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管理“頑疾”專項整治自查報告
時間:2022-10-19 10:22:06
導語:村級財務管理“頑疾”專項整治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區委辦印發《XX區推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工作方案》和區紀委視頻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區財政局關于印發農村三資管理農業三項補貼和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我鄉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及時開展徹底、全面的自查自糾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就我鄉自查自糾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為切實做好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業“三項補貼”和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專項整治清理工作,我鄉及時成立了由鄉長XX任組長,紀委副書記XX任副組長,鄉財政、農經、農技、林業、水管、畜牧等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鄉財政所,由所長馮文平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明確各自責任,切實做好自查清理工作,同時將整治工作小組公示到村(居)并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監督。辦公室對全鄉15個村(居)的農村集體“三資”、“三項補貼”、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清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監督檢查,力求取得實效。
二、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為開展好自查工作,我鄉結合本鄉實際。一是開好一個會,我鄉于8月12日召開了全鄉村三職干部專題會議,傳達了市區文件精神,并開展了業務培訓,同時明確了紀律要求全面、徹底、逗硬檢查,對于在工作中敷衍了事的一經發現將嚴肅追責。二是制定方案。按照工作要求制定了《XX市XX區XX鄉人民政府關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業“三項補貼”和村級財務管理混亂“頑疾”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并要求嚴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開展工作。三是加強宣傳。要求各村及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宣傳講解“三資”,“三項補貼”以及村級財務管理專項清理的具體內容做到村民應知盡知,同時做好會議、公示、宣傳等會議記錄和影像資料。四是把握關鍵。明確清理范圍,掌握清查內容,把握時間節點,嚴格按照要求,切實做好清理工作。
三、按照方案,開展自查
在自查清理工作中,我鄉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和程序,根據實施方案,按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的步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開展自查工作。
1、認真清理,摸清家底。首先,在宣傳動員的基礎上,各村(居)清理小組深入到實地,對本村的農村集體“三資”認真調查,清理人員逐一簽字,以示負責。其次,規范“三項補貼”發放檔案,要對2013年—2015年7月底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落實、補貼資金兌現情況的明細數據,各村(居)委都要建立檔案裝訂成冊,歸檔保管。最后,各清理小組會同村民理財小組,對2013年—2015年7月底村(居)集體經濟所有收支票據進行逐一自查,并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完善。
2、如實登記,建立臺賬。各村(居)在清理的基礎上,由清理小組人員逐項、逐筆進行登記并填寫《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臺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臺賬》、《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清理檢查表》、《農業三項補貼資金兌現情況清理檢查表》,對相關表冊各村(居)建立相應臺賬,整理備案,裝檔成冊。
3、嚴格核實,落實責任。各村(居)委員會針對本村清理并填寫的《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臺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臺賬》、《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清理檢查表》、《農業三項補貼資金兌現情況清理檢查表》召開“三資”,“三項補貼”以及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專項整治的村民代表大會,由參加會議的村民代表對本村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兌現情況以及村級財務管理自查清理情況進行表決、確認并簽字蓋章,同時與會計賬目進行核對,并查找錯誤原因,及時糾正,達到賬實相符。
4、及時公示,接受監督。在清理、登記、核實確認后,各村均按照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將清理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內進行公示,并由村民填制本次對“三資”、“三項補貼”財務清理整治回執卡,表明態度并提出建議,接受群眾監督,并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通過公示,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集體“三資”,“三項補貼”以及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專項整治清理工作中,既給群眾一個明白,也還干部一個清白。
