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班子整改方案落實情況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24 03:56:53

導語:領導班子整改方案落實情況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班子整改方案落實情況工作匯報

一、加強鎮委班子自身建設方面

(一)鎮委班子和成員理想信念減退的問題

抓好理論學習,夯實理論根基,特別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鎮委班子的黨性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完善鎮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制定有針對性的自學和集中學習計劃,每月集中學習研討不少于2次,每次集中學習突出一個主題。先后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新型城鄉統籌發展、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改革、系列講話精神等為主題開展集中學習。

(二)鎮委班子和成員紀律意識松懈的問題

堅決同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在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區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上不搞變通、不做選擇、不打折扣。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區相關規定,對個人住房、公車使用、辦公用房等進行全面清理整改。

(三)決策的民主性和前瞻性不夠的問題

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重大項目、重大規劃、重大資金的使用由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班子會根據議題邀請黨支部書記列席。經常聽取村(居)委會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

(四)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到位的問題

嚴格落實《中共市委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接受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不收受紅包禮金、有價證券,不插手工程項目招投標,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公款宴請,不利用權力和職務之便為子女親屬、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不當利益,不出入私人會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會所會員卡,樹立起一個廉潔奉公、為政清廉的班子形象。

二、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方面

(五)便民中心服務窗口行政效能低下,政務服務不到位、效率低下的問題

推進鎮級機構改革,設立市政服務中心,將鎮直屬的3個事業單位升格為副科級;延伸設立區城管執法局中隊和副科級的區住建局規劃建設管理所;通過下放的首批22項行政審批事項,使政府職能由傳統鄉鎮管理模式,逐步向高效運轉的城市管理模式轉變。通過改革內設機構,提升干部執行力,提高服務效率。

(六)推動基層服務型組織建設的力度不夠的問題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力爭用2年時間解決4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漏、危、小”等難題。嚴格鎮干部考勤紀律,整治鎮干部“走讀”,推進鎮政府工作間建設,完善鎮村干部聯合“駐村、坐班”制度。通過控制黨員數量和質量,緩解黨員隊伍老齡化;提升干部執行力,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組織村兩委干部學習統籌城鄉相關知識,發揮好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員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能力,如2015年12月25日,組織鎮村干部前往澄邁福山、橋頭等地考察學習福橙和橋頭地瓜等現代特色品牌農業,以便在2016年重點打造“淮山”等特色農產品,促進農民增收;2016年結合三八婦女節活動,計劃組織鎮村婦女干部參觀學習考察十大最美小鎮和十大最美鄉村中的,以便推動最美鄉村創建,確保在2016年底前實現鎮最美鄉村全覆蓋。投入80萬元升級云嶺村委會辦公樓,服務基礎進一步夯實。

(七)在破解農民增收緩慢這個難題上辦法不多的問題

2011年至2013年間,鎮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依次為10%、12.1%、20.5%,增速逐年增加,從2010年的5275元增長到2013年的7839元.受今年威馬遜強臺風的影響,農業增速減緩,但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土地入股等方式,農民增收保持在20%左右的增速,2015年達到9554元,2016年有望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一是以項目促就業。201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043億元,依托產業園和傳統農業品牌,打造特色產業支撐,促使農村勞動力向各企業就地轉移,累計解決就業崗位2000多個。發揮投資的乘數效應,有效拉動鎮墟商貿繁榮,居民商業服務收入有了較大的增長。二是以產業促增收。與市供銷社聯合成立南山村果子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產業扶貧,打造供銷社+村委會+全體農戶的股份合作集體經濟新模式,每人可增收1500元左右。以貧困村莊大后坡為試點,聯合市工商聯,整合120萬元資金修建文化廣場、環村路以及農家客棧,組建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專業合作社,每人可增收1200元左右。三是以確權促流轉。通過“六權”確權,明晰土地權能,提高經營權流轉、融資的效率,抓緊推進土地流轉的各項試點工作,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打造土地規模化集中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如通過六權確權流轉撂荒地1000畝,引進大昭圣典,發展訂單農業。2015年受兩次強臺風的影響,增速減緩,但通過積極組織農民整合土地資源,以土地入股參與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已落實流轉面積5000多畝。農村居民的收入構成也由過去的務農收入這一單一形式向服務業打工收入、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的土地租金收入等多元化組成轉變。四是大力清理土地“三過”問題。制定《鎮農村土地承包“三過”問題清理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以鎮長胡余亨同志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區農村土地承包“三過”問題清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府辦〔2015〕62號)精神,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土地租賃時間過長、規模過大、租金過低等問題開展清理活動。鎮紀委、農業服務中心、國土等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我鎮1個社區、7個村委會農村土地承包展開全面的調查摸底,工作組也多次與嶺腳熱作場開會研究桃上村與嶺腳熱作場的聯營問題,2015年11月19日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桃上村已和嶺腳熱作場解除聯營合同,目前我鎮正引導該地塊420多畝土地進入產權交易平臺流轉,引導龍頭企業與桃上村合作開發金棕櫚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發展花卉產業,農民每畝地的年均收入由14.1元上漲至800多元。

