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慢性非傳染病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23 08:19:00

導語:預防慢性非傳染病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防慢性非傳染病工作方案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是一種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為代表的一組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由于當前人口老齡化以及和居民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慢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慢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了一支以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級醫療機構為主的防治結合的專業隊伍,開展了大量的綜合防治工作。各有關委辦局、社會團體組織了大量的培訓和宣傳教育,大眾傳媒刊播了預防慢病知識的公益廣告,普及慢病防治知識。

預防與控制慢病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支持、全社會參與,實施綜合治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發[]3號)、《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市衛生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委[]9號)和《市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長期規劃(-年)》(府辦[]40號)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原則:

(一)政府主導、綜合防治。預防、控制慢病發生,減少對居民健康的危害,提高居民生命質量,切實加強政府領導,形成部門合作和全社會參與的綜合防治格局。

(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認真落實黨和政府“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方針,完善慢病防治策略,改善環境,控制或減少行為危險因素,從源頭上降低慢病的發生。

(三)社區組織、健康促進。以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以社區組織為依托,通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營造有利于預防控制慢病的環境,減少慢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二、總目標:

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城市管理體制框架下,建立和健全適應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滿足居民衛生服務需要的慢病防治體系,減少早期腦卒中,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健康期望壽命。到年,我區慢病防治要力爭達到全市中上水平,國際先進水平。

三、工作目標和指標:

(一)全區形成慢病綜合防治管理體系,并將慢病防治目標納入社會發展規劃

1、2003年,建立區防病領導小組領導、各有關部門參加、社會各界參與的慢病綜合防治管理體系,并明確有關部門職責分工。

2、年,在區、街道(鎮)形成覆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協調運作機制,并逐年完善。

3、年,街道(鎮)將慢病防治目標、工作指標列入轄區社會發展規劃,將慢病防治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定期進行考核。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化籌資模式

1、在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礎上,調整衛生支出結構,逐步增加對慢病防治的經費投入。

2、多渠道募集慢病防治經費,設立慢病防治基金,用于社區基本預防保健服務,提高對特困和脆弱人群慢病醫療預防的保障水平。

3、按照有利于慢病防治的財稅支持政策和物價政策,引導社會資源投向慢病預防和控制。

(三)貫徹實施有利于健康的相關政策和標準

1、2005年前,按照有利于健康的農業發展政策,逐步推行養殖業、種植業的系列標準;年前,推廣合理營養標準和食品成分標識規定、普及營養知識,提高平衡膳食的居民比例。

2、嚴格執行公共場所控煙規定和控制煙草的有關政策。2003年起,實行煙草有限銷售。

3、加強優化環境措施,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到2005年,空氣、土壤和水質質量全面達到功能區標準,力爭達到優良水平,到年,全面達到優良水平。

4、到2005年,綠化面積達到人均12.5平方米;到年,達到人均15平方米以上。

5、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到2005年,人均占有體育用地面積達到1平方米以上。到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50%以上;年達到55%以上。

6、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和覆蓋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預防服務項目逐步納入農村合作醫療范疇。

7、落實職業安全和職業衛生的法規、政策和標準,保護職業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四)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網絡

1、2003年,完成區府實事項目衛生室(16個中心村衛生室、96個標準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

2、年完成街道地段醫院、鎮衛生院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翻牌,完成鎮村一體化建設,健全慢病防治網絡。

3、充實健全我區現有的一個社區疾病綜合防治點(江川街道),2003年,將慢病防治工作納入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或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內容。

4、建立健全我區慢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

(五)建設健康促進基地

1、到2005年,建成一個健康促進社區;到年,30%的街道(鎮)建成健康促進社區。

2、在全區學校全面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在學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識(包括牙病、眼病預防);到2005年,10%的中小學達到健康促進學校標準,30%的各類學校成為無煙學校;到年,20%的中小學達到健康促進學校標準,全區60%的學校成為無煙學校;到年,30%的中小學達到健康促進學校標準,全區80%的學校成為無煙學校。

