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導向審計在通信企業中運用

時間:2022-03-31 05:33:00

導語:危機導向審計在通信企業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危機導向審計在通信企業中運用

一、風險導向計在任中審計中的應用

風險導向審計在任中審計中的應用,主要是在計劃組織實施任中審計時貫徹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遵循風險導向審計的方法程序。下面以某市級通信企業負責人任中經濟責任為例,分析風險導向審計在任中審計中的運用

(一)任中審計的總體風險評估

從總體環境、行業環境、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業績考核壓力等內部環境出發,在任中審計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企業的總體風險:

1、新業務帶來風險

(1)轉型業務。轉型業務是運營商由服務提供商向綜合信息運營商轉變的選擇,是在面臨語音業務流失情況下,對自身產品服務的一次突破。盡管所提供轉型業務依托于原來提供服務的通信行業之上,但是更多進入的是通信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邊緣地帶。企業對業務發展模式的選擇伴隨著不同的新風險。比如系統集成業務,開展業務的模式有代購代銷設備,電信企業只提供技術服務模式;電信投資,在服務期內收取服務費的BOT模式;客戶自購設備,電信只提供集成服務模式。一般情況下客戶會要求幾年后取得設備的產權。模式的選擇會給企業帶來資產安全、稅收政策把控等風險。

(2)移動業務。企業進入移動業務領域,缺乏移動業務實際運營經驗,對移動業務發展規律認識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面臨著新的挑戰。移動業務更多的是針對個人消費者,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分析不徹底,可能導致新增用戶緩慢,舊用戶流失加快風險。在全業務發展中,融合套餐設計、分攤政策是否合理,融合套餐的推廣是否會存在加速移動業務對自身固網客戶價值替代等風險。

2、龐雜的IT支撐系統帶來的風險

通信運營商各類系統多,各個系統間數據流轉、鉤稽關系建立復雜。比如電信繳費充值卡,從制卡出售到用戶消費先后經歷了電信卡平臺系統、充值到個人帳戶進入銷帳系統、消費后系統銷帳,在財務上先后反應為電信卡余額、預存款余額,以及對用戶欠費的沖銷。龐雜的IT支撐系統帶來業務平臺數據與網絡資源平臺數據一致性、不同業務平臺數據一致性、業務平臺與財務平臺數據一致性的風險。

3、業績考核壓力帶來的風險

績效考核與企業負責人的獎懲升遷關系密切。由于整體環境帶來的行業持續增長的壓力,股票市場上股東對投資回報的要求帶來的利潤的壓力和壓縮成本費用的壓力,都可能導致負責人在經營策略選擇上對高風險項目的偏好。同時,業績壓力容易導致企業負責人突破內部控制,經營決策、會計處理凌駕于內控制度之上,造成總體風險升高。

(二)任中審計的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風險評估

在評估了被審計單位的總體風險后,將識別風險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的錯報領域相聯系,考慮識別的風險造成后果的程度是否重大。同時考慮對識別的風險導致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根據識別的總體風險,在任中審計中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風險。

1、識別的新業務風險,可能帶來的認定層次風險

(1)收入的分類、準確性、完整性、截止認定恰當與否。在審計中重點關注收入是否記錄到恰當的分類,記錄的金額是否準確,是否所有發生的新業務均包括在內,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確認收入的情況。

(2)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存在、權利、完整、計價恰當與否。在審計中重點關注是否按照資產、負債確認的條件合理確認了新業務的應收、預收賬款;是否存在未遵循事先確認的計費規則,對不應該確認收入的部分確認了收入,從而虛增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按照系統的合理的方法分攤確認收入,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確認收入導致的預收賬款的虛減與虛增。

(3)系統集成業務尤其應該關注固定資產的存在和權利:企業投資的固定資產是否存在(因為系統集成業務形成的固定資產很多在客戶端,可控性比較弱),對記錄的固定資產的擁有和控制的權利是否充分。

