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16 04:39:07

導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匯報

區農業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以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貧困戶脫貧為目標。認真履行職能職責,創新機制體制,謀劃產業發展,依托農業產業項目,以“優質糧油、綠色果蔬、花卉苗木、生態養殖、鄉村旅游”五大主導產業培育特色農業產業;較好地完成了各項脫貧攻堅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領導,責任落實情況

按照省、市、區關于脫貧扶貧工作要求,我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一是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定崗定責,明確了各分管領導和相關站股室責任目標。二是整合中、省、市項目資金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助推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貧困戶產業脫貧。三是選派了農業,水產,畜牧及經濟管理專家32人進村擔任駐村農技員,成立了4個專家服務團和10個技術巡回小組從事技術指導,派岀57名干部幫扶結對貧困戶267戶。同時我局還制定了具體的幫扶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做到幫扶工作目標明確,幫扶項目規劃可行,幫扶措施具體,考核獎懲機制落實,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有力。

二、產業扶貧項目建設情況

全年共計投資約1.5億元,包括中、省、市項目資金3100余萬元,區級財政產業扶貧項目補助資金160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1150萬元、社會資本投入9000余萬元。在18個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扶貧項目30個,目前開工建設29個,開工率96.7%,已完成項目18個,完成率62%;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0.45萬畝,占全年任務的100%,建成現代經濟作物產業基地0.7萬畝,占全年任務的77%,建成糧油基地0.8萬畝,占全年任務的90%,新增農機動力1500千瓦,改建動力提灌站2處、新建農機化生產道路4公里;三品一標產品數量達50個,依靠農業產業脫貧人數達到1100人,村集體收入達3.5萬元,增速11.3%。產業扶持基金已使用851.945萬元,其中貧困戶借款用于產業發展占83.5%。

三、“五個一”技術幫扶開展情況

我局選派32名駐村農技員到貧困村開展“五個一”技術幫扶行動,走訪貧困戶5800人次。一是精準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根據貧困村產業發展情況,著力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二是培養科技示范戶,2018年培育科技示范戶200戶,新型職業農民98人。三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進培育農民合作社39個、家庭農場1個,帶動1100貧困人口依靠產業脫貧。四是開展技術培訓,在貧困村累計開展技術培訓2830人次,在關鍵農時季節,開展集中技術培訓指導人均達到53次以上。

四、集體經濟建設

截止目前,今年預脫貧9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按照人均6元都已經達標。

五、扶貧領域作風建設情況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強化目標導向,強化責任擔當,強化問題意識,嚴格問責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扎實等問題。一是區農業局各部門按職能職責,圍繞扶貧工作開展了多次專項治理,以嚴肅的態度,嚴格的標準、嚴明的紀律抓好扶貧自身作風建設。二是區農業局領導帶頭示范,對扶貧中突出問題,追根溯源,舉一反三,完成扶貧作風建設政策措施。三是加強學習培訓,組織相關站股、基層干部的培訓,深入學習貫徹黨的關于脫貧攻堅的新部署,新要求,增強責任擔當,提高業務能力。

六、存在的問題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小,產業化、集中化、精致化經營水平偏低,主導產業不突出。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較弱。二是農時季節性強,部分項目由于農時季節、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導致項目建設進度較慢。三是產業扶持基金使用途徑單一,貧困戶自身產業發展能力較弱,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少,制約了產業扶持基金的使用方向和途徑。

七、下步打算

一是加強模式創新,示范帶動。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模式,探索“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推廣“豬—沼—菜”“豬—沼—果”等立體種養殖模式,示范帶動區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全面發展。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整合各項涉農資金,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風險能力。

三是加強項目包裝儲備。針對貧困村地理條件、資源稟賦等科學謀劃、包裝儲備一批農業產業項目,引進培育一批新型經營主體。每個鄉鎮儲備10個以上產業發展項目,每個貧困村儲備項目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