(八)一些信訪積案至今未完全化解的問題

充分發揮鎮委班子成員在化解信訪積案工作中的牽頭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和力量,推動還沒有解決案件的化解穩控工作,確保做到“四個到位”。創新群眾工作方法,重點協調疑難復雜信訪事項,加強督查督辦。化解了一批20多年的土地遺留問題,化解了中央巡視組巡視省期間涉及鎮的11項信訪件。

(九)惠民政策沒有真正“落地”的問題

進一步規范惠民資金的管理,加大監督力度,嚴格落實惠民利民政策。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提出“鎮2015年十大民生項目”,涉及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就業、環境、鎮墟基礎設施建設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總投資額近3000萬元。目前農村垃圾收集轉運、鎮墟路燈、鎮就業與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六權確權、燃氣管道工程、衛生院改造升級、市民文化廣場、鄉村道路建設、安全飲水、校園環境改造等10個項目已完成。

(十)超強臺風“威馬遜”災后恢復重建和災后恢復生產問題

自鎮遭受超強臺風“威馬遜”襲擊后,鎮委鎮政府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將抗風救災工作視為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戰場,按《市區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實施方案》,全力做好災后的恢復重建工作。

1、完善應急預案。由鎮黨政辦結合鎮的實際情況,對各項應急預案進行反復的修改完善,制定出臺了《市區鎮防風防汛工作預案》和《市區鎮防御強臺風應急預案》,確保在臺風災害發生時能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實現及時預防和科學處置因強臺風帶來的各種災害,做到防于災前,救于災中,建于災后,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恢復農業生產。一是按“夏損冬補”的辦法,加強指導,引導群眾發展冬季瓜菜和一些短期的農作物,通過提高冬季瓜菜種植面積、提高產量等辦法保障群眾的基本生計。由鎮農業服務中心組織村民開展瓜菜的補種工作。二是大力推廣農業保險工作,確定一名鎮農業保險工作專干,在全鎮8個村(居)委會各確定一名農業保險工作協管員。三是積極推進東部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推廣富硒富鍺農產品的概念,引導群眾種植淮山、毛薯等特色農產品,鞏固擴大淮山、蓮霧、花卉、瓜菜“四大品牌”優勢,著力在標準化、產業化上下功夫,做優第一產業。2016年,鎮啟動淮山“十個一”扶持項目,進一步鞏固擴大鎮富鍺富硒淮山影響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四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與農民合作,農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出技術和資金的方式,增加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機會和土地分紅,增加收入。如引進大昭圣典公司,合作建設一個大約500畝的有機蔬菜基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集約連片種植,統一網上銷售。

3、修復市政設施。由鎮市政服務中心對鎮墟范圍內受損的樹木、綠植進行扶正栽植,對受損的路燈進行修復,并于當月27日中午完成鎮區內因臺風產生的全部550噸垃圾的清理工作。

4、修繕受損房屋。修繕受損房屋。鎮民政辦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要求,對受損的房屋進行修繕。威馬遜倒損房屋已全部修繕、重建完工。全鎮共發放重建補助資金133900元,發放率100%;發放過渡安置費9180元,發放率100%;發放維修補助資金318000元,發放率100%。

(十一)群眾反映農村垃圾、道路差問題

一是解決行路難問題。爭取上級部門支持,下大力氣落實資金,硬化潭連路、新興路、北莊洋機耕路等一批共32公里的鄉村道路。二是構建鎮村垃圾收集轉運系統治理垃圾圍村難題。爭取省市區資金約500萬元,在100個村民小組全面實施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工程,基本實現垃圾日產日清,有力地改善了鎮村衛生環境。

