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黨組織隸屬關系的調查情況
時間:2022-06-30 05:05:00
導語:關于企業黨組織隸屬關系的調查情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怎樣與時俱進,怎樣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又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新的黨組織隸屬關系。帶著這個課題,我們對本系統黨組織的隸屬關系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一些想法,供有關部門和領導參考。
一、電氣集團總公司系統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基本狀況
*電氣(集團)總公司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已經形成多樣化。大致有三大類四種情況:
第一大類:資產關系與黨組織關系相統一的。即,既管資產,又管黨組織。這主要是一大批原來機電工業管理局管理的單位,在機電工業管理局轉制為電氣集團總公司后,成為二級子公司或三級子公司。黨組織的管理工作比較順。
第二大類:資產關系、黨組織關系相分離的。這大致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總公司在本市投資比較大的集團(投資比例占50%以上),但黨組織不隸屬于投資方。這些單位主要有*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長江計算機(集團)公司等2家單位,其黨組織關系仍然在市工業黨委,由工業黨委管理,工團關系仍由市總工會和團市委管理。
第二種情況是跨地區投資的,這些單位有的是控股的,有的是不控股的。這些單位的黨組織隸屬關系有的受原來的投資方管理,有的受所在地的地方黨組織管理。如*電氣集團無錫葉片廠,其資產由*汽輪機廠管理,但經與無錫當地黨組織協商后,黨組織由無錫當地黨組織管理;再如,*三菱電梯有限公司在外地的分公司,其黨組織全部由*三菱電梯有限公司黨組織管理。其他類似的單位還有許多。
第三種情況是沒有資產關系,但黨組織關系委托管理。這類單位主要是在原來*市機電工業管理局承擔一部分政府的職能的時候,由中央部委辦、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單位委托*市機電工業管理局管理在滬企事業單位的黨組織。這些單位的黨組織并沒有隨著電氣集團轉制,而改變其隸屬關系,仍隸屬于*電氣(集團)總公司黨委或行業黨委管理。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4306工廠、中國人民解放軍2601工廠、*電控研究所等9家。
第四種情況是企業已經轉制,黨組織隸屬關系未變更。目前*電氣系統內共有轉制、改制或正在轉制、改制的中小企業206家。這些企業轉制后行政主管單位已經變更為地區,并納入到地區稅收范圍。但尚有115家單位的黨組織關系保留原來的隸屬關系。
第三大類:是沒有資產和黨組織隸屬關系,僅有群眾組織管理關系。這類單位主要是由于中央在滬單位的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引起的。如*電器科學研究所、*電纜研究所等6家原來都是中央各部委管理的單位。1999年中央將其下放到*市后,這些單位的資產關系就到了*市經濟委員會,黨組織關系也同時轉到市工業黨委。但是,由于市工業黨委沒有工會和團的組織,因此,這些單位的群眾組織仍然由*電氣(集團)總公司管理。
二、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多樣化造成管理上諸多不利
在調查中,我們明顯地感受到由于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多樣化,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帶來了諸多不利。
1、不利于黨對群眾組織的有效管理
群眾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怎樣使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更加緊密結合,需要黨組織更加有效地加強對群眾組織的領導。但是,象*電器科學研究所等6家原中央部屬單位下放到*市后,其資產關系到了市經委,黨組織關系到了市工業黨委。而工會和團組織卻由*市機電工會、*電氣(集團)總公司團委管理。這就很難使上級布置的工作和這些單位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對這些“一仆多主”單位的管理中,由于在領導關系上沒有隸屬性、工作內容上缺乏針對性、工作要求上存在照顧性,因此,容易出現管理上的簡單化,工作要求上的一般化的問題,不利于黨組織對群眾組織的領導。
2、不利于管資產與管人相結合
電氣(集團)改制后,其已經從政府的職能管理者,變為國有資產的投資者和管理者。電氣(集團)作為國有資產的代表,必須通過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來保證企業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通過對經營者管理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但是,管人與管資產的分離,就很難實現對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
