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考核自查報告
時間:2022-05-25 09:38:33
導語:農業農村經濟考核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鎮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在全鎮各部門密切配合下,以及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堅持“三農”工作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主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中心,以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和農業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創新農村發展機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只爭朝夕、迎難而上、忘我奮戰,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和突破。根據瀘江委農領組(2014)1號《關于對鎮街、區級相關部門2014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目標任務考核辦法的通知》。鎮認真對照《通知》精神,結合2014年全鎮開展的工作情況,現將各考核項目情況自查如下:
一、自查指標及加分得分情況(105.4分)
(一)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值為10分。超任務54%,自查得分為15.4分。
2014年鎮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年初做到了早計劃、早安排,通過鎮農業統計工作人員的精心工作,比對調查戶,今年我鎮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12244元,與任務增長13%相比超54%,即得分為15.4分。
(二)農業投入,分值為10分。自查得分為10分。
1.支農投入計劃增長15%,實際完成17.42%,超任務完成,得分為2分。
2.農業擔保增長全面完成,得分為2分。
3.向上爭取涉農項目資金增長10%,其實際完成16%,超任務完成,得分為2分。
4.政策性農業保險做到了應保盡保,全面完成任務,得分為2分。
5.整合農口項目資金不低于整合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得分為2分。
(三)農業重點項目考核得分為16分。
(四)新農村建設考核得分為16分。
(五)特色產業發展,分值為6分,自查得分為6分。
1.生豬出欄任務為3.88萬頭,已完成任務,得為1分。
2.優質稻應完成15486畝,已完成任務的100%,即得分為1分。
3.正季高粱種植14850畝,分值為1分,得分為1分。
4.蓄留高粱全面完成,得分為1分。
5.建設現代農業產業萬畝示范片已完成,得分為1分。
6.新增規模養殖場已完成,得分為1分。
(六)基礎設施,分值為12分。自查得分為12分。
1.新增和恢復灌面0.15萬畝,實際完成0.18萬畝,超任務2%,其得分為2分。
2.新建通鄉公路全面完成,得分為1分。
3.新建通村公路全面完成,得分為1分。
4.新建高標準農田全面完成,得分為2分。
5.新增耕地全面完成,得分為2分。
6.森林覆蓋率應增加0.05%,實際增長0.08%,得分為2分。
7.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農機化水平達到40%,實際達到44%,超任務0.1%,得分為2分。
(七)產業化經營分值為6分,自查得分為6分。
1.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無任務,得分為2分。
2.新增市級以上示范專合組織1個,完成100%,得分為2分。
3.引進社會資金1000萬元以上涉農項目無任務,得分為1分。
4.建立示范家庭農場任務為1個,實際為2個,超任務1個,得分為1分。
(八)扶貧解困分值為4分,其實際完成100%,自查得分為4分。
(九)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分值為7分。自查得分為7分。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完成95%,得分為2分。
2.農村房屋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完成工作計劃的90%以上,得分為2分。
3.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率達100%,得分為2分。
4.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得分為1分。
(十)農村社會救助及農村社區建設,自查得分為2分。
1.農村低保累計月均補助100元,得分為1分。
2.建設農村社區無任務得分為1分。
(十一)氣象防災減災達98%,得分為1分。
(十二)“三農”日常工作分值為10分,自查得分為分10分。
1.每月報送工作信息不少于1條,全面完成,得分2分。
2.全年在省級以上刊物刊發文章不少于1條,已完成,得分為2分。
3.全年在《日報》等市級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發表正面報道不少于2條,全面完成,得分為2分。
4.按時完成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工作事項,得分為4分。
二、2014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領導高度重視,確保農村經濟工作順利推進。
為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幸福美麗新村以及農業重點建設項目工作順利開展,鎮采取了四項有力措施。一是成立了農業經濟工作目標考核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農業的副書記任副組長,鎮黨政辦、財政所、經發辦、農林站、水務站、畜防站、社會事務中心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為農村經濟建設工作的扎實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按照領導組統一部署,確定分管農業的鎮領導全面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抽調領導組各成員部門精干工作人員參與到農村經濟建設中來。三是納入目標考核。年初制定的農村工作考核辦法中,將農村經濟建設工作列為重要考核內容,明確獎懲。四是建立農村經濟建設工作責任追究制。領導小組定期對農村經濟工作中所涉及的項目定期進行檢查、督查。領導組副組長為第一責任人,成員部門負責人為具體責任人,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主導產業規模發展
