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管理工作匯報

時間:2022-06-08 01:07:00

導語:農業局管理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管理工作匯報

今年自開展兩評一樹活動以來,我根據活動安排,對照個人工作實際,對自己在農機管理和服務領域各個方面上的工作進行了梳理和匯總,對照標準找差距,查不足,訂措施,抓整改,現將2011年以來我在農機工作中涉及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為農服務、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機修配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自查。

一、在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方面

為搞好今年的購機補貼工作,我們堅持“廣泛宣傳、充分報名、嚴格審核、分級錄入、公正透明”的原則,于4月25日在電視臺民生信息頻道、政務網站、農業局網站同時《關于農機購置補貼告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全縣農機購置補貼報名工作在各鎮農林站同時啟動,5月12日全縣報名全部結束。按照購機優先序列,嚴格審核、分級錄入。第一批400萬元資金全部用于重點補貼機具。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免耕播種機、深松機和單獨購置配套作業機具占用資金320萬元,占到資金總量的80%,剩余資金用于購置配套機具購置。截止到5月28日,縣已落實中央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00萬元,完成下達補貼計劃的100%。我們積極推行惠農服務新舉措。今年我們提出了“把農機補貼的好政策送到群眾的心坎里”的工作目標,為方便購機群眾報名,縣今年農機購置補貼報名點全部設在各鄉鎮,同時還推出農機補貼手續辦理一條龍服務。農機補貼的報名、審查、核實、檢驗、辦證、掛牌都可在鄉鎮集中辦理,全部補貼手續可在2個小時內辦結,黃河口鎮利林村劉國輝今年深有感觸地說,今年買拖拉機從報名到辦手續,沒往縣城跑一趟,在鎮上就能全辦好,不光給我們省了功夫,還給我們省了油錢,真是服務到家了。

縣農機辦在市農機辦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市農機十二五發展目標,堅持大膽突破、敢于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農機管理的新技術、農機服務的新模式,農機發展的新路子,推動農機工作創新發展。

二、在農機合作社建設,帶農致富方面

成立農機合作社,不僅提高農機利用率,還促進土地流轉,增加機手收入,讓更多有技術、會管理的農機手通過土地托管、訂單作業的方式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今年5月,國家農業部對全國農機合作示范社進行授牌,我縣安順農機合作社獲此殊榮。安順農機合作社經過兩年多的跨越式發展,現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8臺,配套機具270臺套,固定資產1077萬元。2010年完成訂單作業42萬畝,完成作業產值1129萬元,實現利潤213萬元,人均純收入6.3萬元。固定資產和年作業收入均超過千萬元,成為全市固定資產最多、機械總動力最大、訂單作業面積最廣、人均作業收入最高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安順農機合作社又開全省農機合作社的先河,籌資400多萬元,新購置了兩臺385馬力的大型拖拉機和激光平地儀,不僅拓寬了合作社的經營渠道,更為我們發展精準農業、生態農業提供了現代裝備支持。共贏農機合作社明確發展思路,以棉桿收獲和玉米小麥收獲為主,不僅完成了縣域內作業任務,今年還在濱州等地簽下了17000多畝的作業訂單。

三、在推動優勢產業發展富民增收方面

精心組織好農業部秸稈能源化利用示范項目實施。項目啟動一年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示范帶動作用日漸突出。縣的棉花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69萬畝增加到今年的80萬畝。全縣棉桿收獲機數量翻了一番,共贏農機合作社從去年的2臺自走式秸稈聯合收獲機增加到今年的6臺,年加工棉桿產值超70萬元。原先在野外焚燒的棉桿成為生物質發電的好原料。現在85%以上的棉桿都得到了能源化利用。每年新增生物質發電10.2億度,年節約標準煤9.7萬噸。

