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運營視察報告
時間:2022-05-16 07:26:00
導語:金融機構運營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7月21日至23日,市政協副主席趙澤義率市政協第十二視察組對全市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建設運營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聽取了省農信社駐辦事處、中國郵儲銀行分行的匯報后,到陡菁信用社、郵儲銀行猴場營業所、勺米信用社、郵儲銀行勺米營業所、農信社新街鄉便民服務點實地視察,之后認真進行了座談總結。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政府和部門重視,網點建設成效明顯
在市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全市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建設工作從2009年開始起步。各縣、鄉(鎮)都十分重視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的建設工作,專門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在辦公用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擠出了專門的辦公地點,給予了大力支持;有關部門將金融網點建設作為政治任務,把此項工作作為支農惠農的民心工程,不計報酬、不計成本地抓緊抓實。
通過各級政府和農信社、郵儲銀行一年多的努力,全市41個“零金融機構鄉鎮”全部建設了金融網點或便民服務點。其中農信社建成固定網點18個,便民服務點23個,郵儲銀行建成固定網點8個,兩家金融機構共建成網點49個,都全部投入運營,成效明顯。除此之外,還開展了農戶信用評級、建立農戶信用檔案、貸款證發放、金融知識的宣傳等工作,推動了農村金融環境建設。截止2012年6月30日,農信社在新建的41各金融網點存款38735萬元,貸款29763萬元,累計向農戶發放貸款31695萬元,辦理存款201265萬元,取款196255萬元;郵儲銀行新建8個網點共辦理存款19245萬元,取款23808萬元,存款6474萬元,向農戶發放貸款2251萬元。
二、網點運轉良好,深受群眾歡迎
目前49各鄉鎮金融網點運營情況良好。固定網點每個點都有3各專職人員長期在崗,并且不分節假日全天候為群眾服務,業務量大時中午都不休息,便民服務點事先預告,每星期安排專人到點上上服務兩天,從不間斷。“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的建設,有效解決了農戶存款難、取款難的問題,同時配合開展農村合作醫療、鄉、鎮部門工資、農村低保金、代收稅款、電費通訊費等業務,極大方便了群眾,深受群眾歡迎,在保障農民的資金和人生安全、吸收農戶閑散資金、提供小額貸款發展生產、服務“三農”、新農村建設、凈化農村金融環境和支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的建設,提升了人民政府在群眾中的威望。農民群眾從中感受到人民政府是在真正為人民辦好事實事,通過網點建設,政府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在增強。
“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的建設,提升了群眾的素質。農村金融網點在運營中,開展了“農戶信用評級授信”工作,建立農戶信用檔案,作為發放信用貸款和享受其他待遇的依據,此舉從外部促進了農戶的“守信”意識,這對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培養新型農民和提升農民素質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零金融機構鄉鎮”網點的建設,提升了行政效能。在建設農村金融網點的工作中,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相互支持,狠抓落實,不計得失、不計成本,把其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使“零金融機構”網點建設能按照市政府確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
三、資金缺口較大,網點生存困難
雖然當前鄉鎮金融網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資金缺口較大,滿足不了農民群眾的貸款需求。資金缺口較大是阻礙鄉鎮金融網點運營的主要困難和共性問題。由于金融機構自負盈虧和金融業務本身的特點,金融機構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大量的存款,才能派生出貸款。然而我市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村民間存款量小,貸款需求量大,貸款滿足不了農民群眾的發展需求。據統計和測算,新建的鄉鎮金融網點將增加15億元的貸款需求,鄉鎮金融機構的資金量嚴重不足。一些鄉鎮轄區內的企業和事業單位在市中心城區開戶,不愿將資金存入鄉鎮金融機構,鄉鎮金融機構又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資金組織困難和存貸款比例失衡的問題尤為明顯。