3、不利于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相結合
對一些代為管理的黨組織,雖然隸屬于*電氣(集團)總公司黨委或行業黨委管理。但是這些單位在重大問題上和具體的工作要求上還是聽命于他們的行政上級,在黨建工作的日常管理中這些單位主要是根據其上級行政工作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的,而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的管理卻是分開的,致使黨的工作與經濟工作很難相結合。另外,這些單位的改革、發展工作是按照其行政上級單位的要求而開展的,有自己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與電氣(集團)總公司的工作有一定的差異性,致使電氣總公司的工作布置難落實,工作要求難到位。
4、不利于總公司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
近幾年來,*電氣(集團)總公司通過對206家中小企業的轉制、改制,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性質,使這些企業退出國有企業系列,成為有多種經濟成份的新型經濟組織。這些企業轉制后行政管理關系的主體已變更到企業注冊的所在地區,并納入地區稅收范圍。在資產關系和管理關系上,都已納入了地區的管理范圍。因此,其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和黨員的組織關系應該本著管資產、管人相一致的原則,轉到企業注冊地的黨組織。從目前115家尚未轉移黨組織關系和黨員組織關系的企業情況看,存在不穩定因素,企業轉制到地方,原來國有企業的一套管理方式對他們沒有了約束,有的企業在用人問題上、干部管理上、企業內部分配上和資產運作過程中缺乏約束,出現了偏差,引起職工群眾的不滿和對立,可是這些單位的行政關系已經變更,總公司不能管,而組織關系未轉到地區,地區又不便管理,因此,出現管理上的真空現象,導致集訪和群訪事件的發生。在這種無奈之下,總公司黨委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來處理這些問題。
三、對進一步理順企業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建議
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多樣化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的建設帶來的影響我們必須重視,并且對一些問題要作出比較科學的規定。使黨組織的管理更科學、更規范、更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有關單位和部門,要把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工作放到重要的議事日程,認真研究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多樣化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影響。要組織專門力量專題研究如何使新時期的黨組織關系更科學、更規范、更合理、更有利于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第二,方法上要不斷創新。要堅決打破條塊分割的局面,充分合理地利用好黨組織的有效資源??梢韵却_定幾個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1、屬地管理原則。即屬地方黨委管理原則。可以明確那些單位的黨組織要屬省、市地方黨委或地方黨委的派出機構管理,那些單位的黨組織要屬區縣黨委或區縣黨委的派出機構管理。對需要屬地管理的企業,可以按照資產規模的大小來加以劃分。
2、屬資管理原則。即按照資產管理原則。對一些資產規模比較大的集團公司,其下屬的單位黨組織可以按照資產關系由集團公司的黨組織管理;對其控股的企業,也應該由其進行管理。對多元投資且不控股的或股份較小的單位,可以由相對控股的單位的黨組織進行管理,如相對控股的單位沒有建立黨組織,則可以明確屬地管理或多元投資的幾方協商確定黨組織的隸屬關系。
3、歸口管理原則。如對中央在滬單位和中央部委辦的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的管理,可以充分發揮市政府協作辦等部門的作用,不分條塊,不分單位性質進行歸口管理。
4、統一管理原則。對一些既不能屬地,又不能屬資,又不能歸口管理的黨組織,可以采用結合管理的原則,成立專門的黨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如在一些工業園區,可以成立工業園區黨組織進行統一管理。
第三,操作上要積極慎重。
對在操作中的問題,從實踐看,我們認為只要上級有明文規定,都比較好處理。比較難的是一些轉制企業的黨組織,要真正做到理順關系還有許多障礙。
從屬地難的現象上看,主要有:
