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18 04:27:38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內容,今年,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強化領導,積極探索,夯實責任,此項工作穩步推進,現將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市位于青藏高原南緣、盆地西北部,是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轄4鎮10鄉,有3個居委會,105個行政村、23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萬人。今年全市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系統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兒童信息動態管理機制,準確掌握全市農村留守兒童情況,及時更新留守兒童信息,現目前系統中全市農村留守兒童31人,遍及全市10個鄉鎮,其中男14人,女17人,藏族31人,多數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無輟學無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構建關愛保護保障工作格局。建立以政府主導、部門盡責、社會參與的兒童關愛格局,依照《市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意見》;多渠道、寬領域地持續開展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各相關部門也制定了部門的《關于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鄉鎮黨委、政府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確定由一位領導分管,定期調研留守兒童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等情況,針對突出問題及時研判,制定相關措施。二是成立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政府辦主任、民政局局長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自職責,定期研究和部署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相互配合,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逐步使關愛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常化。

(二)多措并舉,大力實施留守兒童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1.開展結對關護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在片村干部、教師等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關護活動,各鄉鎮均確定留守兒童幫扶責任人,組織和督促受委托監護人簽訂《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落實家庭主體責任,監督監護人履行法定責任,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親情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嚴厲打擊各種侵害行為,通過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談、與結對兒童家長交流、與結對兒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

2.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關愛活動。市委、市政府把關注貧困學生、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始終列為重點工作。發揮部門優勢,今年市衛計局和市醫院、中藏醫院抽調骨干深入到松崗鎮、木爾宗鄉、康山鄉等鄉鎮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進行送健康下鄉活動,、疾控中心到地區學校為留守兒童進行健康體檢活動。開展“愛清潔、講衛生、做健康少年”、“口腔健康、身體健康”等系列健康宣傳活動。在市婦聯、團市委的牽頭下,春節、六一等節日各部門組織進行系列慰問活動。衛計局到馬三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播撒愛心陽光”新春慰問活動,為15名留守兒童送去帽子、圍巾、手套和水彩筆慰問品。州市婦聯在市第三小學,開展“你的心愿我來圓”、“認領微心愿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愛心物品發放圓夢活動。為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具、籃球、球衣、球鞋、書籍等物品,共計價值10000余元。市工會開展“放飛希望、綻放微笑”職工子女關愛活動,此次活動主要以慰問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困難職工子女為主題,通過對20名職工子女送上學習用品書包、筆袋、筆、本子等。市民政局多次深入鄉鎮督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實行低保兜底、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予以傾斜。還有很多部門結合部門實際使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隨處可見。

3.加強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今年按照省州要求在全市建立“兒童之家”10個,每個兒童之家投入2萬元,共計投入建設資金20萬元,為留守兒童提供較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加強聯系制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利用定期家長會、重大節假日家長回鄉之機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對監護人專門知識的培訓和教育,讓他們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切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我市對留守兒童真情關愛,落實“三個優先”政策”:學習上優先輔導,班級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生活上優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活動上優先安排,讓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4.開展留守兒童興趣活動。為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能享受到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今年市文體廣新局做了一系列工作,共投入資金137.0762萬元,完成系列建設和活動,一是開展送文化下鄉23場次、送戲曲下鄉23場次、送戲曲進校園4場次,致力于全覆蓋為所有基層群眾乃至農村留守兒童奉上豐盛的文化盛宴。二是開展“書香全面閱讀”送圖書進社區活動,為達薩社區和美谷社區送去各類圖書400余冊。三是組織動員各村文藝團隊開展文體活動30余場次。從而引導留守兒童融入社會大家庭。

5.切實保障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合法權益。由司法局牽頭、綜治辦、依法治市辦、公安局等相關部門面向留守兒童聯合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及時受理留守兒童的咨詢和救助,為其提供心理健康指導、法律法規咨詢;今年,市公安局積極搭建關愛留守兒童“心”平臺,嚴厲打擊針對留守兒童的殺人、搶劫、強奸等重罪案件;嚴厲打擊傷害、遺棄、猥褻、拐賣留守兒童案件,以及脅迫、誘騙、利用留守兒童違法犯罪案件;成立留守兒童常態護衛小組,著力查處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實施家庭暴力、虐待留守兒童等違法犯罪案件。市檢察院建立了“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進行了“祖國在心中,法制伴成長”、“讓法治安全與我們同行”系列法制教育活動。增強了留守兒童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凈化了留守兒童成長環境。

6.大力保障殘疾兒童的合法權益。我市0-14歲殘疾人兒童49人。今年4名腦癱兒童轉介至州康復中心進行免費康復訓練;3名貧困聽力障礙殘疾兒童實施了救助。建立保障機制,保障殘疾兒童生活質量。一是對一、二級殘疾兒童實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給予一級每人每月100元,二級每人每月70元補貼標準。二是為一、二級殘疾兒童政府每年購買最低100元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為8名殘疾兒童發放輪椅、矯形器、旋轉帶。

7.建立“接地氣”的志愿服務項目。結合社區實際,以“青春邀約伴你成長”為工作理念,推出了社區“五點半課堂”志愿服務項目,由達薩社區為轄區學生提供學習場所,配備大學生志愿服務人員(公益性崗位)1名,農村進城讀書的兒童和社區兒童每天下午免費到“5:30課堂”完成當天的作業,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大學生志愿服務人員詢問,此項目為學生們提供了安全健康的學習場所和活動平臺,也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自服務項目開展以來,服務對象由最初的1、2名學生逐步覆蓋到社區30多名學生,得到了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的一致好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較欠缺。農村留守兒童以隔代教育和寄宿教育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乏父母的關愛,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致使不少留守兒童自卑自閉,逆反心理嚴重,難于溝通。留守兒童心理易出問題,而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較有限,缺乏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

(二)預防違法犯罪有待加強。在未成年人中培養主流價值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強化青少年愛國意識;開展法制教育,正確引導青少年走法制道路。但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成長環境,大多數留守兒童自制力較差,極易受到不良誘惑與影響,很多留守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者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同時,他們在遇到突發性事件時,自救能力差,傷亡事故極易發生,甚至成為不法分子的侵犯對象,容易遭受到傷害。

(三)幫扶對象范圍有限。2017年以來,我市相關單位開展留守兒童幫扶活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資金和專業人才緊缺等問題,未能根據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分類進行幫扶,對一些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幫扶的能力較有限,未能全面的進行幫扶。

(四)部門缺乏溝通。各部門各自幫扶留守兒童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因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不能形成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統籌關愛保護工作。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考核范圍。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和聯系,定期研究關愛和保障工作情況,落實關愛和保障工作措施。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利用節日、活動日等開展健康、關懷關愛宣傳活動;制作宣傳標語、宣傳單進行宣傳,利用電視等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提高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能力,動員社會力量,全民進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