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總體匯報

時間:2022-08-01 08:20:51

導語: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總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總體匯報

自2010年我市提出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的戰略目標以來,新能源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2011年全市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67.2億元,比上年增長67.5%;實現利稅45.5億元,比上年增長43.5%;實現利潤2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3%。今年以來,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光伏產業受歐美“雙反”調查影響困難較多,但全市新能源產業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1-8月份,我市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53.73億元,比上年增長37.3%;實現利稅39.66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實現利潤27.64億元,比上年增長27.3%。

一、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產業范圍覆蓋廣。智能電網和晶硅太陽能光伏產業為目前我市新能源支柱產業。揚中電力電氣產業正在全面向智能電網產業轉型。晶硅太陽能光伏產業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位于新區的恒順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商。

二是光伏產業鏈較完整。目前已經形成了硅料提純—鑄錠切片—組件封裝—集成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在硅料提純環節:大全集團先后在重慶萬州、新疆石河子啟動實施了硅原料生產項目,為我市光伏產業的發展解決了原材料瓶頸制約。在鑄錠拉棒和切片環節:目前環太硅科技、榮德新能源、大成新能源均已成為該領域的核心企業,其中環太硅科技年產單、多晶硅片能力已達到1.8億片、720MW;榮德新能源年產能達到1.45GW。在太陽能電池制造環節,在建項目中總投資12億元中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0MW電池片及組件,目前一條生產線已投產。在太陽能配套產品、照明產品等光伏系統應用環節:有兆伏新能源、銀佳集團公司、尚昆光伏等一批規模超億元、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成長型企業。

三是具有較強的研發力量。大全集團參與了國家能源局有關智能電網8大系列標準的制訂,研發生產的2兆瓦風電變流器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兆伏新能源引進以盧強院士為核心的創業團隊,研發出500MW逆變器樣機,確立了在光伏逆變器領域的領先地位。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省硅材料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四是重大項目支撐作用顯著。投資85億元的二重集團()重大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已完成投資30億元,正進行核電廠房輔房去離子水站及制冷機房設備安裝和110KV降壓站電氣設備安裝,為帶動提升能源裝備發展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投資10.8億元的哈電通用風能項目是由我國第一大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哈電集團和世界500強企業、世界上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美國通用電氣共同投資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20臺3.5MW-4MW海上風機組的制造、銷售和研發基地。由國電聯合動力有限公司、國信集團與文德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國電聯合揚子江新能源大功率風電機組項目,項目投產后將形成3兆瓦海上風機400臺,6兆瓦200臺的生產能力。總投資50億元的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5.5億元的中建材()新能源有限公司薄膜太陽能項目正在推進中。

二、我市新能源產業在發展中存在或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產業總體規模偏小。除智能電網、光伏產業產出相對較大外,其他風電、核電企業受市場和政策影響,尚未到產出期,沒有形成市場競爭優勢;二是光伏企業面臨困難多。企業普遍開工不足,部分企業處于限產或半停產狀態,多數微利和虧損,企業資金鏈緊張;三是產業發展層次需要提高。部分產業環節尚未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不強;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產業配套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高端人才引進較為困難;政策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

三、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1、強化政策支持,增強御寒能力。有針對性地出臺促進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如設立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扶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投融資體制,鼓勵引導各級金融機構根據不同光伏企業的實際提供差別化的信貸支持,對優質訂單和優質貨款開展質押貸款業務,緩解光伏企業因收帳周期拉長而造成的資金壓力,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同時,可對光伏企業暫緩征收部分稅費,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2、強化正面引導,增強發展信心。越是困難的時期,越要堅定發展的信心。光伏產業目前的“過剩”只是“相對過剩”。過剩的只是那些技術水平低、能耗高、成本高的產能,而技術水平高、能耗低、成本低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產能永遠不會過剩。而“相對過剩”恰恰是促進有效競爭,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利器,是一個地區整合資源,推進產業集群的最佳時機。對光伏領域出現的困難,只要我們科學分析、積極應對,將會贏得轉機。

3、強化政府幫扶,營造良好環境。更加關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訴求,引導企業趨利避害,確保行業平穩運行。以培育“百億企業”為抓手,重點圍繞2015年銷售可望達到50億元以上的培育企業,特別是銷售100億元以上培育企業,開展梯次培扶。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加快突破關鍵技術,努力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推進企業間優勢互補,拓展生存空間,降低市場風險,實現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