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日本郵政經營簡易保險業務考察報告
時間:2022-07-23 03:50:00
導語:韓國和日本郵政經營簡易保險業務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韓國郵政經營簡易保險的情況
(一)歷史和環境
早在1929年韓國郵政就開始經營簡易保險業務。1977年,隨著韓國新村運動的興起,郵政將簡易保險業務移交給韓國農協(農民的合作組織)。1983年,韓國郵政重新開始經營簡易保險業務,并從2000年開始實現盈利。
依據特別的法律,韓國的簡易保險由韓國郵政專營,商業保險公司不得經營該業務;受韓國財政部門的管理,而不是保險監管機構監管。目前,韓國郵政主要依據郵政儲蓄保險法、郵政保險會計特別法及郵政保險資金運用規則等經營。
(二)經營和產品
韓國郵政事業本部金融團下設保險科,負責郵政保險業務的經營管理、政策制定、資金運用等。全國各遞信廳負責業務指導和監督,各郵政局具體經營保險業務,窗口柜臺人員直接銷售保險產品。韓國郵政也雇用人銷售保險,這些人必須取得和其他商業保險公司人同樣的銷售資格。
此外,韓國郵政還有四個支撐部門參與保險業務。電算所負責保險業務的核算和資金管理工作;情報通訊公務員培訓所負責人員培訓;郵政金融支援團負責產品開發和索賠審查等;韓國郵政政策研究所負責經營政策制定和經營戰略研究等。此外,韓國郵政還委托郵政專門的呼叫中心對每份銷售的保單進行回訪。
目前,韓國郵政的簡易保險產品主要有三類:保障類產品、兩全保險和年金產品。保障類產品包括終身壽險、癌癥保險、健康保險、殘疾人監護者保險、定期壽險、意外險等。兩全類產品有福利保險、學費保險和儲蓄保險。
(三)現狀
目前,韓國郵政的保險業務占韓國人身保險業務的10%左右,2006年資產規模達194158億韓元,在韓國30多家保險公司中名列前4,資產管理回報為5.97%,利潤達586億韓元。
(一)歷史、背景及變革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很多家庭難以維持生計,政府為了給國民提供必要的保險保障,為國家建設提供資金,于1916年10月開辦簡易人身保險業務。為避免機構建設的巨額成本,簡易人身險由郵政經營,并依據《簡易人壽保險法》單獨監管。該項法律從簡易人壽保險業務的事業目的、經營原則、產品類型、服務類型、資金運用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并給予稅收扶持。簡易人身險的經營利潤全部返還給保單持有人。
根據日本郵政民營化改革進程,2007年10月底日本郵政分為5家公司,其中簡易保險業務獨立出來成立郵便簡易保險會社。2017年民營化過渡期結束后,郵便簡易保險會社將成為政府不持任何股份的民營保險公司。
(二)經營及產品
日本簡易保險業務民營化以后,將建立總、分管理模式,全國設立一個總公司,將全國分為13個地區建立簡易保險管理部門,在全國設立80個獨立的營銷中心進行大客戶營銷。同時,全國設立5個業務處理中心,負責簡易保險業務的核保、核賠、客戶服務等工作。簡易保險業務的最基層營銷網絡是全國23530個郵局以及24141個外勤銷售人員。
目前,日本簡易保險產品分為主險產品和附加險產品兩大類。主險分為3大類11種,包括人壽保險、年金保險及兩者的捆綁產品,附加險包括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總體上看,日本簡易保險產品設計比較簡單,非常易于國民理解。在繳費和支付方式上,簡易保險產品堅持“月繳月領”的模式,降低客戶單次繳納金額,同時增加與客戶接觸的頻率,被廣大基礎國民所接受。
(三)改革前日本郵政簡易保險的狀況
2006年,日本簡易保險業務保險費收入11萬億日元,市場占有率為30%;截至2006年,簡易保險的保有合同件數為6000萬件,保有合同金額168萬億日元,市場占有率為33%,總資產120萬億日元。從管理成本上分析,簡易保險管理費率在5%,而一般商業保險公司的管理費在12%左右,簡易保險業務的管理成本明顯低于商業保險公司。從退保率上分析,簡易保險的退保率在3%左右,一般商業保險公司的退保率在8%左右,說明簡易保險業務的誠信建設要好于一般的商業保險公司。
三、兩國簡易保險的成功原因
在日本郵政民營化以前,韓國和日本簡易保險的成功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對于我國發展小額保險具有借鑒意義。
