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組織建設上半年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13 09:13:38
導語:工會組織建設上半年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圓滿完成了基層工會組建工作任務。縣經濟普查登記的法人單位共有710家,到2013年6月實組建630家,占總數的87%。今年上半年,新組建工會組織25個,占市總下達任務30家的83%;發展會員960名,占市總任務1000人的96%;其中女職工422名,農民工768名,超額完成市總下達任務。截止目前,我縣4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除1家停產企業外,其余41家已全部組建工會組織,組建率達97.87%;全縣28家限額以上貿易、餐飲、住宿業企業,9家資質以上建筑業、房地產開發業企業,4家外商投資、港澳臺商投資等企業均已全部組建工會組織,組建率達100%。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有企業69家,除1家已停產企業外,已全部組建工會組織,組建率達到98.55%。全縣一家勞務派遣企業,全部組建工會,共有派遣職工1040人,全部加入工會組織。
(二)健全完善了工會領導班子。根據《中國工會章程》有關規定,按照宜工黨組[2011]25號、42號和宜工黨組[2013]3號文件精神及縣委要求,縣總工會于5月8日召開了第十屆四次全委會,圓滿完成了縣工會委員會10名缺額委員和經費審查委員會2名委員的替補增補工作,會議采用無記名投票選舉的方式,選舉產生了新的工會主席、常務副主席和副主席,健全了縣總工會領導班子。
結合縣、鄉換屆實際,指導和督促全縣45個屆滿工會按期進行了換屆選舉。縣直一級單位和產業(行業)工會聯合會根據人員變動和任期屆滿情況,適時組織進行工會換屆,選舉新的工會班子,規范工會干部任職程序,在實際操作中,指導縣直單位把政治上堅定、思想上進步、作風上嚴謹、業務上精干,具有高度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和較高業務水平的優秀人員選拔到工會崗位上來。根據全縣12個鄉鎮工會聯合會人員變化大的情況,及時配備了12個鄉鎮工會聯合委員會,工會經審會和女職工委員會班子。
(三)推選上報了市總代表大會工會代表。根據《市總工會關于做好市工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推選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自下而上,層層推選,縣總工會工會審核,縣委審定的程序,認真完成了16名出席市總四次代表大會代表的推選工作。
(四)扎實開展了“三萬”活動。以“萬名工會干部訪萬組送萬箱”為載體,扎實開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豐富“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推動新跨越、實現新趕超”主題實踐內容。在全縣工會組織中深入開展“四聯兩訪”活動,即每名班子成員帶隊聯系一家企業,每名工會干部聯系一名困難職工、一名先進人物、一名技能人才;走訪企業班組、走訪職工。截止6月底,縣工會共走訪企業30家,走訪班組60個,培訓工會小組長60人;贈送關愛箱60個,召開職工座談會6次,開展個案訪談6人,媒體報道3次,其中市級以上媒體報道1次。
(五)拓展了工會組織建設思路。針對我縣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外出務工人員維權案件逐年增加的新形勢,縣總工會拓展工作思路,在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等地探索建立異地工會組織和職工服務中心,為籍職工提供就業信息、職工權益維護、生活困難幫扶、勞動爭議調解等服務。今年3月,完成了在京職工服務中心的掛牌成立,5月份,啟動了江蘇、浙江等地建會和職工服務中心的籌備工作。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強化領導,摸清底數。
自去年9月以來,縣總工會就將“兩個普遍”工作作為今后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來組織落實,按照經濟普查名單逐一調查登記,進行全面摸底調查,依據企業實際狀況組建工會組織。同時成立了“百日建會建制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組長由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副主席同志擔任,成員由各部室負責人組成。并將工會組建任務分解到各單位,把“百日建會攻堅行動”分配的任務納入全縣黨政目標管理,實行一票否決。
(二)強化措施,依法組建工會。
一是及時安排部署。為認真落實市總工會年初下發的全市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工作目標和“百日攻堅行動”的通知精神,縣總工會對這兩項工作進行了認真部署和安排,及時下發了《縣總工會關于落實2013年全縣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工作目標的通知》,將2013年度全縣工會組織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到了基層。轉發了《市總工會辦公室關于集中開展2013年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百日攻堅行動”的通知》,以大力推進工會組建和普遍開展“三亮”活動為載體,扎實推進企業法人依法普遍建立工會組織,不斷規范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努力提高企業建會率,提升企業建會質量,在全縣企業掀起了新一輪建立工會組織“百日攻堅行動”熱潮。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茅坪鎮和郭家壩鎮是我縣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較多的兩個大鎮,工會組建任務重,工作難度大。縣總工會將這兩個鎮作為這次攻堅行動的重中之重,聯合鎮工會組成工作專班,共同展開建會攻堅戰,將工會組建工作任務責任落實到人。
