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報告
時間:2022-04-14 08:25:28
導語: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和《中共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市鄉鎮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本鎮實際,自2011年1月初開始,我鎮機構改革工作在區編委的具體指導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科學設置,認真實施了機構改革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機構改革的基本情況
地處市南郊,距市區23公里,土地總面積9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6700畝,其中,水澆地22000畝。全鎮現轄13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共有6484戶28455人,是最大的鄉鎮。2010年底,全鎮生產總值完成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88元。
根據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于鄉鎮機構改革的精神,我鎮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圍繞“減少機構、整合資源、綜合設置、提高效率”的原則,逐步精簡內設機構,整合規范事業單位,科學設置工作崗位,進一步推進了機構改革工作。目前,全鎮共有工作人員104人,其中:行政編制25人(其中黨委、人大、政府在崗領導職數8名,另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專職副主任1名),機關后勤事業編制2名。事業編制46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13名,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9名,農村文化服務中心3名,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含服務所〉16名,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心5名)。政策性安置33名(三支一扶6名;事業單位招考5名;進村進社5名;純農戶零就業家庭10名;大學生村官12名)。
在機構設置上,我鎮將鎮機構具體劃分為“四室五中心”,鎮內設職能機構4個,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加掛人民武裝部牌子)。調整事業單位5個,即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重坪管理委員會牌子)、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加掛民政保障管理服務所、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牌子)、農村文化服務中心、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心。目前,各項改革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之中。
三、主要做法及經驗
㈠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實施方案。自機構改革開始以來,我鎮就把此次機構改革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了由書記、鎮長任組長,班子其他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鄉鎮機構改革的相關工作。積極召開專題會議,對改革的有關政策和辦法以及鎮機關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研究、反復斟酌,切實做到符合實際、改革明顯、人員調配合理。同時,將上級各項規定和鎮情實際相結合,研究制定了《市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對改革內容、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調整、定崗方法及人員分流作出了詳細的規定,確保了機關穩定和改革中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㈡加強宣傳發動,做好思想工作。機構改革涉及部門變化和人員進退去留,事關干部職工切身利益。我鎮以穩定人心和保證機構改革順利推行為出發點,及時開展疏通思想、釋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認真進行了前期動員。組織召開了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就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遵循方針原則、實施步驟等給機關工作人員做了介紹,引導他們認真對待改革。其次,對全體機關工作人員按類別進行深入調查了解。特別是對干部職工作思想動態進行了摸底分析,對機關工作人員能否適應轉崗后的工作需要,特別是對可能退休及分流人員的心理狀態等一系問題,實行了認真研究,在此基礎上采取了分流、談心等形式,打消了許多同志的思想顧慮,切實為做好此次機構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㈢規范站所結構,科學設置崗位。緊緊圍繞上級有關機構改革文件精神,按照事業單位設置同黨政機構設置統籌考慮、綜合設置,防止和避免交叉重復的要求,對我鎮機構進行了科學設置。一是在內設機構上,采取綜合設置,嚴格控制機構限額的辦法進行整合重組,鎮內設機構統一為“四室”: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社會發展辦公室、社會治安治理辦公室、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二是緊緊圍繞服務“三農”這一核心職能,對鄉鎮事業站所打破行業和部門界限,積極組建成立為“三農”服務的綜合性服務機構。將事業單位調整為“五中心”①撤銷農業服務中心,組建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并將市重坪管理委員會劃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管理(加掛重坪管理委員會牌子)。②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組建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將民政保障管理服務所、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的各項職能整合劃入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加掛民政保障管理服務所、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牌子)。③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撤銷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組建農村文化服務中心。④保留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含服務所)。⑤將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所更名為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心。通過改革,進一步理順了機關各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職責范圍和權限,其中各站所事業編制均按20%精減。
㈣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全員聘用。堅持將機構改革與人事改革相結合,使二者同步進行。在具體工作中,我鎮除按有關章程選舉、任命的干部外,其余在編干部一律按新設置職數和崗位實行競爭上崗。鎮事業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單位法人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管理。同時,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妥善制定了分流人員安置政策,采取國家政策內提前退休、轉換崗位、統籌調劑等途徑有效減小編制壓力。
㈤實行定崗到人,合理
進行分配。對于政策性安置的33名新進人員,我鎮結合各事業單位需求和新進人員專業與特長,客觀合理的進行了人力資源整合,最大程度的優化了各事業單位的人員配置,如將農學專業的分配至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將城鎮建設與規劃專業的分配至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心等,初步做到了“定崗到人”,為新進人員更好的發揮能力與作用提供了平臺,也為下一步“定編到人”、進一步完善編制“實名制”打好了基礎。同時,我鎮在機構改革之中,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在全鎮領導干部中實行包村包社制,全鎮在編的71名干部都根據實際情況劃分了片區,具體協調指導處理村中事務,在此基礎上,全鎮的各項工作都有了明顯提高。
五、存在的問題
1、我鎮屬于最大的鄉鎮,各項工作任務較兄弟鄉鎮繁多,但是近年來,由于我鎮工作人員頻繁被上級單位借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鎮各部門工作的開展。
2、按照區上的編制的分配方式,鄉鎮一級均采用的是“一刀切”的做法,然而我鎮人口密集,工作任務重,但在鄉鎮編制數上卻與一些人口較少的鄉鎮基本相同,人員緊缺的狀況尤為嚴重。
六、意見和建議
1、為更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資源,促進政府職能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緩解我鎮人員緊張的局面,建議上級相關部門協調解決已借調出人員的編制問題,減少我鎮在編不在崗的人員數量,保證各部門工作正常開展。
2、我鎮工作任務繁重,工作人員緊張,與兄弟鄉鎮相比人口基數為最大,建議上級部門采取按人口比例分配編制數額的分配方式,根據人口的多少分配編制的數額,以此更好的促進各級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扶持并推動黨和政府的各項事業又好又快向前發展。
- 上一篇:街道黨工委先進事跡
- 下一篇:質監局認證產品專項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