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產業自主創新視察報告
時間:2022-06-12 10:25:00
導語:高新產業自主創新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視察中,大家一致認為,建市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實施“科教興威”和“人才強市”戰略,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特別是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的發展目標,開展了“自主創新年”活動,把自主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使全市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工作如虎添翼,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突出體現為“六新”。一是政策環境有了新優化。在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方面,相繼出臺了十幾個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文件,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措施,從財政科技投入到企業研發投入,從投融資機制建設到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從稅收優惠到科技獎勵,從人才引進到人才培養等方面,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傾斜力度不斷加大,引導作用日益強化。二是科技投入有了新增加。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種子金”作用,形成了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和風險投入為補充的科技投入體系。特別是企業的創新主體意識明顯增強,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三是高新企業有了新提升。全市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60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50家,有12家被認定為國家火炬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發展到300多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202億元,同比增長40%,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0%以上。四是創新能力有了新增強。截止到目前,我市擁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3家,其中省級46家;擁有企業技術中心91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73家;建立了5個“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全市取得的105項重要科技成果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達17項。其中,三角集團自主研發的巨型工程子午胎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我市在這方面的空白。五是服務體系有了新完善。全市擁有各類科技服務機構70余家。近兩年,相繼建立了十大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今年又啟動了汽車電子、船舶技術研究兩個平臺建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六是科研合作有了新拓展。我市已與10多家國內高校院所結成了產學研戰略聯盟,全市企業與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一些高校院所紛紛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或共建研發機構,呈現出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局面。
委員們認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工作,與自己比有進步,與先進比有差距,自主創新仍然是制約我市發展的一塊“短板”。與、等先進城市相比,我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差距表現在“六少”。一是投入少。2007年全社會科技投入總額達74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3%。當年我市全社會科技投入總額3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34%,比少了1個百分點。二是成果少。2007年,、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分別為506項、198項,是我市的4.7倍、1.8倍。獲得國家級獎勵分別為8項、3項,我市僅為1項;獲得省級獎勵分別為84項、44項,是我市的10.5倍、5.5倍。三是專利少。2007年,專利申請量為7023件,專利認定3592件,其中發明專利認定329件,分別是我市的3.7倍、3倍和9倍。四是產值少。去年我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不足的2/5、的1/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分別比我市高出16個和4.6個百分點。五是機構少。2007年末,、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是1家、2家,而我市尚為空白;兩市的企業技術中心分別比我市多出67家、10家。六是人才少。2007年末,、擁有各類大專院校28所、12所,分別比我市多出22所、6所;兩市在校學生為25萬人、12萬人,分別是我市的5.6倍、2.6倍。
委員們提出,差距就是發展空間,就是前進動力,就是努力方向。的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工作,有責任也有能力和條件走在全省的前列。我們既要認清形勢,正視差距,更要抱定不甘人后、奮力趕超的決心,后發突破,大步流星,迎頭趕上。重點是做好“六抓”:
一抓政策落實。市委、市政府已經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三區”建設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大政方針已定。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就是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并制定實施好相關配套政策,特別是金融、稅收、財政、人才等配套政策,引導企業單位用足用好用活各項政策,真正把政策的引導、激勵作用發揮出來。有關部門應強化對科技政策實施情況的督導檢查,促使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落實科技政策,需要上下兩個積極性。客觀地講,一些企業對科技政策不注重研究和利用,也是導致政策難以落實的原因。應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促使企業進一步強化創新主體意識,做到“三個優先”,即優先銜接,注重對科技政策的研究與對接,使政策的優惠充分體現于企業;優先安排,在制定企業戰略和經營決策時,把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優先投入,在自主研發和產學研結合上,投入更多的人、財、物力。