3、到2005年,全區50%的醫療機構達到健康促進醫院標準;到年全區所有醫療機構達到健康促進醫院標準。

4、到2005年,建成20家健康促進企業;到年,建成50家健康促進企業;年起,全面倡導建立健康促進工作場所。

(六)主要慢病和不良習慣控制指標

1、到2005年前,高血壓管理率達到15%,控制率達到40%;到年,高血壓管理率達到25%,控制率達到50%,高血壓病人腦卒中發病率在年的基礎上降低10%;到年,全區高血壓管理率達到50%,控制率達到60%,高血壓病人腦卒中發病率在年的基礎上再降低5%。

2、到2005年,糖尿病病人發現率達到40%,管理率達到60%;到年,糖尿病病人發現率達到50%,管理率達到70%;到年,糖尿病病人發現率達到60%,管理率達到80%,降低糖尿病致殘的比例。

3、到2005年,晚期癌癥病人醫護照顧率達到95%,“三階梯止痛”規范治療率達到90%;到年,“四癌(胃、肝、乳腺、大腸)”合計早期發現率達到15%;到年,“四癌”合計早期發現率達到25%。

4、到年,青少年和醫生、教師吸煙率控制為零增長;到年,其他人群吸煙率呈零增長。

四、主要措施

(一)明確各部門慢病防治的目標責任

在區政府領導下,把慢病防治工作列入區衛生防病領導小組職責內容,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統籌落實和安排慢病防治經費,領導、協調各部門開展慢病防治工作,組織落實各項防治措施。鎮(街道)政府負責本地區的慢病防治工作,在制定本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時,應將慢病防治工作列為必要內容。

教育、衛生、體育、環保、水務、綠化、農業、工商、宣傳等主管部門要在各自職能范圍內,制定相應的規劃目標,明確年度實施計劃,作到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全面推行慢病綜合防治的各項措施。

各級政府要充分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學校、家庭參與慢病防治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單位、團體、個人以各種形式提供資助和志愿服務。

(二)建立有利于慢病防治的政策體系

政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制訂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促進有利于慢病防治的社會、經濟、文化和市場環境的形成。

完善環境改善政策。規劃、建設、環保、環衛、綠化、水務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環境的相關政策,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控制城市工業、交通等環境污染源。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和有害物安全處置,增加城市綠化,加強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不斷改善居民工作和居住條件。

制定煙草控制政策,根據我區具體情況制定并實施煙草有限銷售政策,不在醫院、學校、政府機關及其他公共場所銷售香煙,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工商部門要嚴格執行禁止煙草廣告的有關規定,衛生監督部門要加強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監督管理。

逐步建立公共營養政策體系。農業、商業、技監、衛生等部門要結合國家的農業發展政策,引導發展有利于優化人群營養結構的高科技種植和養殖業;教育、衛生、商業等部門通過健康教育,普及營養知識,引導市民健康消費,同時發展符合健康的學生餐、職工午餐、工作餐和老年日常三餐,幫助市民平衡膳食。

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根據國家全民健身運動計劃綱要和市實施方案,我區規劃、建設、體育等部門要將群眾體育運動場所和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社區規劃,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進和指導市民參與體育鍛煉。

提供慢病防治資源保障。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應分別承擔慢病防治的責任,政府保證基本預防保健投入,同時鼓勵企業、個人投資和資助慢病防治工作,多渠道籌措慢病防治資金;引導預防保健服務性消費。

(三)加強慢病防治機構及網絡建設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部門,承擔區慢病防治的技術決策、業務指導和培訓、干預實施、信息綜合和質量控制與評價職能。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把慢病防治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內容,通過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掌握主要慢病的發病、現患、和死亡情況,開展人群分類健康管理,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為一體的綜合防治服務。形成三級預防網絡。

在區中心醫院、市五醫院、吳涇醫院建立臨床預防的診療模式(包括四癌早發現、應癥就診、線索查病、心腦血管疾病早發及致殘預防治療等),把預防貫穿臨床診療的全過程,開展規范化診治。

各醫療衛生單位通過崗位培訓、引進等方式,培養一批開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全科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和預防醫學專業人員,形成專業全面、結構合理的慢病防治梯隊。

完善慢病綜合信息系統。加強慢病及其危險因素和人文環境監測,預測慢病發生、發展趨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了解居民基本健康狀況,為慢病防治決策和實施干預水平提供依據。