(一)營銷網點的廣泛性
簡易保險業務依托郵政網絡經營,營銷網絡比商業保險公司更加廣泛,滲透到很多商業保險公司無法滲透的地區。例如:日本全國郵局網點數占58.7%,商業公司占41.3%;而在偏遠地區,郵局占88.4%,商業公司僅占11.6%。全國沒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場所的町村數占全部町村數的78%,達1914個,而沒有簡易人壽保險受理郵局的町村只有7個。同時,郵政簡易保險的外勤人員的業績提成低于民間保險公司營銷人員,但人員流動性卻低于民間保險公司,這主要由于簡易保險的外勤人員有基本工資保障,人員相對穩定。
(二)產品和服務針對低收入群體
簡易保險業務存在加入限額的限制,以及其他一些限制。例如,韓國的簡易保險保額最高是400萬韓元,養老保險每月支付最高90萬韓元。日本簡易保險最高保險金額為1000萬日元,年金保險最高保險金額為90萬日元。這種保額限制,將簡易保險定位于服務于基礎國民,高收入群體分流到商業保險公司。為使中低收入人群能夠獲得簡易保險保障,韓國郵政提出了“人人皆可投保”的口號,且免于體檢。而日本簡易保險也堅持通過告知而無需診斷來處理保險業務,健全社會的基本保障機能。
(三)國家政策扶持
日本簡易保險業務民營化以后,政府對簡易保險株式會社的稅收優惠會逐漸減少。但在日本簡易保險發展歷史中,日本一直免于征收所得稅。韓國也是如此。政府的稅收支持極大降低了簡易保險的成本,進而使簡易保險能以較商業保險優惠的價格服務低收入群體。
(四)堅持從事公益事業
日本郵政負責在全國推廣廣播體操,每年組織廣播操比賽,并建立了幾十家保養中心和簡易保險診療中心,促進國民基礎健康福利事業發展。韓國郵政利用簡易保險積累的資源,資助貧困人口和多子家庭,設立單親子女獎學金,建立郵政愛心家庭,資助失聰人口的手術等,服務社會公益事業。這些公益活動,既是法律對韓國和日本郵政的要求,也提升了國民對郵政簡易保險的信賴,從而推動了簡易保險的普及,擴大了保險覆蓋面。
四、對我國的啟示
(一)郵政保險意義重大,前景廣闊
從兩個國家的經驗看,郵政辦保險可以發揮郵政系統機構眾多、網絡成熟、深入基層的優勢,將保險產品銷售到農村等低端市場,有利于降低保險經營成本;以“人人擁有保險”為目的,不把追求商業利益作為第一目標,立足于低端市場,主要經營簡易保險產品,降低投保門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保障水平。這兩個國家的郵政保險保單數量,在本國保險市場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通過郵政渠道銷售簡易保險,還有助于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符合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精神,是保險業服務“三農”和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之一。韓國和日本郵政保險發展的實踐,有助于增強我國郵政辦保險的信心。
(二)郵政保險的發展需要政府支持
韓國和日本在經營郵政保險的過程中都得到了政府多方面的支持,譬如政府機構(韓國)或是公眾服務機構(日本)經營有專門立法、稅收優惠等。2007年10月日本郵政民營化后,政府支持減少,但仍然存在。
必須指出的是,韓國和日本的郵政保險都是公益性服務。韓國是把郵政保險的利潤使用在公共事業建設上,日本是每年1次向投保人返還利潤,這與擬設立的我國中郵人壽公司的經營目標不同。因此,對中郵人壽的支持應與韓、日模式不同。
(三)郵政保險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
保險業必然進入市場細分時期。郵政辦保險應充分發揮自身機構優勢,在低端市場上精耕細作,既擴大保險覆蓋面,也使公司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應著重開發和銷售簡易保險產品,堅持薄利經營,設計合適的保險產品,要讓低收入人群買得起、愿意買,這樣才能穩定客戶群,保持經營的持續性。若在理財等高端產品上投入過多精力,和其他公司在中心城市競爭,反而丟掉特色,失去優勢。公司經營要堅持“好”字當頭,效益優先,不能過于追求保費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