我鎮示范片圍繞高粱主導產業發展蔬菜、油菜,建立以“公司+專合社+生產小組+農戶”的生產管理體系,采取廣泛宣傳動員、實施訂單種植、扎實開展技術培訓、集中育苗、地膜覆蓋栽培、糧經間作、統一管理等措施,全鎮發展高粱種植14850畝,其中核心區3500余畝、打造龍眼標準化示范基地5000畝、打造蔬菜基地5000畝、種植油菜4000余畝,其中連片種植1000余畝、蔬菜輪作3000余畝。主導產業核心區高粱實現總產約1200余噸,產值1800余萬元,主導產業核心區人均純收入增收600元。據測產,核心區開展“常規高粱地膜覆蓋栽培”生產技術畝產達250公斤/畝、畝平均增產15%。各種綜合措施主抓農業產業發展,凸顯核心區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三)抓實示范片基礎設施建設
在示范片,以農業綜合開發和現代農業產業項目整合為切入點,合力推進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區級部門、鎮與農民共同打造,實施農綜項目13250畝、新建改建公路36公里、新建恢復提灌站1座、新建整治渠道22.5公里、新建蓄水池14口、新建排灌渠4.2公里、推廣新增農機具237臺,新建沼氣池7口。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各類農作物產量和農民收入實現穩中有升。
(四)積極探索產業化運作模式,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我鎮示范片主導產業以高粱種植為主,高粱收割后輪作蔬菜和油菜,以實施多種生產經營提升土地效益而增加農民收入。項目建設過程中,一是以訂單農業保底價收購的方式降低農民種植風險;二是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紅高粱公司,通過土地入股分紅、成為產業工人獲取工資等方式,保障農民利益;三是扶持專合社,在種植、管理、營銷等方面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發揮“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推動作用。
(五)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得前提下,積極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市場上公開,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合社,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依托設施農業,挖掘農耕文化,按照農莊建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休閑體驗為主的農莊3個,聚樂園專合社獲市級專合社稱號。依托農頭企業酒業園區的紅高粱公司和專合社,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訂單農業,2014年已訂單高粱種植面積3500畝,向紅高粱公司交受紅糧800余噸。給紅高粱公司形成了穩定的產供銷關系,提高農民收入。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2014年即將過去,我們清醒的看到,我鎮在2014年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變化很大、廣大群眾受益很多。特別是我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快,是因為實施了幾個農業項目。這一年農村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與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是密不可分的。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清醒的看到,當前農村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不足。一是全鎮廣大農民群眾增收幅度不大,生活整體水平還不高。二是城鄉發展不均衡,場鎮發展滯后,遠遠不能適應酒業園區的高速發展。三是社會管理水平還需大幅提升。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政府將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堅持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5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鎮作為“名酒名園名區”的核心所在地。以加快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充分健全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村民議事會議事制度,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農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依法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
依托25公里沿江路兩旁,開發農業特色基地,大力發展特色水果優勢產業,爭創有機高粱品牌,推進綠色農業、觀光旅游業發展,努力推進現代農業強勢發展。
1.培育農業支柱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高粱產業為龍頭,桂圓、蔬菜為重點,深化“公司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發展”模式,發展沿江農業特色產業。建立有機紅糧綜合基地,以永興村為核心,輻射全鎮紅糧種植面積達到14000畝。建立蔬菜展示基地,以永興村3500畝基地為核心,積極探索綠色蔬菜基地、大地蔬菜基地模式,輻射到羅灣、馬道子界牌等村,規模化種植河灘蔬菜2000多畝。建立特色桂圓產業,奠定晚熟桂圓基地、標準化桂圓基地建設的基礎。
2.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全鎮范圍內整治病險山坪塘21口,使病險三坪塘整治達到95%,整治維修建筑巖水庫和牛角山水庫,新建渠道19公里,新建鄉村公路6公里,建機耕便民道24公里,建生產便道22公里,硬化鄉村公路8公里,形成全鎮村村通社社通的路網體系。
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新村建設步伐。明年內增建4個農民新村聚居點建設,高標準建設新農村農房188戶,使全鎮農戶風貌塑造新形象。
4.大力開發沿江旅游。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資金,圍繞“一一三三”的工作思路進行旅游配套設施開發,以生態農業有機高粱、蔬菜、油菜觀光旅游為一大主題,以沿江路為一條主線,突出生態果林(桂圓林)、名酒、戶外運動三大特色,完善商務消費、群體消費、家庭消費三個層面的配套建設,增強競爭實力。
5.探索發展循環經濟。依托新村聚居點建設和紅糧種植基地建設,配套發展特色農家樂、觀光農業、休閑旅游業、生豬養殖、果樹種植等綜合綠色農業,探索農村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發展體系,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以永興村為示范,建立一個集科研、旅游、種養殖、服務業為一體的新農村示范園區,在此基礎上逐步輻射到周邊村社。
- 上一篇:初中物理課程改革論文
- 下一篇:計劃生育檔案管理工作自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