三是實行分類指導。縣總工會針對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建會方案,及時指導,著力推動規模以上企業建會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工會組建工作。
(三)強化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的建設力度。
一是組織小型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工會聯合會,實現工會組織的“二次覆蓋”。針對我縣部分企業分支機構較多,存在一個法人代表注冊多個公司和企業關、停、并、轉較多情況,縣總工會結合實際,在摸清企業狀況后,因地制宜,分析研究操作方案,做到工會組建不掉一家,不漏一戶,扎扎實實,把所有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如:郭家壩將18個柑橘打蠟廠組建為一個工會聯合會;縣交通運輸局依托縣港航管理局將全縣11個水上運輸企業組建為一個工會聯合會,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二是按照“規模適中、數量適度、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根據鄉鎮、村(社區)同一產業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等特點,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有效擴大了工會組織的覆蓋面。鄉等地工會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方式上不斷創新,通過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覆蓋大量小型企業,通過聯合會的建設推動小型非公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至2013年6月,我縣已建縣級行業性工會聯合會2個,覆蓋基層工會數29個,涵蓋企業法人31家,覆蓋職工1340人;縣以下區域性工會聯合會19個,覆蓋基層工會數319個,涵蓋企業法人數193個,涵蓋職工會員數20922人;縣以下行業性工會聯合會6個,覆蓋基層工會數12個,涵蓋企業法人數48個,涵蓋職工會員數998人。
(四)強化基層工會組織工作臺帳建設
1、落實保障,完善組織建設臺帳。縣總工會先后為基層工會配備5臺電腦,落實硬件保障;12個鄉鎮明確了12名工會干部擔任三個數據庫動態管理員,其中有11名是工會聯合會副主席兼任,落實人員保障;縣總工會在會議培訓的基礎上,下發軟件操作培訓資料34份,落實技術保障。在數據庫建設中,我縣及時填報、管理、維護、更新,建立規范的基層工會組織建設臺帳,做到了內容齊全,帳實相符,實現了“實名制建會、臺帳式管理”。
2、建立健全了本地規模以上企業臺帳。縣總工會以貫徹落實《企業工會工作條例》為重點,著力推進企業工會工作規范化建設。全縣12家200人以上的規模企業,其中達到省一級標準有7家、達到省二級標準2家、達到省三級標準的3家,推動解決了全縣工會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使我縣工會工作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3、建立健全了非正常經營企業法人臺帳并適時更新。縣2010年經濟普查的法人數據為710家,通過多途徑,全方位調查,現有80家單位停產(注銷、未投產、外遷、企業在建),截止2013年6月,具備建會條件的630家企業已全部組建工會。
4、建好了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工會組建數據庫。我縣現有三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外商投資企業和2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均已按要求全部建立工會組織。
(五)強化工會干部能力建設。
今年,我縣工會將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實干型工會為重點,把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道路同我縣工會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在全縣工會系統倡導勤學善思、與時俱進、服務為先、求真務實的觀念,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規范辦事流程,嚴明工作紀律,創新工作思路,提高全縣工會干部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創造性地推動全縣工作的開展和各項任務的落實。
三、下一步打算
(一)進一步深化開展建立工會組織“百日攻堅行動”,繼續全面普查,查漏補缺,掃除建會工作的盲點,重點加大行業性、區域性工會組建力度,擴大工會組織的覆蓋面,確保實現我縣企業工會組織“全覆蓋”的目標。
(二)進一步建好基層工會組織工作臺帳,規范數據庫管理,做到及時更新,動態管理,內容齊全,帳實相符。
(三)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工會組織的工作指導,推進工會組織規范化達標工作,促進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
(四)建好等異地工會組織和職工服務中心,并發揮作用。
(五)適時組織開展工會主席培訓,提高新任工會主席的能力素質,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工會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