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林局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報告
時間:2022-06-18 05:05:00
導語:區農林局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統一思想認識,將農村社區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組織、宣傳、財政、民政、國土、建設、房管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建立執行農村社區建設考核獎勵和督查通報制度,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內容,考核結果列入各單位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激發部門單位投身農村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工具,大張旗鼓的宣傳開展農村社區創建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營造多層次推動農村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創新模式,加強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區分城中村、近郊村、遠郊村,探索實行三種農村社區化建設模式。一是開發建設模式。針對我區城中村寸土寸金的區位特點,通過政府主導、村民自治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辦法,對城中村進行綜合改造開發,一步到位規劃建設新型社區,同時以城中村改造為契機,將村級管理服務職能與社區管理服務職能相融合,搞好公共服務和商業設施開發,實現盤活土地存量、拓展發展空間、保障村民利益、提升城市品位的多贏效果,形成統一的大社區公共服務格局。三是強企帶動模式。針對鋼城經濟發展區內遠郊村集體積累薄弱、群眾收入不高、土地產出效益較低的實際,按照“企業進園、產業集群、土地集約、設施配套、適宜人居”的思路,充分依托鋼廠的強企輻射功能,促進骨干企業向鋼城集中搬遷,同步實施技術改造,拉長產業鏈條,帶動實現節約用能、集約用地、集中治污、循環發展,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帶動實現群眾集中居住、就近務工、完善保障,全力打造和諧共融的新型社區。
三、科學調整布局,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以5000-6000戶為標準,將全區所有村莊、社區優化整合為30個社區網格,著力構建城鄉全覆蓋、無差別、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引進城市社區工作理念,面向農村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人員、外出務工家庭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開展以扶貧幫困、互助互濟和生活扶助為主要內容的無償或低償服務。加強農村公益性群眾文化、體育、廣播、信息等設施建設,逐步形成方便群眾讀書、閱報、健身、娛樂的場所。充分發揮農村社區文化活動陣地作用,把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科普長廊、學校、農民夜校辦成開展各類培訓教育、信息傳播、推廣實用技術的重要場所。
四、多措并舉,強化農村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是建強村黨務工作者隊伍。著力選好配強農村社區領導班子尤其是黨組織書記,把加強農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作為農村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關鍵環節來抓,積極推行書記、主任“一肩挑”,通過黨組織換屆選舉,把優秀黨員選舉為黨組織書記,選好帶頭人,配齊配強社區黨組織班子。二是壯大志愿者隊伍。對農村黨員、團員、教師、退休職工、退伍軍人及各種社會組織進行調查摸底、建立臺帳,通過建立協會、商會等形式,積極發揮他們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各類惠農服務活動。三是多渠道選聘優秀人才。采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聘用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競爭上崗等形式,把優秀的復員軍人、大學畢業生招選到農村社區工作。四是強化教育培訓。以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為目標,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則,加大對農村社區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體系,積極探索開放性、多樣化的教育培訓途徑,進一步提高了農村社區工作者的素質。
- 上一篇:物業收費管理調查匯報
- 下一篇:新型職業農民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