大力推廣機械化育插秧新技術。機械化插秧技術解除了水稻生產的“瓶頸”,提升了水稻的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一臺手扶插秧機每小時可插秧3畝,每天可代替30個勞動力。機械插秧把農民從“面朝換土背朝天”的繁重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借助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大好時機,我們大力推廣水稻插秧機、收割機等先進適用機具,全面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今年我們繼續舉辦水稻機械化插秧現場會。三明集團生產的“東土稻皇”,一邦農民合作社生產的“水城米倉”系列稻米都實現了機械化插秧。大大地促進了水稻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生產,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連年增加,從2006年的3.13萬畝增加到2011年的7.38萬畝。產能的增加大大地推進了水稻名優品牌創建的步伐,“東土稻皇”大米今年成功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產品推介會。市場價格達到每斤38元。生態谷系列大米成功申請黃河口地理標志認證,黃河口大米品牌系列成功步入港澳市場。

四、在農機作業服務解民憂方面

借助現代信息管理技術,提升農機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今年我們對小麥成熟狀況進行充分調查和精確測算,推出小麥機收路線圖,組織機手有序作業。今年與氣象部門聯手,推出了三夏生產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將麥收期間的天氣情況、小麥成熟情況及作業信息通過氣象信息平臺以短信的形式發送給機手。讓作業的機手少跑路多掙錢。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發展農機產業的境界不高、方法不多的問題。有為農服務、解民憂、幫民富的想法,但落實在工作上,缺乏創新意識、在一些機制和體制問題上不敢闖、不敢試,先行先試的魄力不夠。方法不多。

二是與農民朋友溝通途徑還有待于加強。聽取農民朋友心聲的途徑和渠道還不夠暢通,有時滿足于完成常規工作,傾聽群眾反饋意見的時間還少,做的還不夠。

三是爭取讓群眾滿意的工作標準還不夠高,爭取做得各項工作早安排、細考慮、高標準、高效率,把強農惠農的工作做實做好。

六、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加快農機產業化發展步伐,實施產業富農

一是項目編報工作,積極編報水稻工廠化育秧項目。經過兩年多國家機械化育插秧項目的實施,水稻插秧技術已為群眾所接受,并在逐步推廣,但標準化育秧因技術、秧盤等問題一直沒有得以較好解決,育秧、插秧脫節嚴重。加之今年農業用工費用不斷增加,縣今年人工插秧費用達到了200元每畝,幾個水稻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發展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們下半年將集中精力做好了工廠化育秧項目編報工作,初步擬定依托勝坨鎮水稻生產區域的合作社和農機大戶,一期建設覆蓋3000畝,二期覆蓋10000畝水田的工廠化育秧車間,整合農機技術、機械資源,加大對項目的政策扶持力度,采取多種投融資方式,爭取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實現農機發展園區化的破題。

二是全力推進畜牧、漁業優勢產業發展。縣土地寬滿,海洋資源豐富。水產與畜牧是縣兩大優勢產業。我們將農機優勢與資源優勢對接,形成產業發展優勢,今年我們將圍繞黃藍國家兩大戰略,搞好水產畜牧兩大產業相關機械設備的補貼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餌料加工、水面增氧、保鮮儲藏等相關機械設備,保證養殖安全、提高養殖密度、提升養殖質量,提高現代漁業科技和裝備水平。

三是高標準推進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建設。用好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和產業扶持政策,依托海躍集團建設市水產養殖農機產業化示范園,園區集中展示海參從育苗、養殖、加工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建成全市科技含量最高、帶農致富能力最強的農機水產示范園區。搞好2011年度保護性耕作示范園區建設。分別在勝坨鎮、永安鎮建設兩處高標準成方連片的保護性耕作示范園區。集成應用土地深松、精量播種、土地精平、秸稈還田、免耕播種、大型植保等精準農業和循環農業新技術。基本實現園區內生產的全程機械化。發揮好現代農機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引領和主導作用。

四是不折不扣地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我們將根據今年我市關于促進農機化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制定出臺《縣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辦法》,基本原則就是三個優先,即優先發展先進、適用、節能的大型復式農業機械,優先扶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優先鼓勵農機合作社購置新式農機,進一步優化和調整全縣農機結構。促進產業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