二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中之重。未來的企業,只有兩種發展形態:一種是死的,一種是活的。凡是抱殘守缺、不思創新的,必定是日漸萎縮,江河日下,最終死掉;只有重視創新、自主創新,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強,永葆活力。我市的三角、威高、光威、華東數控、新北洋等企業為什么能擁有那么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斷開拓、占領新市場,關鍵在于它們形成了自己的創新研發體系。有了研發體系,就有了主動權和先決權,就有利于搶占技術制高點,就基本能做到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為此,應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重點支持全市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加強研發機構建設,鼓勵企業多形式、多渠道自建或共建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并采取基金支持、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積極扶持民營科技企業構建自己的科研體系。力爭用5年時間,在全市大中型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民營科技企業等都建立起技術研發中心,確保實現市委提出的“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增加到150家、國家級增加到9家”的目標。
三抓交流合作。實踐證明,科技創新也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自主研發,一手抓產學研合作。對于自身科研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和企業來說,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尤為必要,也是一條捷徑。在這方面,韓國的經驗值得借鑒。上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十分注重對外技術合作,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經過近20年的努力,形成了自主品牌汽車產業;用10年時間,掌握了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自主研制技術;用8年時間,躋身世界集成電路強國之列;用不到5年時間,形成了具有強大競爭力的CDMA通訊技術,成為全球第3大動漫產業強國。就目前我市情況看,開展產學研結合是提高創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徑。近年來我市產學研合作步伐明顯加快,王書記對這項工作更為重視,力度更大。在全面深化與山大、哈工大、中科院等戰略聯盟關系的同時,今年又與國內三所大學簽訂了產學研全面合作協議,并提出今后5年,與我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院校要增加到15家以上,引進800項高科技和專利成果,實施產學研結合項目1000個以上。落實好這項深謀遠慮的重大舉措,必須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廣大企業的積極性,形成點、線、面相結合,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大格局,大力推動企業成為產學研合作的主體,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廣泛“聯姻”,完善產學研合作的投入機制、人才流動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形成產學研緊密合作關系。
四抓人才聚集。如果把科技比作一個人,那么,研發機構是軀體,資金投入是血液,人才則是大腦和靈魂。人才是自主創新之源,是綜合國力之本。美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靠的就是雄厚的人才實力。美國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22,卻擁有全世界1/3的本科生,1/4的科技人才。世界一流大學50%在美國,最近幾十年諾貝爾獎得主80%是美國人。是個新興城市,走的是農村城市化的路子。雖然建市以來引進了不少人才,但人才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仍然較低,差距較大。人才上的差距,是致命的差距;人才上的差距不解決,勢必會轉化為倍加的發展上的差距。這也正是市委、市政府把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置于“三區”之首的原因所在。我們必須大力強化人才工作,努力夯實人才基礎。既要大開門戶,廣攬人才,重點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來創業發展;又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全面提升各類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并不斷創新用人的觀念、機制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既要有識才的慧眼,又要有用才的氣魄;既重視高層次人才,又重視技能型人才;既重視引進外來人才,又重視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既重視培養緊缺人才,又舍得花錢培養“長線人才”,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五抓創新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是構建創新體系的必備條件,是體現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前幾年市有關部門調研時,一些科技人員反映,在搞科研項目,元件要到北京去買,實驗要到蘇南去做,因為在找不到所需的元件和設備。近年來,我市建設了一批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科研基礎條件有了較大改進,但還需進一步完善。在搞好各項在建平臺的建設、發揮好現有平臺作用的同時,應抓緊建設科研儀器設備、科技信息服務等社會共享平臺,形成比較完備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促進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向社會開放,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大量而快速向企業聚集,推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六抓科技投入。科技在過去是從屬和支撐經濟發展的,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今天,科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動力。要使引擎轉得快、馬力大,就要多加油、加好油。所以,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對企業來說,今天的科技投入,就是對明天市場占有率的投入,就是對未來核心競爭力的投入。根據先進國家的經驗,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小于l%的企業難以生存,2%的可勉強維持,5%以上才有競爭力。而目前我市多數企業都低于1%的比重,科技投入的潛力很大。加大科技投入,一是應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種子金”、放大器的作用,以財政投入的增長,拉動企業和全社會加大科技投入;二是應發揮企業在科技投入中的主體作用,引導、激勵企業不斷增加科技投入,提足、用好研發經費,重點用于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對引進技術的再創新;三是應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推動銀行與企業建立穩固的銀企合作關系,建立金融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制,引導商業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高新技術產業化。抓住國家鼓勵高新技術企業上市的有利時機,促成更多的科技企業上市融資。
- 上一篇:生態哲學人的三重維度
- 下一篇:工傷索賠法律機制完善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