二是經營虧損。新建鄉鎮金融網點投入較大,運營成本較高,收益較小,導致大部分鄉鎮金融網點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網點生存困難。其中農信社鄉鎮經營網點虧損較為嚴重,新建的網點中55%出現虧損。根據測算,截止2012年6月30日,農信社各鄉鎮經營網點虧損額高達1688.17萬元,如按達到盈虧平衡點需要最短5年時間來測算的話,虧損總額將達到32154萬元。由于建設零鄉鎮金融網點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三農”,農信社和郵儲銀行從講政治的高度堅持虧損經營。但是如果長期虧損,必將導致金融企業撤回鄉鎮金融網點,再次出現“建了又撤”的情況,建設鄉鎮金融網點的初衷和目的就達不到。
三是現金安全存在隱患。由于鄉鎮金融網點距離市中心城區較遠,一些鄉鎮道路交通條件不好,部分路段偏僻,給現金運輸帶來安全隱患;另外,各個鄉鎮金融網點沒有配備必要的槍械等安保硬件,現金保管也存在風險。
四、便民服務點滿足不了群眾需求。部分鄉鎮只設立有金融便民服務點,一周只在固定的一天或兩天時間開展業務,往往出現排長隊取款的現象,便民服務點已經不能滿足群眾需求,需要建成固定網點才能解決問題。但是土地協調難、固定網點審批難的問題制約了便民服務點建設成固定網點。
五、農民缺乏應有的金融意識。為了農民存取款方便,農信社和郵儲銀行都免費向農戶發放了銀行卡,但是很多農民不會使用和不愿意使用,導致出現大部分未啟用的“睡眠卡”,不僅銀行卡的作用不能發揮,而且增加了金融機構的成本。就農信社來說,僅僅發卡一項,成本就達到1000萬元。
六、存在貸款風險。當前農村金融機構采用“農戶信用評級授信”方式,向農戶發放信用貸款,沒有不動產擔保,難免會出現貸款回收難的問題,如果農戶拖延還款或不還款,將出現貸款風險。
七、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民間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不規范,影響了正常金融秩序,也制約鄉鎮金融機構建設和發展。
視察組認為,要讓鄉鎮金融機構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金融支持的作用,只有從根本上幫助解決鄉鎮金融機構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他們才有能力為“三農”工作提供服務和支持。
四、強化扶持措施,確保網點持續發展
如何更進一步建設好、運行好、發揮好鄉鎮金融網點的作用,關鍵在于加大對鄉鎮金融網點建設運營工作的支持。視察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決策參考。
一是采取行政措施,提高鄉鎮金融網點的資金組織能力,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由于鄉鎮金融網點直接面向農村群眾、直接為“三農”服務,建議從“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角度,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將部分涉農支農資金存入鄉鎮金融網點。同時要求鄉鎮轄區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將基本賬戶和工資業務在當地農村金融網點辦理,提高他們的存款總量,解決資金組織困難的問題。
二是適當延長對新增鄉鎮金融網點的補貼期限,實實在在將財政補貼落實到位,解決虧損經營的問題。
三是協調銀行監管部門,采取特事特辦的方式,加快便民服務點建設成固定網點審批步伐,結合我市農村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監管指標,向上爭取適當放寬監管要求,給予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建設運營的必要政策支持,扶持農村金融機構健康發展。
四是幫助協調解決土地、房產產權辦理等困難,使便民服務點盡快建設成固定網點,解決農民群眾的存取款需求。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普及農村基本金融知識,引導農民學會使用“銀行卡”存取款,保障農民的資金和人生安全。
六是建立“三農”貸款補償機制,由市縣鄉三級按比例出資建立風險基金,規避金融風險。
七是將鄉鎮支持和配合當地金融機構工作納入目標考核,提高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八是協調公安部門給予安保支持,提高鄉鎮金融網點自生安全防范能力,保證現金運輸和保管安全。
九是規范全市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民間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打擊高利貸等非法行為,保障信貸市場的安全穩定,凈化金融環境,防范資金風險,避免引發社會問題。
十是加強金融機構自身建設,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發展能力。
- 上一篇:政協項目建設視察匯報
- 下一篇:河流治理情況視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