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新農合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

時間:2022-10-03 10:54:00

導語:區新農合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新農合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

委員們以為,我區新農合工作起步雖晚,但由于政府高度重視,服務治理規范,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區委、區政府把這項工作作為“民心工程”來抓,要求“一把手”負責,納進對鎮街的年度目標考核,建立了以鎮街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制度,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并在區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擠出360萬元用于新農合的啟動;成立了區新農合治理委員會、監視委員會、治理中心等機構,落實了專(兼)職工作職員。這些措施,為新農合的實施提供了組織、資金和制度保障。區衛生局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了《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對定點醫療機構的門診用度、住院用度、藥品用度、農民自負醫療用度等重要指標均作了嚴格的控制;區新農合治理中心強化監視力度,督促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進步醫療服務水平。我區新農合基金實行區級統籌、專戶治理、封閉運行、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使用、利息滾存。將近一年的運行實踐證實,我區的基金監管模式是成功的,基金運行做到了平穩、有效、安全。參合農民得到實惠。截止20**年9月底,農民的參合率達到了84.35%。目前共有78,963人次參合農民得到醫療用度補償,使用新農合基金478.81萬元。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品用度、次均住院用度、農民住院自負比例等主要指標均比新農合實施前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住院均次用度下降了600多元,門診均次用度降10多元,農民有病不醫的觀念開始轉變,保健意識增強。農民得利益,政府得民心,干群關系進一步***,在調查中,參合農民對新農合的滿足度達99%。醫衛事業得到推動,鄉村衛生室建設得到較大發展。

目前,新農合還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題目。

一是補償率太低。參合農民籌資294.789萬,按照農民出1份,政府補4份的政策比例,新農合基金應該是1473.945萬。自今年3月至9月底,使用新農合基金478.81萬元,僅占新農合基金的32.48%。

二是農民互助意識不夠強。一些農民以為自己交了10塊錢,政府就要給他補40塊錢,否則,就沒得到實惠。一些年輕人以為自己不會生病,“參合”劃不來。普遍性的互助意識與長遠眼光的缺乏,影響了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三是治理方面有待改善。新農適用藥目錄面太窄,質優價廉的用藥目錄太少。

四是自付比例較高。二級醫院的住院起付線定為600元,太高了。

五是村衛生室條件較差。村衛生室的醫衛條件固然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適應新農合的發展需要,江東片區的村級醫療條件尤差。村級醫衛職員的業務素質普遍偏低。

為了推進新農合的健康發展,建議:

一、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宣傳,吸引更多農民“參合”

20**年是我區新農合從試點轉向全面推行的第一年,也是我區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年。新農合是為廣大農民解決“看病貴”、“看病難”題目的重要手段,關乎廣大農民的親身利益,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需要政府各級各部分予以高度重視。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深進細致的宣傳。要向廣大農民講清新農合政策,讓農民樹立保障與互助意識,真正熟悉到這是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好事、實事。要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盤子”做大了,抵御風險的能力才更強

二、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給“參合”農民更多的實惠

一是要擴大門診報帳比例,這既有利于促進農民有病積極治療,也有利于防止過度治療。二是擴大新農適用藥目錄,尤其是要將價格低廉的常用藥物列進新農適用藥目錄,不能讓高價藥吞沒了參合農民本來就未幾的醫療用度;三是公道調整各級醫院的門檻費,要在不同級別的醫院之間拉出差距,形成梯度。我區只有鄉村醫院及以上兩個檔次,鄉村醫院門檻費100元可以不變,但二級醫院不能定為600元,應該降低。四是進步高齡職員和無勞動能力者的報帳比例,給極端貧困者以社會救助。五是進步籌資比例,加強互助力度。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可以將農民籌資由10元進步15或者20元,同時政府配套部分也相應進步,從而較大幅度地進步基金的支付能力。

三、加強基金治理,進步基金的保障作用

新農合基金是參合農民的救命錢,一定要治理好。要定期檢查,確保基金安全。同時,要把握新農合的運行規律,進步基金的醫療支付比例,有計劃地使用補助金,更好地發揮其保障作用,不能為了維持安全,“先緊后松”。

四、加強醫療衛生建設,進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一是加大投進。政府要加大農村醫療衛生投進,增加農村醫療衛生發展事業資金投進,鼓勵社會捐贈,積極吸收社會資源參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政府在一個鎮辦好一所醫院,一個村辦好一個衛生室,為廣大群眾看病提供更好的條件。二是深化改革。按照城鄉衛生統籌發展目標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通過結構調整和功能改造,完善網絡布局,加快推進城鎮化地區內原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向農村居民提供以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為主的綜合性衛生服務。三是加強培訓。要加強醫衛工作者業務能力培訓。要對鎮村醫衛工作者進行全科業務培訓,要著重培養鎮、村醫衛職員診斷病情的能力,做到能醫小病,不誤大病。四是要加強對傳統中醫藥的利用,以降低醫療本錢。

另外,還需要積極探索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基層醫衛人才治理模式,努力把今年的良好勢頭保持下往,把政府為農民辦的好事做好,為維護“參合”農民的根本利益,為全區社會保障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