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檢測視察報告
時間:2022-05-17 09:06:00
導語:農產品質量檢測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市政協五屆35次主席會議的安排,市政協提案委員會視察組在副主席的帶領下,于2012年9月20日至22日就我市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進行了視察,委員們先后實地視察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籌建中)”、縣法那無公害蔬菜基地、市中心區機械化生豬屠宰廠。在實地視察的基礎上聽取了市職院、市農業局、市畜牧局、市商貿局、市質監局、市藥監局、鐘山區政府、縣政府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匯報。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通過視察,委員們認為,各級各部門十分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基礎工作扎實,成效明顯:一是建立了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縣法那無公害蔬菜基地已被省農業廳認定為“省無公害蔬菜基地”;二是市中心區機械化生豬屠宰廠大力實施“讓人民吃上放心肉”工程,規范生豬交易,嚴格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嚴格檢疫,熱情服務,確保“放心肉”出廠。有效防止了國家稅費的流失,產生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他們的經驗已得到省主要領導的肯定和批示,并在全省推廣;三是市直有關部門作了大量工作。如設立24小時值班電話,成立有關領導機構,大力推行農藥殘毒檢測工作,積極推動農業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四是各部門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正在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
由于目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處于初始階段,在日益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面前顯得軟弱無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農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這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滯后和監管工作跟不上形勢需要形成較大的反差,這個問題已凸顯,必須引起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主要問題
(一)我市食品安全形勢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食物中毒事件頻繁發生,食品安全隱患很大;許多業主存在無證經營現象,經營場所臟、亂、差現象嚴重;學校安全意識差,學校周邊環境食品衛生條件差。市中心片區農貿集市和超市充斥著大量未經檢測的農產品(含畜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城郊結合部食品衛生監管工作目前是一個盲點,農村基本沒有開展此項工作。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大。
1、工業污染較重,影響了農產品質量。
2、農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濫用藥物嚴重。
3、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的主導產品嚴重不足。目前我市經過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很少,“有機”食品基地沒有,不能提供上規模的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4、在農產品(含畜產品、水產品)的生產中,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低,因缺乏監控和質量檢測,加之生產者從自身利益出發超標使用農藥、獸藥及添加劑等,致使大量情況不明的農產品進入流通環節,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如種植業產品農藥及農藥殘留和有機磷污染、畜產品獸藥及獸藥殘留和“瘦肉精”污染、水產品藥物殘留及氯霉素污染等。
5、從外地運進我市的蔬菜水果目前沒有到位的檢疫檢測措施。
(三)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處于初始階段,起步太晚。
全省所有市地州中除市外,均已建立了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由于我市至今未成立,沒有資格申請資質認證,雖然開展了部分檢測工作,但檢測結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按法定程序上報。這已成為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瓶頸。
(四)農產品檢測力量薄弱、分散。
1、2010年9月在職業技術學院籌建了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該中心計劃投資397萬元,實際投入80萬元,經費缺口317萬元。實驗儀器不足,檢測設備差,檢測手段落后,經費缺口大。未發揮作用,更未產生效益。
2、有檢測資質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畜牧局等單位只能對極少部分樣品進行檢測,且只能采取速測的方法進行粗略檢測。由于檢測成本增加等原因,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沒有開展對農產品的檢測工作。市畜牧局也只能對動物疫病進行檢測。這種局部的檢測條件不能滿足形勢需要。
3、檢測技術人員學歷參差不齊,崗位技術培訓不夠,專業檢測實際操作水平不高,檢測隊伍整體素質較低。
三、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1、體制不順。由于目前是分段管理,管理部門較多,管理分散,造成統一協調不夠,執法力度不夠,執法效果不明顯;
2、辦公經費不足,執法人員少,執法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3、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由于宣傳不到位或執法程序不到位,執法方法欠妥,許多業主有抵觸情緒。
4、雖然設立了12315舉報電話或其他部門的舉報電話,但很多時候電話無法打通,舉報不暢。
四、意見建議
(一)要盡快建立統一的、權威的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有關職能部門要抓緊申報,爭取今年內掛牌,以取得相應資質,及早投入使用。
(二)建立完善我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要求,以及《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有關精神,在建立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各縣區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鄉鎮按經濟區域建立速測機構。建議市政府提出計劃或規劃,加大投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三)理順關系、整合檢測資源。充分發揮各中心(實驗室)設施的優勢,各負其責,分類檢測,盡量避免設備的重復建設。切實做到既能使檢測資源合理分配,又能進行有效的協調配合。市食品藥品監督局作為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要牽頭做好摸底調查工作,形成初步意見報市政府統一實施。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
1、對農民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同時要加強市民的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不安全農產品。
2、對業主加大宣傳力度,建議政府出臺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行為規范印發給業主,使業主提高認識和覺悟,變抵觸為自覺。讓他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3、加強輿論監督,特別要加大廣播、電視和報紙的宣傳力度,樹立正面典型,大力宣傳表彰,反面典型要堅決曝光。有關部門應在各農貿市場設立舉報電話,方便群眾舉報。
(五)抓好執法隊伍自身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充實執法隊伍,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正確處理好權與利的關系,加強廉潔自律教育,必須杜絕不廉潔、不規范的行為。要為執法提供必要的條件。如交通工具,有關工作經費等。
(六)建立聯合執法長效機制。
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作用特別是鄉鎮站(所)的作用,使技術人員在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時抓好自身業務。將分散執法和分段管理執法有機聯系起來,強化各部門職能,組織協調,理順關系,明確職責,落實任務,督促到位。要動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教育管理執法人員,使其嚴格執法。抓好源頭執法監管工作。加大監管處罰力度,特別要加大對食品行業的監管。
(七)加強防范,嚴把入口關,逐步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從源頭抓好民心工程,如無公害蔬菜、鹵制品等等,堅決取締無證經營。對于外地蔬菜,要擬定一套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遍及全市市場的監測網絡,確保不合格的農產品被拒之門外。
- 上一篇:電子控制變量泵分析
- 下一篇:城郊農業結構調整視察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