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站抗旱工作匯報2篇
時間:2022-11-27 04:11:22
導語:管理站抗旱工作匯報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益區鄉鎮和廣大群眾的工作支持和幫助下,我站全體干部職工以高昂的斗志和百倍的信心,發場了一不怕苦、二不怕難和連續作戰的作風,經過二個多月的艱辛和努力,終于取得了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
1、認清形勢、總結經驗;進入五月份以來受副高控制、持續高溫天氣、數月沒下過一場大雨、導致白云山水庫儲水位嚴重偏低,沿途山塘水庫干涸、旱情形勢十分嚴峻,為使灌區旱情降至最低,我站積極與白云山水庫協調增加泄流量,同時與受益鄉鎮協調配置水源,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輪灌方式,解決了下游與上游爭水的矛盾。
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了抗旱領導小組,由站主要領導任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的抗旱隊伍十五人。并明確班子成員分別下到各支渠參加抗旱指導、機關人員除留守值班人員外、也全部下到各支渠參加抗旱。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對號入坐。
3、強化管理、注重實效:在抗旱期間、嚴格遵守抗旱紀律和制度,執行灌溉效益與本人工資掛鉤制,以下游村委受益簽證率作為本人年終績效工資考核依據,今年下游村委會受益簽證率達100%。深受廣大群眾好評。
4、科學調度、節約用水,嚴格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則實行配水、在水源緊張時期、調配珠源水庫旳庫水到下游、確保下游受益,并對各支渠沿途的放水涵嚴格管理、不讓費水源。
5、努力排查協調水事糾紛,把隱患消除在明芽中、一年來末發生過因放水爭水而發生的打架事件,做到團結和諧用水、社會秩序穩定。
第二篇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全區水務干部職工自我加壓,開拓創新,推動水利工作又好又快發展,水利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現將今年上半年水利工作總結如下:
一、防汛抗旱工作奪取了階段性勝利
今年以來,我區遭遇到極端的天氣災害,元月份以來,全區平均降雨總量483.8毫米,是同期平均降雨量的48.9%,其中4、5兩個月的降雨量僅167.3毫米,比同期平均降雨量偏少62.1%,為1951年以來最少降水的一年,全區10個鄉鎮(場)街道遭遇歷史罕見的春夏連旱。
(一)未雨綢繆抗春旱
1、提前部署安排。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導致我區庫塘的蓄水位直線下降,大多山塘已干枯見底,一場60年一遇的春夏連旱襲擊全區。4月26日,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防辦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把抗旱保春耕作為當前中心工作、首要任務來抓實抓好,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細化量化各項目標和措施,確保工作任務落實到人到田,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工作機制,切實打贏今年首場抗災奪豐收的攻堅戰。4月27日,區委、區政府召開抗旱保春耕工作緊急協調會,對當前的抗旱形勢進行研判,制定六項抗旱措施,支持各地開展抗旱保春耕工作。各鄉鎮街道(場)結合實際,開展抗旱保春耕工作。
2、加強水庫調度。進入4月份后,區防指根據旱情要求各地在確保水庫安全度汛的前提下,統籌兼顧做好水庫蓄水,加強水庫科學調度,嚴格落實“一把鋤頭”放水制度,合理調配水源,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效益。加強水庫承包經營管理,水庫承包人無條件服從防汛抗旱調度,先保灌溉后保養殖,做到水庫有水放到無水止。派出黨員干部值守在各條渠道上,按照統籌上下游、兼顧左右岸的原則,加強灌溉用水管理,及時清除渠道上的攔水障礙物,合理分配有限水源,防止發生爭水、搶水、霸水等水事糾紛。
3、加強抗旱服務。面對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全區水務干部職工不等不靠,扎下身子,沉入下去,加強抗旱服務,及時排解民憂,合力抗旱保春耕。一是發揮水利工程作用,開閘放水保春耕。二是抓緊維修機電泵站,保證機電設備的完好率,確保運行正常,提河中水抗旱。三是作好人工增雨準備。加強與市人影辦聯系,充分作好人工增雨準備,擇機實施增雨作業,利用天上水抗旱,緩解旱情。
(二)全力以赴備防汛
1、抓好防汛責任落實。汛前,全面落實好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抓緊調整區防指組成人員,逐座水庫、堤防、小水電站等水利工程落實防汛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管理責任人和報汛員,層層簽訂責任狀,逐級落實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防汛格局。加強對各鄉鎮街道的防汛工作指導,調整鄉鎮防指組成人員,督促落實防汛責任人,確保防汛工作不因政府換屆發生斷鏈現象。
