業、和生豬養殖基地;南部村以發展壯大蔬菜、水產、花卉苗木基地。

(三)抓內部機制建設

制訂了有較健全的理事會、協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建立了崗位職責、組織活動、民主監理和監督、生產管理、財務、利潤分配、風險保障、會員檔案管理制度;有明確的服務職能、為會員提供信息、業務培訓、技術指導、農業生產資料和產品營銷等產前、產中、產后的穩定服務。

(四)抓農民培訓

采取各種形式,利用各種手段,廣泛宣傳合作思想和合作理論,讓農民了解、認識并投身于農村新經濟組織建設活動中,共同參與市場競爭,以獲取最大利益。同時,利用市農民學院和分院的農業實用技術教學資源優勢,開辦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等專業培訓,舉辦農村市場營銷培訓班,培育大批市場經紀人,目前,有蔬菜、生豬、花卉等營銷人才36人,使之成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骨干。

(五)抓政策扶持

鼓勵農民圍繞主導產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村能人的作用,積極創辦各類合作組織,對缺乏資金的農村能人,一是從政策上優惠照顧;二是加大小額信貸扶持力度。對產業協會自身建設,鎮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如生豬協會、朱家村蔬菜產業協會等分別給予了1000元的活動經費,有力促進了農村新產業的發展。

(六)抓業績考核

為確保農村新產業、新經濟組織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鎮政府采取責任到人、責任到村、責任到協會的形式,將任務層層分解,要求每個村都必須建立自己的主導產業,每個村級主導產業都要建立協會組織。以此作為對鎮、村干部年度考核和該村年度綜合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與其工作業績掛鉤,對工作不到位的、成績差的通報批評,工作好的予以表揚。

加大“六項投入”,改善產業結構調整外部環境。一是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力度。二是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力度。三是加大道路和村莊建設投入力度。四是加大對農村科教衛生投入力度。五是加大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投入力度。六是加大農村弱勢群體幫扶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