(十二)文明生態村建設問題

根據《關于印發<市加快建設統籌城鄉示范鎮實施方案>的通知》(海辦發[2015]22號)要求,鎮將用2年時間對進行文明生態村整鎮創建,實現鎮文明生態村創建率達到100%。當前鎮鎮共有82個自然村,已創建51個,還有31個沒有創建。按照鞏固、提高、延伸、輻射的思路,我鎮計劃用2年時間打造文明生態鎮,2016年擬投入資金300萬元,2016年擬投入資金300萬元。

目前,2015年已投入36萬元,完成大后坡、坡上、玉仙、昌木、向北村生態文明村建設。2016年,為切實抓好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制定《區鎮文明生態村連片創建方案》。動員全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采取有力措施,鞏固已有成果,改進簿弱環節,力爭在2016年年底前,通過連片打造“五個片區”和“一個長廊”,即大后坡至坡侖村、美下村“三十六曲溪片區”、桃上村至湖汜村“環水庫片區”、玉仙村至潭連村“南渡江休閑片區”、美丹村至北橋村“農業觀光片區”、白水湖村至上村“環白水湖片區”以及云美路“十里花卉苗木生產交易長廊”,實現全鎮文明生態村創建全覆蓋。

(十三)解決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問題

為深入整治違法建筑、環境污染、“三車”和占道經營等問題,特別是著力解決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問題,鎮以此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深化“城市管理年”活動,在由中共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省農業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5尋找最美村鎮》評選活動中獲評“十大最美小鎮”。

一是打違控違相結合,構建長效監管體系。鎮將宣傳教育,依法拆違與和諧控違相結合,堅持群眾自拆、相關部門助拆和依法強制拆除。制定《鎮地上巡查控違建實施方案》,分級分責、分片分區,明確鎮干部防違控違責任。每天對主要道路兩側、重點項目周圍、基本農田等區域進行巡查,對巡查中發現的頂風作案,加建搶建的新增建筑拍照取證留存,及時列入近期拆違計劃中。將鎮區規劃范圍劃分為八個責任片區,簽訂《鎮打違控違目標責任書》,各分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工作組組長為直接責任人,負責責任片區內一切違法建設的巡查、監管、拆除工作。2015年全鎮依法拆除違章建筑21446㎡。同時,鎮結合當前已有的11項規劃,加強規劃的管理。發揮規劃管理所、市政服務中心、城管中隊、國土所等規劃管控職能部門的作用,強化宅基地審批、建設項目選址工作,有效控制違章建筑滋長的勢頭。二是整合市政服務中心、城管中隊和環衛隊職能,避免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鎮強化鎮墟主要街道的交通管理,云定路口、美蘭路口及海榆中線道路兩側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等情況得到有效遏制;通過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海報、上門入戶宣傳等方式,提高茶肆飯店的經營者和群眾的衛生意識,亂丟垃圾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構建農村垃圾收集轉運系統,治理垃圾圍村。爭取省市區資金約500萬元,在全鎮100個村民小組全面實施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工程,為農戶免費配備垃圾桶,為自然村免費發放垃圾手推車,并通過各村委會自行籌備聘用、鎮政府備案的方式,為每個村小組配備一名保潔員,基本實現垃圾日產日清,有力地改善了鎮村衛生環境。

三、從嚴管理干部方面

(十四)對干部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

深入開展“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持續整治“庸懶散奢貪”,重點解決政令不暢通、工作效率低、服務意識差、作風不扎實等突出問題。

(十五)存在公款消費、變相高消費的問題

從嚴管理和規范公務消費,合理界定公務接待、公務外出、公車使用等行為;減少在外工作用餐,盡可能安排在食堂用餐;減少公車使用,非緊要事項一般不安排公務用車;切實規范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方面的管理,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通過以上方式,進一步規范公務消費行為,2015年,全鎮“三公”經費支出下降5%。

(十六)作風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針對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出來的問題,逐項研究制定相關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研究制定執行制度的監督檢查辦法和紀律處分規定,以強有力的制度約束,推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常態化長效化。制定執行制度的監督檢查辦法和紀律處分規定,以強有力的制度約束,推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四、促進科學發展方面

(十七)城鎮化建設推進較慢問題

圍繞建設“省級示范鎮”的目標要求,發揚五加二、白加黑、三合一,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強化龍頭示范鎮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扛起示范鎮建設的歷史擔當和政治擔當,統籌推進計劃單列鎮和統籌城鄉示范鎮建設,全力促進鎮域經濟全面提升。在規劃編制、改革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村鎮面貌顯著改善,農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長,為全面推進示范城鎮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