1、轉制企業不想“走”。在轉制企業黨組織關系屬地化的推進中,就我們總公司來說,做了不少思想上和“技術”上的準備工作。但轉制企業黨組織本身對屬地管理不積極,缺乏自身的屬地“動力”。這些黨組織長期以來已習慣了電氣系統黨建工作的“套路”,也已習慣了“有難事找上級”和習慣了上級事事關心,主動支持的工作環境,對劃轉以后如何與地方黨組織管理接軌心中沒底,對今后遇事能否象過去那樣有上級的關照缺乏信心。
2、地方黨組織不愿“接”。在轉制企業黨組織關系屬地過程中,遇到了部分地區黨組織推諉的情況。一些地區以上級沒有文件規定為由,不愿接。有的地區黨組織不便明推,就借對轉制企業不了解,需要對這些企業的資產、稅務、債務、人員、股權等等方面作一次全面了解再定。致使轉制企業的黨組織關系遲遲難以劃轉。
3、離崗黨員不肯“轉”。
總公司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對離崗黨員管理的若干規定》,明確要求對長期離崗的黨員的組織關系劃轉地區。但離崗黨員對組織關系劃到地區持“保留”態度。其中對企業的依賴和遇事找領導的心態,是導致這些黨員不肯劃轉組織關系的主要原因。
4、相關政策不明確。企業轉制及其黨組織關系的屬地管理問題,目前上面對此尚未作出明確的政策規定,配套措施也不健全。因而,劃轉黨組織關系,全憑劃轉單位和接受單位協商解決。這樣接轉關系就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現象。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觀念上不適應的問題,又有感情上的問題,還有工作上不合拍的問題,更有體制上不銜接的問題。因此,對做好轉制企業的黨組織屬地管理工作,必須多管齊下。
1、各級地方黨組織對轉制企業黨組織的屬地工作要引起足夠重視。做好轉制企業的屬地工作,對加強地區、社區黨建工作,促進社會穩定極為重要。要把這項工作擺到是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認識上去對待,擺到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大背景上去研究。有關部門應對轉制企業的黨組織關系接轉問題,提出切合實際的可供操作的規范意見。對原先依附于行政關系所建立起來的黨組織隸屬關系必須隨之變更,使其歸屬到注冊地或生產場地的所在地的黨組織。
2、加強協調,共同做好轉制企業黨組織的屬地工作。轉制企業的原上級黨組織要把做好轉制企業黨組織的屬地化工作放到黨委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在資產關系清、人員關系清的情況下,做到轉制情況清,工作進度準,注冊地區明。在屬地化工作中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法,成熟一個劃轉一個;在劃轉過程中不斷探索,碰到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保證屬地工作的順利進行;地區黨委應該積極做好接受工作。支持轉制企業黨組織關系劃轉和黨員組織關系接轉,要有專門工作機構,使轉制單位的關系接轉有專門的部門接待處理;地區街道或工業部門黨組織應主動關心,熱心幫助轉制企業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消除“地區無人過問,有事不好商量”的憂慮。
3、企業轉制后應該及時明確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同步操作。企業在轉制改制時,一方面要做好資產的轉性和解決好員工的勞動關系;另一方面要同步推進轉制企業屬地工作,做到改制一家黨組織關系屬地一家。轉制企業屬地要達到注冊稅務關系清楚,各類統計尤其是財務、生產、勞動關系三項統計轉移清楚,黨工團關系轉接清楚的“三清”目標。
4、加強對黨組織隸屬關系和黨員組織關系劃轉中的個案研究。針對企業黨組織的不同情況,有序劃轉。一是無黨員單位,通過轉制辦理工商、稅務、銀行登記等手續,職工與原母體單位劃清勞動關系。同時按規定幫助其建立工會,企業改制后應在該企業注冊時一并劃歸所在地管理。二是僅有個別黨員的單位,除有條件的建立工會外,必須將個別黨員的轉制關系負責地接轉到地區或單位注冊地所在黨組織。三是應建未建黨組織的單位,認真組建黨組織,或征求地區意見與地區共同組建,或參加地區聯合黨組織。四是已建黨組織的單位成建制屬地,具體劃轉手續可由其上級黨組織發函或派專人前往街道黨委協商,并提供有關材料,主要有公函或介紹信及黨員名冊,單位基本情況,包括單位性質、資產構成、經營場所和狀況、稅務和工商登記等。接收單位審核報批同意后,辦理黨組織轉接手續。人事檔案應與黨組織、黨員組織關系同步轉接。
5、離休老干部的管理工作不應由于企業黨組織隸屬關系的變更而且受到影響。要做到不斷、不亂地同步進行,要根據有關精神,可以由轉制單位的上級黨組織采用上收和集中管理的方法,加強對老干部工作的管理。
6、轉制企業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屬地過程中,當遇到企業注冊地、納稅地與生產場地不一致的情況時,黨組織的屬地可以采取以企業的注冊地、納稅地為準的方法,實行對轉制企業黨組織的屬地管理。否則,容易產生矛盾。
總之,認真理順轉制企業的黨組織隸屬關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希望領導機關和有關部門能夠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