四、梳理問題,認真匯總
通過清理,我鄉農村集體“三資”,“三項補貼”以及村級財務管理總體情況及問題如下:
三資管理方面
(一)總體情況
全鄉實有耕地面積10713畝,森林面積20073畝,森林覆蓋率49.76%。村級固定資產9754773元,。清理后的各村集體“三資”全部納入村集體三資臺賬管理薄登記在冊。
(二)存在的問題
1、資源臺帳不健全。村級資源性資產的分布、地址、類別、地籍類型、地力等級等情況記載不夠規范,造成農村“三資”基數不明、底子不清,管理混亂。
2、發包程序不規范。部分村資源性資產發包程序不規范,附件資料不齊全。
3、會計核算不準確。部分村存在會計核算不準確,賬實不符,導致從賬面不能準確反映出資產的明細情況。
4、資產管理不規范。集體性資產部分村無專人管理,專室存放,資產登記臺賬不健全
三項補貼
(一)總體情況
2013年綜合直補補貼面積共計10713畝,共計發放1627089.8元;良種補貼補貼面積22430畝,共計發放258800元;糧食直補補貼面積共計10713畝,共計發放補貼160196.77元。2014年糧食直補補貼面積10713畝,共計發放161660.36元;綜合直補補貼面積共計10713畝,共計發放1465432.56元;良種補貼補貼面積22440畝;共計發放258850元。2015年耕地支持保護補貼面積共計13410畝,共計補貼1565240元。
(二)存在的問題
全鄉不存在違規持有農戶折卡、抵扣、騙取三項補貼資金情況。但還是存在如下問題:
1、政策知曉度不夠。部分村農戶對三項補貼政策知曉度不夠,對當年各類補貼政策和標準等不了解。
2、部分補貼兌現滯后。經查2013年因信用社大量將農戶一折通更換為存儲卡而農戶又未及時到財政所更改卡號,導致當年補貼資金進過多次確認信息后才能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
3、信用社過度大量辦卡,造成農戶手中都持有多張銀行卡搞得自己都不曉得三項補貼資金打入哪張卡上,經常到財政所查詢。
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情況
(一)總體情況
農村財務基礎整體水平較薄弱,有的村只有現金賬或存款賬,有的村連正式的會計賬簿都沒有,只有一個流水記事本,甚至還存在著“包包賬”、“裹裹賬”現象。另外,村大多數財會人員都是村委文書,絕大部分沒有經過正式的業務培訓,而且還有不少村在會計人員的使用上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會計更換比較頻繁,造成村設置的村民理財小組,人員素質、會計知識不熟練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監督的需,在建立財政大平臺后,村組財務納入鄉會計核算中心核算,會計核算、票據、歸檔等均達到規范化程度。
(二)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制度執行不嚴。部分支出票據手續不齊全,票據不規范,核算不及時。
2、財務公開流于形式。重表面輕實質,重事后輕事前事中,公開不及時、不詳實、不具體、不規范,公開形式單一,質量不高。
3、部分村監管不到位。內部監督乏力,審批不嚴,村民理財小組未履職到位。
五、加強監督,落實整改
為確保農村集體“三資”管好、用好、經營好,農村“三項補貼”及時、準確、惠及群眾,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公開、透明,實現“三資”的保值增值,“三項補貼”第一時間補貼到種地農戶手中,村級財務健康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鄉對發現梳理的問題進行認真整改: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成立了“三資”、“三項補貼”、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和領導。建立完善村級理財小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加強“三項補貼”的公開、透明、及時兌現,加強指導督查村級財務管理。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細化監管措施,切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機制,加強管理。建立健全收入管理、現金管理、支出管理、資產資源管理、票證管理、財務檔案管理、債權債務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資產、資源經營與處置招投標等制度,定期清查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三是開展培訓,提高能力。將對三職干部、村民理財小組進行“三資”、“三項補貼”、村級財務管理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重點對農村集體固定資產、集體資源性資產、村級財務清理的范圍、程序、步驟、方法及實用案例進行輔導培訓,增強具體工作人員實地操作的業務能力。
四是加強督查,推進落實。積極推進落實“三資”管理小組、村民理財小組人員配備,明確工作職責,結合開展村級財務審計,協助并指導村的具體工作。定期對“三資”,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檢查。每年定期對該年度“三項補貼”兌現情況,進行清查核實,對種糧面積大,補貼金額多的農戶進行重點核查,確保不漏戶不漏補,不多補不少補,切實做好“三項補貼”政策的落實。
總之,通過對全鄉1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的“三資”、“三項補貼”、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的自查清理,取得了明顯成效,開創了我鄉推動解決發生在群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工作的新局面。“三資”管理和使用、“三項補貼”兌現情況、村級財務管理事務流程和村民理財小組、三資管理小組都得到了科學發展,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使村組干部行為規范化、事務操作公正化、結果公開透明化、干部接受監督主動化、辦事程序公開化、決策程序更加民主化,鄉鎮經濟社會空前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 上一篇:經信局長踐行三嚴三實心得體會
- 下一篇:模型思想下“方程”教學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