2、考核壓力帶來的風險,可能帶來的認定層次風險

(1)收入的發生、截止認定。發生的認定主要考慮被審計單位是否嚴格執行拆機規定,對超過拆機時限的是否及時了解拆機情況。因為電信行業大量采用用戶預存款模式發展業務,在面臨考核壓力的情況下,更可能采用提前分攤預存款,或者將本應該分期確認收入的業務列作一次性收入,提前確認。

(2)成本費用的截止、完整、分類認定。在面臨收入壓力大,成本費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者可能通過修改成本費用類別,影響分類認定;將已經發生的費用部分確認為當期部分計入以后各期,影響完整性認定;將本期發生的成本費用全部在下期確認,違反權責發生制基礎,影響成本的截止認定。

(3)被審計單位在面臨考核壓力的時候,可能采取多確認收入、提前確認收入、延期確認成本的方式來獲得較好的業績表現。隨著壓力的進一步增大,利潤的真實性風險將凸顯。

3、識別的龐雜IT支撐系統帶來的風險,可能帶來報表層次風險龐雜IT支撐系統帶來的風險將是影響企業各個層面的,既可能因為業務系統的處理規則不同影響到企業的收入的確認、應收、預收資產的真實性、準確性;也可能因為網絡資源系統影響到固定資產的折舊、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進一步影響資本性支出的方向。而且,IT系統規則全省統一,一旦出錯帶來的將是全局性重大錯報。

(三)任中審計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根據以上識別的報表層次重大風險和認定層次重大風險,進一步實施審計程序。對IT支撐系統帶來的報表層次風險要關注系統的并行記錄、驗收報告或者借助外部IT專家的力量對系統的可靠性進行評估;同時應該關注是否建立業務數據與財務記錄的日?;酥贫?;對IT系統的有效性進行穿行測試,發現問題。對根據認定層次風險重要程度確認的報表層次的風險,以及其他認定層次風險,根據風險重要程度對所有重大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設計和實施合適的實質性程序,合理應對風險。通過以上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的程序,審計人員應該基本明確在被審單位任中審計中應該關注的重點、從整體上對被審計單位風險作出合理的審計判斷。從實現任中審計目標對企業負責人任期內業績進行評價、發現問題、揭示風險,有利于被審計單位的整改和對以后業務發展中的風險防范。

二、任中審計引入風險導向審計面領的挑戰

1、對任中審計所揭示風險缺乏明確風險評價體系

任中審計缺乏統一、具體的經濟責任界定標準和評價標準,評價尺度難以把握。在對被審計單位收入、費用、資產、負債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等審計中所揭示出的風險以及被審計單位對所揭示風險已經采取的部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所產生的經濟后果進行評價時,難以以明確的風險評價體系進行評價。

2、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在任中審計引入風險導向審計,不但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良好審計基礎素養,對任中審計的審計目標、審計內容有準確的認識和定位,同時必須具備以風險導向審計理念開展審計工作的能力,將風險意識始終貫穿于審計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統觀全局,對被審對象面臨的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公司內部環境有充分透徹的認識。這對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內部控制機制是否有效內部控制機制有效,是任中審計中引入風險導向審計的必要基礎。隨著2008年新《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頒布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或者雖然已經制定了詳細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未真正實際執行。公司是否進行內控制度的自評估,以及建立風險管理制度應對企業發展中識別的風險。如果從風險評估中就發現被審單位內部控制相當薄弱,那么接下來的審計中就無法采用風險導向的審計方法開展審計工作。

4、內審人員獨立性對風險導向審計有重要影響內審人員相對獨立性對于內審人員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進行審計評價至關重要。內審人員應該站在獨立的立場上,對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對在風險評估過程中風險識別的充分性、風險評估的恰當性進行審計判斷,不偏不倚。對揭示的風險,根據風險的重要程度,進一步實施恰當的措施。因此在組成審計組時,要充分考慮成員對于被審計單位的關系,避免因獨立性對風險導向審計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