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改革和服務匯報
時間:2022-07-31 09:22:19
導語:農村金融改革和服務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市是2011年8月下旬區劃調整后設立的縣級市,總面積2063平方公里,總人口88萬,下轄12個鄉鎮、5個街道。區劃調整后,駐巢的金融機構也相應作了規格和業務的調整,現有商業銀行9家,22家保險公司、2家證劵營業部、2家典當行、4家小貸公司、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
近幾年我市金融機構在上級主管和監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圍繞改革發展的主線,通過自身的改革提高,創新產品,優化服務,不斷適應金融業發展趨勢和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農村金融政策、機構、服務體系和金融創新機制,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服務支持。
(一)農村金融改革現狀
1、農村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1年,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43.8億元,較年初增加7億元,較2010年增加17.7億元。2011年度,涉農貸款88.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1.6%,4家小貸公司貸款余額3.17億元,累計發放貸款6.9億元,2家擔保公司在保余額6.5億元。
2、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創新。我市農村金融機構積極探索支持“三農”發展的方式和途徑,金融服務不斷創新。人民銀行大力推動農村非現金結算服務的發展,鼓勵金融機構發放農民工銀行卡、惠農卡等金融服務產品。銀監分局著力加強監管引領,注重創新業務的功能監管,促進金融機構做符合農村經濟發展規律的金融創新。農發行、農行等涉農機構逐步拓寬支農領域,信貸產品從糧棉油購銷流通領域向“兩頭”延伸,進入加工和種植領域,并進一步擴大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生產資料、農業小企業等領域。農村信用聯社根據農戶需求變化,調整小額農貸的限額,保持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的基本穩定。
3、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85家,其中農村網點21家(不包括郵儲銀行二類網點21家)。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對信用聯社進行改制,2011年12月30日國家銀監會批準同意籌建農商行,今年6月將正式掛牌運營。小貸公司穩步發展,4家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達到2.9億元,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注冊資本達到1.5億元。
4、農業企業運用資本市場融資能力不斷增強。我市農業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農業企業正努力突破家族式管理瓶頸,逐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強聯合、兼并、重組,整合成股份制企業,積極做大做強,實現規模經營,嘗試向資本市場融資。目前光明槐祥工貿集團、富煌三珍公司被確定為擬上市后備資源企業,正在完善改制前的資產重組和財務管理工作,界定產權,理順產權關系,力爭在上市融資方面實現新突破。
5、金融環境不斷優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市直有關單位為成員的市金融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機制,加強金融工作的協調服務。市政府擬于近期出臺《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金融機構獎勵考核辦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法制建設、金融運行的法制環境的改善等方面逐步推進。
(二)、當前全市農村金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三農”貸款滿足度有待提高。伴隨著農村的土地流轉,農業出現了產業化、規模化經營趨勢,種養殖大戶和產業化龍頭企業日益增多,出現了“公司+農戶”、“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產業形式,但除少數實力較強的企業外,大部分種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很難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物,農民的土地使用權、農村住房和農產品不符合當前商業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影響了農村金融有效供給,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農戶和農村經濟實體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擔保難,由于農業屬弱勢產業,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具有收益低、風險大的特點,農戶和農村經濟實體在貸款時難以找到符合金融機構要求的貸款擔保,影響了抵押或質押貸款在農村的發展。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農業貸款風險高、農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抵押擔保不充分是制約其信貸投入的主要因素。
2.農村金融體系、機制、網點布局有待完善。目前,我市農村金融主要由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組成,農村網點只有21家,金融機構扎堆在市區,未能深入到急需金融服務的鄉鎮,貸款偏好于規模較大的工商企業,農戶和一些微小企業的貸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
3.農村金融服務有待增強。農村金融的需求主體主要是農戶和農村企業。作為農業的基本生產單位的農戶,數量眾多,生產規模小,經營效益普遍低于其他產業,農業經營的風險大,一些農戶考慮到風險以及未來償還能力的問題,會盡量不選擇向金融機構貸款。對于農村中小企業來說,通常通過租賃土地從事經營,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再加上存在信用檔案資料缺失、失真等問題,影響了信貸項目的審查通過率,部分企業也因此放棄了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意愿。此外,農業是一個風險大、收益率低的產業,而作為“支農”主體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往往高于同期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基準利率,農村金融需求主體無力承擔過高的融資成本,而不得不選擇其他的方式融資。
(三)、政策建議
1.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和機制。增加金融機構的數量和類別。應鼓勵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經濟發達的鄉鎮設點,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和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業人口較多、集市貿易繁榮的地區增設網點;鼓勵城區網點向城郊、鄉鎮遷移,進一步優化農村網點布局。將商業銀行機構引入農村金融市場,提升農村金融機構整體服務質量,建立起多層次、多類別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
2.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明確市場定位,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意識,唱響農字牌,做實農家事,優先確保有效的農戶和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得到滿足。逐步提高市級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權限,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放松對市級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權限的限制,適當提高不良貸款的容忍率,設置中小企業合理的風險容忍度。努力提高辦貸效率,縮短辦貸時間,滿足農戶和小企業短時間資金周轉需求。實行差異化的信貸規模控制,應針對區域經濟的特點,適當提高中小金融機構存貸比例,放松中小金融機構信貸規模約束,滿足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