2、抓好預案方案修訂。從去冬開始,組織人員對《區防洪預案》和《區2011年防汛工作方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對防汛組織、預警、轉移、搶險、安置、保障等方面工作作出了新的規定,提出了具體要求,并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印發文件至各地各部門貫徹執行,不斷增強防汛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3、抓好防汛巡查排險。汛前,區防指多次組織工作組對各鄉鎮街道的防汛工作準備情況和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情況等進行“地毯式”防汛大檢查,尤其是進入6月份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帶領檢查組下到防汛一線,按照“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即檢查率要達到百分之百、檢查內容要達到百分之百、整改落實要達到百分之百,對水庫、堤防、小水電站等水利工程的安全隱患,認真查、反復查,發現一個,整改一個,銷號一個,做到不帶隱患入汛。
4、抓好防汛物資儲備。去年冬修會上,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將防汛物資儲備任務下達至各鄉鎮街道,之后區防指又以文件、督查等形式,對各鄉鎮街道和防汛成員單位的防汛物資儲備情況進行督查和檢驗,確保防汛物資數量、品種足額落實到位。據統計,區本級落實車輛76輛、船只13艘、塊石2000立方、卵石2000立方、粗砂2000立方、油料21噸、麻袋1萬條、編織袋2萬條、草袋2萬條、杉木50立方、毛竹500根、潛水泵5臺、抽水機2臺等。各鄉鎮街道和成員單位也按要求儲備了防汛物資,保證防汛搶險需要。
5、抓好隊伍組織建設。入汛后,與區人武部聯合組織區防汛應急救生搶險隊伍進行實戰演練,提高防汛實戰能力,保證隊伍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搶得住,勝任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防汛任務。與此同時,抓緊落實一支萬余人的常設性干群搶險隊伍,嚴陣以待備戰防汛;落實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報汛員51人,加強水庫安全運行管理。
6、抓好基層防辦建設。按照省水利廳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局從去年開始在全區8個鄉鎮街道(除濱江街道外)開展鄉鎮防辦能力建設達標年活動,安排專項資金16萬元,為各鄉鎮防辦備配1臺電腦、1架數碼相機、1臺一體機以及防汛制度牌等,加快基層防辦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防辦的信息采集、傳輸能力。
二、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1、水利設施建設大會戰圓滿收官。針對2010年特大洪澇災害中暴露出的水利設施薄弱問題,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吹響了水利設施建設大會戰的號角,全區水利設施建設進入一個空前的發展階段,水利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水利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據統計,截至4月初,全區投資1887萬元,除險加固梅林堤、芳洲堤、張家渡堤等,全面加固天梁山、上神嶺兩座小⑴型水庫,整治16座小⑵型水庫的溢洪道;出臺小山塘除險加固獎補政策,搶修包括18座山塘在內的水毀工程。投資2850萬元,在東固、富田、新圩3個鄉鎮實施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維修改造渠道502.87公里,恢復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99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746萬畝。投資1633.6萬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6處,解決東固、富田、新圩3個鄉鎮的不安全飲水人口33152人,等等。
2、全國水利普查工作快速推進。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從2010年開始,我局集中精力抓好全國水利普查工作,認真完成前期準備、清查登記等階段性任務,已建立普查對象名錄,并對境內江河湖泊、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用水戶、河湖開發治理保護、水土保持、水利機構進行全面普查。目前,全區已完成6個專題、2個專項普查項目,31類別59種181個指標的普查對象清查工作,成功地通過了省廳的審核并錄入國家“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基層登記臺賬管理系統”中。屆時,水利普查數據將為我區水利規劃建設提供理論依據,為向上爭資搭建了寬闊平臺。
3、“十二五”水利規劃如期完成。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結合我區實際,重新制定水利發展規劃,計劃用十年時間,投資10億多元,建成防洪安全體系、農田灌溉安全體系、城鄉飲水安全體系、水資源安全體系、水土保持安全體系等“五大水利體系”。一是防洪安全體系,新建一批事關全局的防災減災工程,對水庫、山塘、堤防等病險工程進行除險加固,健全防洪預警預報系統和搶險救災組織系統建設。“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贛江、孤江、富水河及主要支流治理,完成梅林堤、芳洲堤、張家渡堤(含村背堤)、萬勝堤和5座小⑴型水庫、31座⑵水庫的除險加固,提高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二是農田灌溉安全體系,新建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對塘壩、引水陂、蓄水池等七小工程進行維修改造,更新改造電灌站1397.5千瓦、機井517千瓦,整治渠道1392公里,達到“旱能灌、澇能排、上機械作業”的目標。