(四)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將慢病防治宣傳內容納入公益宣傳的計劃,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媒體,堅持經常性宣傳和集中性宣傳相結合,保證一定的宣傳頻度和深度,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區健康教育所要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導社區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針對重點人群,利用健康處方、健康咨詢、講座、影視等各種形式,普及健康知識。

教育部門要將慢病防治防治知識納入學校的健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針對學生出現的肥胖、吸煙和不合理飲食等慢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進行考核評價。

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要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對相應人群的宣傳教育。其他部門要結合行業特點,開展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并加強對工作環境管理,減少職業危害。

(五)落實以社區為基礎的慢病綜合干預措施

慢病防治工作必須以人群健康為中心、以社區組織為載體。鎮(街道)負責社區慢病防治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轉變服務職能、改變服務機制,調整服務方式,開展慢病社區預防保健,滿足社區居民健康需要和需求。

開展社區動員,調動社區組織、單位、家庭、個人參與慢病防治的積極性。做好社區診斷,社區診斷是指在開展疾病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區慢病的基本情況,找出本社區主要健康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對各類人群分類指導,采取綜合干預措施。

制定并全面實施慢病防治優先項目,開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類健康管理。

對疾病人群要開展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的病人診治和疾病管理。

對高危人群,選用適宜的篩選方法,提高早期發現水平。針對吸煙、酗酒、肥胖、高血壓、不合理飲食和靜坐習慣等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減少疾病發生或延緩疾病進程。

對普通人群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掌握形成健康行為的技能,幫助形成并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考核和評估

根據實施方案的總目標、工作目標和指標,對實施情況進行年度考核評估、中期評估及終末評估。

年度考核主要評價在政府的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和機構落實慢病防治工作計劃的情況。包括組織領導、資源保障以及各項干預措施貫徹執行情況。

中期評估每五年進行一次,主要評價各種工作指標和疾病控制指標的完成情況,并對防治策略和措施進行衛生經濟學評價。

根據年度考核和中期評估的結果,結合實際情況,及時對有關目標和策略進行調整。

終末評估在規劃實施完成后進行,主要評價總目標的實現情況,為制定下一階段慢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據。

區衛生局

二00三年十一月

區各單位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工作職責

為了推動我區慢病防治工作的開展,經區衛生防病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各鎮、街道,莘莊工業區及區有關部門關于慢病防治工作的職責分工具體如下:

一、區農委

按照有利于健康的農業發展政策,引導發展有利于優化人群營養結構的高科技種植和養殖業。

二、區財政局

在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礎上,調整衛生支出結構,逐步增加對慢病防治的經費投入。

三、區教育局

將慢病防治防治知識納入學校的健康教育課程,在學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識,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針對學生出現的肥胖、吸煙和不合理飲食等慢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進行考核評價。

四、區衛生局

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和覆蓋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預防服務項目逐步納入農村合作醫療范疇。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網絡。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建立臨床預防的診療模式,開展規范化診治。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導社區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針對重點人群,利用健康處方、健康咨詢、講座、影視等各種形式,普及健康知識。

五、區文廣局

將慢病防治宣傳內容納入公益宣傳的計劃,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堅持經常性宣傳和集中性宣傳相結合,保證一定的宣傳頻度和深度,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區體育局

根據國家全民健身運動計劃綱要和市實施方案,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進和指導市民參與體育鍛煉,推動全民健身運動。

七、區城管局

增加城市綠化,加強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

八、區環保局

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控制城市工業、交通等環境污染源,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九、區規劃局

規劃審批時考慮城市工業、交通等環境污染源控制等優化環境因素。將群眾體育運動場所和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社區規劃。

十、區水務局

保護飲用水水源、加強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監管。

十一、區工商分局

嚴格執行禁止煙草廣告的有關規定,實行煙草有限銷售。

十二、各鎮、街道,莘莊工業區

將慢病防治目標、工作指標列入本地區社會發展規劃,將慢病防治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定期進行考核。制定并全面實施慢病防治優先項目,開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類健康管理,對各類人群分類指導,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建設健康促進社區。

十三、企事業單位

結合行業自身特點,行業特點,開展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并加強對工作環境管理,減少職業危害。