3.進一步加快農村金融創新。積極引導農村金融機構針對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群體,突破傳統抵押擔保方式,量身定做貸款新品種。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將小額貸款、微小貸款、農民建房按揭貸款、林權抵押、原材料抵押、倉儲倉單抵(質)押等產品和擔保引入農村,豐富農村金融產品。
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情況
(一)金融運行情況
2012年一季度,我市各金融機構認真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落實各項宏觀調控措施,有效滿足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一季度貨幣信貸運行保持穩健,各項存貸款持續增長,有效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1、各項存款保持增長
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合計各項存款余額238.1億元,余額比年初增長27.9億元,同比多增2.1億元。個人存款較快增長:3月末,我市人民幣個人存款余額160.7億元,同比增長19.4%;余額較年初增長21.9億元,同比多增2.5億元。財政性存款同比多增:季末,財政性存款季末余額2.6億元,較年初增加2.1億元,增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各項貸款較快增長
季末,我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本外幣合計余額為148.9億元,同比增長7%;余額較年初增加5.6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3億元。從期限結構看,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長較快:季末,我市人民幣短期貸款余額62.8億元,比年初增加3.5億元,同比多增1.7億元。票據融資余額5.9億元,較年初增加2.7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8億元,有效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局面,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從機構分布看,農行、中行、建行、農信社貸款增加較多:季末,農信社貸款余額較上季增加1.8億元,是本季新增貸款最多的機構,支持三農成效明顯;農發行、農行、中行、建行、交通銀行貸款本季分別增加2066萬元、1.1億元、1.5億元、2269萬元、8643萬元。
(二)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導向型增長方式受宏觀調控影響大。由于我市經濟產業鏈短,粗放、資源依賴型增長方式導致經濟對市場變化、能源、環境等經濟發展中的制約因素以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反映敏感;而目前宏觀調控手段尚不完善,經濟與金融部門在貫徹宏觀調控政策時“一刀切”現象較多,我市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利于地方經濟充分發展。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經營面臨資金困難。當前影響中小企業經營的制約因素相當復雜,既有外部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研發能力因素。既有資金問題,也有成本、用工、土地等問題。其中,資金問題仍然是一個主要因素。盡管近年來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逐步得到改善,但部分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融資難、資金鏈脆弱等問題,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及社會各方積極合作,共同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金融氛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政策建議
(一)工作打算
1、找準市場定位,持續加大有效信貸投放
市政府將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順應形勢,針對行政區劃調整后的角色轉變,找準市場定位,在此基礎上努力做好金融服務工作。一是要深入分析前一階段信貸投放中存在的問題,主動作為,搶抓機遇,力爭有利于我市經濟金融互利雙贏的信貸份額,為我市今后經濟金融持續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厚實基礎。二是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意識,提高金融支持地方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針對性地加強服務,加大對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的金融服務,促進支柱產業做大做強。三是強力融入大。市政府等高對接,積極推動與駐肥金融機構的資金、服務對接,加大協調金融機構對旅游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企業合理資金需求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快項目對接、產品對接和市場對接。
2、立足區域實際,不斷優化信貸投放結構
區劃調整,為我市跨越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鑒于此,我們將引導各金融機構在信貸政策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區域實際,努力提高執行信貸政策的靈活性、科學性。一是要做好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的大項目以及在行業技術處于領跑、領先的大企業的跟蹤服務工作,為全市經濟建設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二是加大政策貫徹落實力度,進一步改進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三是要加大對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融資支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改進節能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加大綠色信貸投入,提倡低碳經濟。
3、完善金融體系,進一步推進金融創新
我們將繼續加強銀政合作,進一步推進金融體系建設和創新。一是穩步開放金融市場,建立有序競爭的多層次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二是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研究保險+信貸的運作模式,完善信用風險分擔機制,提高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和確保可持續發展。探索抵押擔保品創新機制,如宅基地質押、林權抵押、地上物收益抵押等,研究解決抵押品少擔保難的問題。探索其他擔保方式如信用擔保公司、農村合作組織或協會提供擔保等。三是大力推進債務融資工具創新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等方式融資,有效拓展籌資渠道。
(二)政策建議
1、建議省政府和市政府協調金融機構出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量化目標和政策措施,在全省、全市開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年”活動。
2、建議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實行差別化管理政策,支持基本面和信用記錄較好,有競爭力、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出現資金困難的企業。
3、建議對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貸款設定一定比例的風險容忍度,存貸比在規定控制線上有一定上浮比例。
4、建議金融機構要按照中小微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特點,加強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建設,進一步下放信貸審批權限,簡化審批流程,開辟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加強對新型融資模式、服務手段、信貸產品及抵質押方式的創新和推廣,規范發展票據承兌、信用證、保理、信托理財等業務,提高中小微型企業融資能力。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定價水平和各項收費標準,堅決禁止各種附加在貸款業務上的不合理要求和收費,切實減輕中小微型企業財務負擔。
5、建議各級政府要加快與金融機構的協調,支持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發展,積極開展銀擔合作。
- 上一篇:副市長在全市交通推進會發言
- 下一篇:副市長在老科協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