“十二五”期間,加快推進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力爭在2012年前完成新圩、文陂、值夏、富灘、河東、天玉6個鄉鎮的灌區維修改造,全區農田有效灌溉率達97%;推進白云山、貓兒下、花巖水庫等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推進應急抗旱水源建設,因地制宜修建中微型蓄引提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三是城鄉飲水安全體系,加快推進集中供水和城市自來水管網建設,力爭至2013年解決全區不安全飲水問題,城鄉自來水普及率90%。四是水資源安全體系,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用水總量控制21135萬立方米,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90立方米,工業水重復利用率75%,居民生活用水計量率100%,節水器具普及率80%。“十二五”期間,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平均達0.55以上,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灌溉水利用系數達0.7,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萬畝;采用“三灌”(滴灌、噴灌、微灌)技術,發展蔬菜、花卉苗木、藥材、農業高效示范園2萬畝。按照“改進工藝、循環再生、強化管理”的思路,大力推進工業節水建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60%。大力推廣使用節水生活器具,普及率達到60%;城區自來水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5%以內。五是水土保持安全體系,綜合治理小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減沙率達70%,水土流失率為13%。以新《水土保持法》貫徹執行為契機,“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富灘項目區(丹村)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爭取列入國家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規劃。
4、水利工程建設前期工作有序開展。扎實做好今年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準備,力爭7月完成實施方案,8月底前完成招標投標工作,9月中旬全面開工建設,計劃投資2850萬元,對新圩、文陂、值夏3鄉鎮的農田灌渠進行維修改造,增加有效灌溉面積2.7萬畝。抓緊做好今年農村安全飲水建設,計劃投資1791萬元,新建3處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工程,解決富灘、東固、文陂3個鄉鎮3.1萬群眾的飲水困難。超前做好今年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爭9月份完成天梁山、上神嶺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春節前完成珠源、龍形、蛇坑、大禾坑、約坑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三、水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明顯。2009年底,省水利廳將我區列入全省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試點,全市唯一一家。通過一年多來的努力,我區農業、工業、學校、社區、生態五大領域的節水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市率先開展水資源論證,明盛實業、豐順紙業完成了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編制,明盛實業中水利用項目實施方案已通過省級專家評審;全區節水農田灌溉面積達到3.06萬畝;節水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的“五進”宣傳活動已形成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節水理念深入人心,社會氛圍濃厚。抓緊編制和制定節水型社會建設各項規劃和制度。
2、第一期河道采砂權拍賣順利成交。針對我區境內河道管理混亂、采砂無序的現狀,今年元月,我區通過中介機構,首次對贛江芳洲段、孤江段河道采砂權進行公開拍賣,實現拍賣收入448.8萬元。
3、新《水土保持法》貫徹落實到位。今年是新《水土保持法》貫徹執行的第一年,我局一方面積極開展新《水土保持法》的學習、宣傳工作,組織干部職工逐節逐章學習新法,讓干部職工掌握新法的精神實質,不斷增強執法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我局加大對新法的執行力度。按照從源頭治理水土流失的思路,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嚴把建設項目水保審批關,華能井岡山電廠二期擴建工程水土保持設施已通過竣工驗收。此外,通過“一大四小”綠化造林工程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5000畝;統籌城鄉水保發展,清荒補綠、拆圍還綠、破墻透綠、見縫插綠,城區綠化5827畝,綠化率達37%。
