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度救災急工作報告

時間:2022-09-29 03:52:07

導語:民政局度救災急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度救災急工作報告

今年,我縣救災應急工作遵循“為健全救災工作分級管理,分工負責機制,增強對發生自然災害的快速反應和緊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公共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規范、統一領導、協同處置、資金整合、科學應對”的原則,采用預測、預警、預防措施,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眾自救、互救和應對自然災害的素質,建立災情信息員制度和值班制度,加強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相互聯系與信息共享,共同應對或防范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與發展。

一、災情

1、災情概況:2009年我縣先后遭受了洪澇、風雹和干旱等多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5.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941公頃,成災面積8167公頃,絕收面積2207公頃。倒塌房屋81間,其中倒塌居民住房36戶、76間,損壞房屋3373間。因災死亡1人,傷病1811人。飲水困難人口6.21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3210頭只,緊急轉移安置人口41人。各項直接經濟損失10996萬元,其中農業損失8408萬元。分災種概況如下:

(1)洪澇災害致受災人口4.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14公頃,成災面積1148公頃,絕收面積161公頃。倒塌房屋38間,損壞房屋351間。各項經濟損失1596萬元,其中農業損失1061萬元,災害程度為中度,重災區域分布在沿山的、白鹿等鄉(鎮)。

(2)風雹災害致受災人口2.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27公頃,成災面積299公頃,絕收面積30公頃,倒塌房屋43間,損壞房屋3022間。因災死亡1人。各項直接經濟損失813萬元,其中農業損失320萬元。災害等級為輕度,重災區域分布在、、等鄉(鎮)。

(3)干旱災害致受災人口19.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400公頃,成災面積6720公頃,絕收面積2016公頃。飲水困難人口6.21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3210頭只,死亡大牲畜41頭。各項直接經濟損失8587萬元,其中農業損失7027萬元,災害等級為重度,受災區域為轄區全境。

2、災情特點:①局部地區多次重復遭災。沿山和沿湖局部地區的部分村民連續遭災嚴重,農業和家庭財產損失較大。②干旱災害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受災面積大。我縣的干旱災害是夏秋、秋冬連發,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少4-5成。自7月初至今,旱情仍在蔓延,蘇家垱、、、澤泉、白鹿等鄉(鎮)受災最為嚴重,城鎮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也相繼告急。③糧棉減產減收嚴重。持續4個多月的干旱災害造成我縣糧棉大幅減產減收,糧農、棉農損失慘重。蘇家垱鄉是我縣人均耕地面積最多的鄉(鎮),人均耕地1.1畝,也是重點糧棉產區。去年人均產糧1000多斤,糧食總產量達13250噸,干旱災害造成該鄉糧食總產量只有10600噸,僅此一項減收20%。鄉新華村是我縣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行政村,人均耕地不足0.3畝,因旱60%的農戶一季稻因無水灌溉而不能栽插,40%的農戶在搶水栽插后,因干旱無雨而不能正常灌漿,顆粒不飽滿,有的完全是枯草,全村100%農戶缺過年糧。棉農損失更慘,全縣棉花普遍減產50%。今年棉花市場價格看好,按現在收購價計算,全縣棉農人平減少200多元,部分種棉大戶,算上肥料、藥械、抗旱等投入損失更大。從抽樣調查到整體分析情況看,在今年干旱情況下,農作物減產減收嚴重。

二、應急工作分析和評估

1、組織領導方面。縣政府設立特、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指揮、組織和協調全縣性的特大、重大自然災害應急工作。

2、應急準備方面。已制定了《縣救災應急救助預案》,建立了101人的災情信息員隊伍,有救災儲備倉庫300余平方米,縣財政已列支60萬元救災儲備資金。

3、信息管理方面。今年我縣發生的三次自然災害的初報、續報、核報、年報的災情信息統計,報送較為迅速及時,實行了災情信息共享。

4、應急響應方面,啟動了抗旱四級應急預案一次,組成了9個工作組,各負其責。

5、宣傳教育方面。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紀念日和今年國際減災日期間,協同氣象、衛生、教育、文廣、國土、城建等部門2次聯合舉行了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10月份在縣城富豪大酒店對全縣災情信息員進行了一次全面業務培訓,進一步增強了災情信息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并在3個重點村落社區制作了防災減災掛圖,使防災減災知識深入農村社區。

6、恢復重建方面。36戶災民倒房戶得到了恢復重建。

三、決策和建議

水旱災害是我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對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以及生態環境影響巨大。各地要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抗旱減災工作的重大意義,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全面落實抗旱工作責任制。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二)要以人為本,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各部門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把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合理的用水方案,確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三)要通力合作,全力支持抗旱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作,積極為抗旱提供優質服務。

(四)要采取措施,安排好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的生活。各鄉(鎮)要層層落實責任制,積極組織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動員社會力量開展互助活動,以幫助災區困難群眾度過生活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