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匯報

時間:2022-09-30 08:58:47

導語:農業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匯報

近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思想,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強農民科技文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根據農業部門職能,認真履行農民教育工作職責,著力實施了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退耕還林農戶技能培訓,開辦農民田間課堂等。通過開展“農民培訓”,使一大批農民的文化知識、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得到了提高,為實現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F將我局近年履行農民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民培訓”實施情況

(一)認真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

2004—2009年間,根據農業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的《關于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通知》精神,認定了三家培訓機構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我縣共完成陽光工程培訓18550人,轉移輸出16836人,轉移輸出率達90.7%;主要培訓二、三產業的技術工,包括電腦、縫紉、建筑、烹飪、機械、烤瓷等專業的培訓,特別是培訓了一大批初、高中畢業生,為富裕農村勞動力轉崗就業提高了素質技能。

從2010年后,陽光工程培訓由農業部及財政部聯合舉辦,并調整了工作思路及方案,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11]77號)精神,我縣重新審核認定了培訓機構,圍繞農業和農村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特色非農產業培訓需要,認定“縣農業技術培訓中心”為我縣的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截至2012年12月共完成陽光工程培訓4250人。培訓專業主要有沼氣生產工、農機手、蔬菜園藝工、農村經紀人、農產品加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員、休閑農業、畜牧和漁業等。陽光工程培訓開展以來,爭取國家培訓資金共622.35萬元。通過培訓,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者的職業技術,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了我縣勞務經濟和農業生產的共同發展。

(二)認真開展新型農民培訓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高農民知識化、職業化水平。根據我縣主導產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村一品發展方向,我們以培訓現有在家農戶為主體,從2007年至今在全縣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僅2009年,全縣就設置50個新型農民培訓班,其中優質稻45個、蔬菜(含食用菌)3個、麻雞2個。完成新型農民培訓5萬人次,參訓人員以從事主導產業的專業農民或專業戶為主。送科技下鄉40余次,咨詢農民3000人次,在縣集中辦班7次,培訓以鄉鎮農業技術人員、村委會負責人種糧大戶、沼氣工、果樹種植專業戶400人次,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和指導,使受訓戶基本掌握從事主導產業的生產技術要領,達到綠色證書崗位規范的要求,從實際上推進示范村“一村一品”發展,提高農村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

(三)培養科技示范戶

根據我縣的產業發展情況,我們積極探索農民培訓指導的新模式,通過遴選科技示范戶,加大對科技示范戶的培訓指導,圍繞五大產業在全縣篩選出1000名有素質、愛科學的農戶為科技示范戶,按照10:1的比例配備了100名農業科技指導員,對科技示范戶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我們通過整合陽光培訓項目和高產創建項目的開展,以集中培訓、田間課堂、基地實訓、組織現場觀摩、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2011年先后舉辦各類培訓班300余期,開展包括水稻、果樹、蔬菜種植專業及動物防疫、畜禽繁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方面的培訓,受訓人員達16000多人次,編寫和購買了《縣2010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植物保護與防治手冊》、《麻雞蔬菜生產技術》、《惠農政策法規匯編》、《水稻高產創建實用技術手冊》等共18000余冊,編印其它農業技術資料10000多份。專家組成員深入到鄉鎮村組戶面對面地進行“一增四推”技術講解和指導,農民的種、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開辦“農民田間課堂”

根據我縣農村勞動力現狀和勞動力結構情況,我局積極引進新的培訓模式--開設“農民田間課堂”先后在白彼鄉、石莊鄉饒家村、白露鄉、河上、馬鞍等鄉鎮開設“田間課堂”,選擇科技示范戶為學員,通過課堂與田間交叉,學員與教師互動的方式,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提高了培訓效果。兩年來,田間課堂共有學員200余名,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000余戶,提高了生產技能。

(五)開展送科技下鄉服務

我局近年來開展了農民知識化、職業化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大宣傳、大培訓、大示范、大服務”四大行動的農業科技培訓工作。通過采取縣農業局專家與鄉鎮農技干部集中到村鎮培訓、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農戶、贈送科技書籍和光碟等形式,共培訓4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9萬余份,發放各類《水稻良種輕簡高產栽培經濟師手冊》、《油料旱地綠肥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手冊》等30000冊,培訓新型骨干農民1124人。通過培訓,普遍提高了農民的專業化程度,解決了農民生產中諸多難題并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二、主要措施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了由分管農業的付縣長任組長,農業局、縣委組織部、人保局局長為副組長,畜牧局、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建設局、農機局、農技推廣中心等為成員單位的“縣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制定政策、調配經費等工作。成員單位密切協作,各司其職。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在縣農業局科教站,有專職管理人員3人,全面落實陽光工程培訓項目日常管理工作。農業局組建了農業技術指導專家組和以農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經作站、種子站、獸醫站、水產站等負責人為成員的專家團隊。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股站共同參與的工作氛圍。

二是宣傳到位。采用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進村入戶宣傳農戶培訓的目的、意義、要求,提高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認真宣傳農業政策法規知識,宣傳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動員本局共產黨員帶著深入農村農戶、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三是任務落實到位。年初下達農民培訓任務,分解到各站股和各鄉鎮、培訓機構,實行站長、校長負責制,并且進行年度目標考核。

四是培訓基地的設施配套到位。建立了各類培訓基地,配齊了必要的教學設備。使培訓步入規范化、正規化的軌道。

五是師資力量配備到位。為確保培訓質量,我局在師資力量上狠下功夫,采取了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一是選派技術骨干到外地學習、進修、更新知識。二是聘請高級農藝師、畜牧獸醫師來我縣授課,向廣大農民傳授現代農業科技知識。

六是教材編寫發放到位。在舉辦培訓班前組織教師精心編寫培訓教材,打印成本,確保學員人手一冊。

七是管理制度落實到位。建立了學員培訓臺賬制度,就業跟蹤制度,有專人負責管理,確保統計數據正確,按時上報培訓進度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