4、化解水事矛盾糾紛確保社會穩定。今年來,按照“管防結合、內外結合、管教結合、建管結合”的工作機制,對水事糾紛案件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堅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在第一期河道河砂開采權移交過程中,因利益分配問題導致新舊采砂業主發生了分岐,同時出現了許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稍不謹慎就會激發各方之間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大局。我局結合“三民”活動新春行,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帶領工作組挨家挨戶到各采砂戶家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協調解決新舊采砂業主的實際困難,截至目前,全區沒有發生一起因河道采砂權拍賣引發出來的社會矛盾和水事糾紛。
5、依法辦理行政許可方便群眾辦事。按照“兩集中、兩到位”要求,我局安排一名專職人員在區行政中心服務大廳負責辦理水行政許可,今年來共受理水行政許可3件,辦理3件,辦結率為100%。同時,加強水行政規費收繳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征收水資源規費5000元,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4000元,砂石資源費41萬元。在政府網上及時公開工作動態、政策精神等方面信息89條,讓社會群眾充分了解水利工作。
四、其他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勢頭
1、抓好風險崗位廉能管理。根據區紀委《關于在全區開展風險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全區風險崗位廉能管理工作要點》文件要求,我局以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切實加強風險崗位廉能管理,確保崗位職責明確、業務流程規范、防范措施得力、預警糾偏及時,更加有效地預防腐敗,確保資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截至目前,我局已查找出內設機構風險點5個,個人崗位風險點12個,制定內設機構防控措施3條,個人防控制措14條。
2、抓好向上爭資工作。今年,我局重點抓好病險工程除險加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的包裝、申報、立項等工作,千方百計擠進省級、國家規劃,爭取上級支持,不斷增加水利建設投入。截至目前,我局共爭取上級資金1683萬元,占區里下達任務數的64.7%,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
3、抓好招商引資工作。今年,我局重點幫扶市區尚欽食品有限公司、區凈化設備有限公司發展工作。目前尚欽食品有限公司已完成廠房建設、設備安裝調試工作,預計8月份可正式投產。加派招商小分隊赴香港、廣東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幫助企業招工,現已完成招工人數30人,圓滿完成了區里下達的招工任務。
4、抓好宣傳水利工作。先后在國家、省、市級新聞媒體上刊發水利新聞報道95篇。其中:中央電視臺1篇,中國水利報7篇、國家水利部網21篇、中國水利網2篇,日報1篇、大江網6篇,人民長江報10篇、人民長江網10篇,水利網27篇,井岡山報10篇。
5、抓好其他各項工作。大扎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律知識普及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局也清醒認識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是水利基礎設施薄弱;二是水利投入嚴重不足;三是水利技術人才短缺;四是小型水庫管理調度難;五是小農水重建輕管現象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影響我區水利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局將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確保不發生“倒堤、垮壩、死人”的事件,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全區安全度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目標。
二是繼續抓好水利普查工作,按要求、趕進度、保質量完成好水利普查各項工作,絕不拖省里、市里的后腿。
三是扎實做好今年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準備,力爭6月底前完成工程實施方案,8月底前完成招標投標,爭取9月中旬開工建設。計劃投資2850萬元,對新圩、文陂、值夏3鄉鎮的農田灌渠進行維修改造,可增有效灌溉面積2.7萬畝。
四是扎實做好今年農村安全飲水建設準備,計劃投資1791萬元,新建3處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工程,切實解決富灘、東固、文陂3個鄉鎮3.1萬群眾的飲水困難。
五是扎實做好今年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爭9月份完成天梁山、上神嶺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月底前完成珠源、龍形、蛇坑、大禾坑、約坑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六是繼續做好招商引資、河道采砂拍賣、向上爭資等各項工作,力爭更多的除險加固、節水型社會建設等項目進入國家、省級規劃,加快推進我區水利持續發展。
- 上一篇:局長在經濟運行和項目建設會發言
- 下一篇:物資供應的經濟技術探究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