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制度改革進展情況匯報

時間:2022-07-09 08:53:30

導語:社會救助制度改革進展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救助制度改革進展情況匯報

一、涉及民政社會救助改革情況

1、城鄉低保制度

城鄉低保制度不斷修改完善,我縣城鄉低保標準確定,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適時調整,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2007年的175元/月,693元/年,調整到現在的340元/月,2300元/年。為進一步規范城鄉低保核查,開發了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比對系統軟件,對低收入家庭的財產、經濟狀況核實提供了保障,確保我縣低保的公開、公正、公平,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制度

全額資助農村低保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部分資助城市低保對象參加城市居民一般醫療保險。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對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供養對象,因病住院治療,除新農合,醫保報銷,一站式救助后,實行全額救助。對城鄉低保對象,除新農合、醫保報銷外,還可以通過一站式給予二次救助。對因患重特大疾病的家庭實施大病醫療救助,最高封頂線由2008年3000元調整為現在的20000元。

3、臨時救助制度

歷史以來城鄉居民臨時救助都在開展,但都未出臺規范性文件,救助程序不規范,且救助隨意性較大,救助金額少;2014年2月各級政府出臺了規范性城鄉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制度,規范了臨時救助申辦程序,建立了臨時救助專項資金明確了救助標準。我縣確定了最高救助封頂線為3000元。解決了困難群眾突發性救急救難問題。

3、農村五保、孤兒、城市三無救助制度。

我縣加大了養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完善管理制度。2008年以前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為分散130/月、集中170/月,孤兒供養標準為300/月,“城市三無”供養標準為175/月。調整為現在的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分散300/月、集中320/月,孤兒供養標準為678/月,“城市三無”供養標準為340/月。并建立了自然增長機制。

二、存在問題

1、城鄉發展不平衡,低保差異較大。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實惠。

2、社會救濟觀念存在偏差。一是貧困者在需要救助時難于啟齒,不敢維護自己的受助權;二是一些城鄉居民把城鄉低保當成國家發放的福利,覺得自己困難與否都該享受低保補助。

3、救濟資金投入不足,社會慈善事業發展不足,救濟水平偏低。

現在我縣的低保標準為農村居民人均收入2300元/年,城市低保為人均收入340元/月,雖然這一標準較前幾年在逐步提高,但仍然遠低于城鄉居民平均消費水平。

三、建議意見

1、進一步提高救濟標準,合理分配、提高救濟資金,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無差異。

2、完善社會救濟立法,把社會救濟提升到法律的層次,改變人民群眾的社會救濟觀念,完善與社會救濟相關的法律條款,構造一個系統化,科學化的社會救助體系。

3、動員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合作,政府部門體現的是法定與主導的責任,民間組織更多體現的是道義與補充的責任。實現互補,有利于整個社會的慈善環境和社會救濟體系的完善。鼓勵民間組織以自命名的方式設立慈善基金,增強社會救濟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